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人际情感绵江seo培训2022-01-05 0:56:15175A+A-

我国的戏曲文化是许许多多文化中最独特的一个分支,戏曲文化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首先是因为宗教信仰或者对神明表示敬畏而产生的一种类似于祭祀的活动,后随着表演形式的日益丰富,表演手法的奇妙魔幻,而慢慢成为了人们用来娱乐的一种形式。

早些年关于戏曲的剧种人们并不是很了解,可能说的上来也就只有国粹京剧,表演形式激昂的川剧,但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才以后对剧种研究的重视,很多地方性的剧种也先后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今天要介绍的藏戏就是少数民族地方剧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西藏藏戏以及分类

“拉姆”或者“阿吉拉姆”是藏戏在藏语里的叫法,这里包含了漂亮姐姐或者神仙姐姐的意思,而且藏戏也是我们国家发展历史最深,文化范围最广的剧种之一。

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一说起藏戏很多朋友们第一反应都会想到西藏,可能觉得藏戏只属于西藏地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藏戏的分布范围也很广,除了西藏以外,在青海、甘南,四川等地区也有藏戏,它所带来的艺术形象更是远传海外,如不丹、尼泊尔、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克什米尔等国家地区。而且正是因为地域的不同,使得藏戏也分为了很多种类,今天主要说的还是西藏藏戏。

藏戏是通过藏族自身的文化与各种表演艺术而转变过来的,并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别的地区的戏曲形式与外来宗教文化的深厚影响。正因为包含了很多的文化因素,使得藏戏成为了一种既融合了民族特色又吸收了宗教文化的综合性较强的一种戏剧表演艺术。

说到藏戏就不能忽视西藏地区的基本概况与当地特色,这与藏戏的形成发展具有很深的影响。西藏面积有12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非常大,中国几乎没有几个地方可以与它相比。

虽然拥有极其广阔的土地,但是人口分布的密度却是全国最小的,在国家建立之处那里的人口仅有100多万。在西藏地区的藏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戴着白面具的藏戏,一种是戴着蓝面具的藏戏,“拔嘎布”和“温嘎布”分别是这两种形式在当地语言中的叫法。

藏戏的产生源头

关于藏戏的产生主要和三个源头有关。

第一个源头就是藏族当地的民间歌舞:和戏剧性质有关的表演方式在很早的时候就融入到了藏族民间歌舞中。在上个世纪敦煌石窟的遗书面世以后,就曾在里面发现过相关的藏文遗书,在里面记录下了很多的藏族神话故事与历史传说,甚至有用古藏文记录的关于藏族的民歌,时间大概在公元6世纪以前。

藏文遗书也有关于公元七八世纪以后的记载,在记载中就出现了很多关于宫内“欢歌奏乐”情形的记载。相关记载里提到在西藏的桑耶寺落成典礼举行的时候,臣子们用来庆祝活动活动的方式就有“阿卓”和“鲁”,而在现在西藏地区的乃东县依旧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鼓舞队组织,在队伍中的领舞师所带的面具就与藏戏早期阶段所带的白山羊面具极其相似,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民间歌舞与藏戏的确有点关系。

在鼓舞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开场舞蹈、正式节目与收尾,而藏医的结构形式也是如此。当然除了鼓舞以外,在西藏还流行一种古老的歌舞艺术名叫热巴,在这种歌舞里,人需要戴着面具进行表演,表演内容既唱且舞,同时加入少数的说念韵词,这些与藏戏的形式也是十分接近的。

而藏族的说唱艺术则是藏戏产生的源头之二:在西藏民间说声艺术自古就非常流行,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敦煌遗书中关于吐蕃时期也有很多传记故藏戏是怎样形成的事出现,故事大多以散文叙事、独白以及对话为韵文的散韵结合的说唱性文体。

而在唐朝时期喇嘛嘛呢成为了宗教的说唱艺术,当时的皇帝派了不少的佛教人士到吐蕃传播佛法,讲法的形式也主要采用了讲唱变像和变文,从此以后喇嘛嘛呢的说唱形式便在此地区流传开来。

而后来的藏戏也受到了这一点的影响,因为藏戏表演的内容实际上也是喇嘛嘛呢艺人说唱故事的脚本。而且藏戏与藏族说唱艺术还有一个相通之处就是,藏戏与说唱艺术表演都有一个节目的讲解人,这个人控制了整场表演的进度。这也是说唱艺术对藏戏影响最深的一点。

最后一个源头便是藏族的特有的宗教的仪式以及艺术,它的内容丰富形式也十分多样:藏传佛教中的“多吉嘎羌姆”就是那里特有的宗教仪式舞蹈,最开始这个舞蹈是用来祭祀原始神灵的,后来在祭祀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民间的舞蹈,就成了现在的形式。

这个宗教仪式舞蹈的特点主要是重视姿态与造型,同时讲究排场,拥有极强的叙事性,表演者多为喇嘛。巴吾、巴嫫在扎什伦布寺的跳神舞蹈中表演的是哑剧,而在洛扎民间的表演则是说白,非常有意思。

而在藏戏里面的角色所戴的面具,与上面提到的巴吾、巴嫫的面具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且在藏戏的开场仪式、结尾以及正式节目里的诸多舞蹈表演也与跳神舞蹈中的姿态动作如出一辙,可见都是吸收了宗教艺术的结果,也可以说藏戏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宗教仪式与宗教艺术演变过来的。

以上通过对藏戏三大来源的解读也使得我们对藏戏的艺术内涵,表演形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有了粗略的了解,让我们知道了藏戏的来源,自然也必须知道藏戏而后的发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了解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藏戏是如何发展的。

藏戏的发展经历

因为某些原因在历史上藏戏曾经一度陷入衰亡的境界,但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这种珍贵的民族文化越发重视起来,也使得藏戏再次得到广泛的关注。

大约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左右,在党的民族政策与文艺方针下,部分地区逐渐恢复了藏戏的演出,甚至有的藏戏活动还得到了新的发展。

50年代中期,随着两个白面具藏戏班从白面具藏戏改成了演蓝面具藏戏,后来又改回白面具藏戏,此后便逐渐形成了蓝白面具两种藏戏风格糅合在一起的既非卫又非藏的尼木藏戏特色,在民间被称作“尼木拉姆”。

60年代初,西藏歌舞剧团正式成立,由当地市区管辖的藏戏队成为了自治区一级在歌舞剧团领导下的藏剧团。而后为了贯彻“稳定发展”方针,使得广大人民可以过上了更好的生产生活,这样有效激起了西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爱国热情,也让他们更加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西藏藏剧团成立后,藏戏艺术也得到了更加全方位的方展。在随后的时间里藏戏便一路稳步的发展提高,至今已经流传到世界各地,让藏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藏戏的发展历程中也可以看的出西藏人民的智慧与拼搏,再藏戏面临衰亡的时候正是有了他们的坚持,有了他们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敬仰才使得藏戏得以流传至今,并得到更多人的喜爱。所以说非遗文化想要得到更加长远的传承,就必须有更多的人在意,让更多的人了解。

这些珍贵的文化历经岁月的冲洗,依然能够保存至今,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将它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之后的子子孙孙也能知晓这些珍贵的文化,让文化遗产可以长远保存,这也是时代交给我们年轻人的任务。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参考资料:

《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王文章

【抄袭必究,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