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娱乐八卦绵江seo培训2021-12-31 7:16:12143A+A-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古代人大多短命,六七十岁便可称其长寿,不过也鲜少出现过几个长命的人,其中就包括了药王孙思邈。他生于大统七年(541),一直到开耀二年(682)才去世,足足活了有141年,这种寿命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令人称奇的长寿。同时他一共经历过四个朝代,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和唐,可谓见证了许多世事沉浮。

《旧唐书》曾记载:“(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可以说,孙思邈是当时有名的神医,不仅擅长使用各种中药材,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其中《千金方》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为后世的中医学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可是他却十分痛恨在《备急千金翼方》中记载的一味中医方剂——五石散,甚至在临终前特别嘱咐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的药方。

中医有句话讲得好,是药三分毒。人一旦生病,可以对症下药,适当服用可以帮助恢复健康,一旦乱来,本不是十分明显的伤害也会给身体造成负担。即便是人参那样珍贵的补品,使用过多,我们的身体也难以消化过分的补给。补品都是如此,更别提本来就是做治疗药物发明的五石散了。

五石散又被叫做寒食散,由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发明记录,其主要配方是石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五种石类药物,再加上桔梗、文蛤、鬼臼、太一余粮、干姜、附子、桂枝等数十种草药中和,最早是用来治疗伤寒的药方。以五石散本来的作用而言,是可以被继续流传的,可张仲景去世后,一些方士对方子进行改良,才逐渐演变成了魏晋时期常见的那种“五石散”。

据说服用改良的五石散后,会感到体内异常烦热,从而使人好食“一切寒食”,同时在衣食起居方面,还会使人想要怎么凉快怎么来,同时给人以“心加开朗,体力转强”的感觉。这使当时的人们都趋之若鹜,愈加依赖五石散,甚至把它当成了生活必需品,家中常备好物,没事就服用一些。而且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也会十分乐意拿出五石散进行招待,可若是拿不出五石散的话,那主人就会觉得自己招待不周而丢了面子。因此,服用五石散便成了魏晋时期社会的一种奇怪风尚,历史上有名的“魏晋风流”也是凭借五石散的帮助而形成的。

可是五石散却存在着致命的副作用,那便是容易上瘾,甚至它的瘾性比现在的很多毒品都来得猛烈。晋代皇普谧就曾在日记中记载到,“族弟长互,舌缩入喉;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东海良夫,痈疮陷背;陇西辛长绪,脊肉烂溃;蜀郡赵公烈,中表六丧。悉寒食散之所为也。”这种记录还只是冰山一角,当时不仅是普通人会服用五石散,就连一些王侯将相都被它深深吸引。在服用五石散的过程中,这些人会逐渐变得狂躁易怒,失去人性,这也使当时的社会一再陷入动荡不安。同时死于过量服用五石散的人也不在少数,有晋代重臣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等等,说五石散杀人无数都不为过。

直到孙思邈生活的年代,魏晋风流在五胡乱华的过程中渐渐消失殆尽,可是贵族富人子弟吸食五石散的风气却依旧被流传了下来,甚至有了愈演愈烈之势。世上存在错误的现象,那也会存在与之相抗衡的有识之士,当时有很多著名的医生在发现了五石散的毒性后,都反对滥用五石散,孙思邈就是其中一位。

孙思邈在晚年的一些治疗过程中,目睹过五石散的危害,便是不止一次的反对服用五石散的行为。其中,当属“宁食野葛,不服五石。”这句话在当时来得振聋发聩,一度成为反对服用五石散这个恶习的口号。并且他在自己的著作中也有写到:“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在孙思邈的奋力呼吁下,着实起到了不小作用。

在孙思邈的一生中,他最痛恨五石散的滥用,并经常以此告诫身边人,甚至还曾给上书唐朝皇帝阐述滥用五石散的危害,并希望可以出动国家力量来毁掉五石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孙思邈的努力下,五石散的配方能销毁的都被尽力销毁了,而五石散的服用之风气也渐渐得到纠正,只有一些深受五石散毒害的道士藏在自己的道观里服用改良后的五石散。

「古人有瘾」名动天下的药王孙思邈真的活了120岁?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9日电 题:曾名动天下的药王孙思邈,到底活了多少岁?

作者 上官云

如果要列举中国古代的名医,“药王”孙思邈一定会拥有姓名——他是唐代的一位“神医”,写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重要医学书籍,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一些养生理论,至今仍被人们推崇。

不过,说起生卒年,孙思邈却显得有些神秘,后世也曾对他的年龄争论不休,有的说他享年101岁,有的说他享年至少在120岁以上……这位拥有传奇一生的老人,到底活了多少岁?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很受老百姓尊敬。可身为一代名医,他最初却没敢把“当医生”作为自己的理想。

制图:倪雯冰

孙思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很聪明。他的父亲读过书,也算识文断字,但却最终未能进入仕途。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孙父把入仕的愿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孙思邈将来能光宗耀祖。

孙家本来就不怎么富裕,再加上孙思邈自幼体弱多病,免不了求医问药,一家人的日子经常过得紧巴巴。他觉得很对不起父母,再加上总能看到亲戚邻里没钱看病,便萌生了学医的念头。

但孙思邈很孝顺,不愿意违拗父亲的意愿。于是,他就在完成课业后偷偷读医书,然后把借来的医书整册抄录下来,一直背到烂熟于心。

除了孙父外,家里其他人倒不反对孙思貌学医,兄弟姐妹生病了,也来找孙思邈诊治。为此,他大受鼓舞,对医学的兴趣更浓厚了,医术也越来越精湛。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改变了孙思邈父亲的想法。有一天,孙思邈的父亲从地里干活回家,突然跌倒在地,脸色青紫,连话都说不出来。一家人顿时慌成一团。

见此情景,孙思邈跑到母亲身边,低声说出了父亲的病症以及治疗方法。孙母半信半疑,但为了救丈夫的命,还是马上去药铺买药,熬好后给孙父喝下。

一剂药下肚,孙父的脸色渐渐恢复正常,说话也顺畅起来。他改变了看法,同意孙思邈学医,同时给儿子立下一条规矩:以后若给人看病,需要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

也许,连孙父自己都没想到,一代名医的试炼之路,就此徐徐展开。

得到父亲的许可后,孙思邈完全没了担心,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医药书籍中。

制图:倪雯冰

他求学的道路漫长而艰辛。那个时候,医学体系还没有那么完备,孙思邈便一边钻研医书,一边谨慎实践,不断提高医术。久而久之,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唐贞观年间,长孙皇后身体不适,在大臣的建议下,唐太宗派人请孙思邈入宫,为长孙皇后诊治。

等孙思邈到了皇宫,太医们立马炸了锅。在他们眼中,孙思邈地位低下,不过是民间的草根大夫,连点宫廷的礼数都不懂,长孙皇后身份尊贵,怎么可以让他来治病?

听完太医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唐太宗也有点犹豫不决。这时,孙思邈自告奋勇地说,自己可以“悬丝诊脉”:把一根丝线系在长孙皇后腕上,自己捏着另外一端,便能诊断病情。

一会儿功夫,孙思邈便给出了治病的方法:只需在长孙皇后左手扎一针,再吃上几付汤药就能痊愈。果然,按他给出的方案一治,长孙皇后很快就痊愈了。

有趣的是,“悬丝诊脉”并不是孙思邈诊断病情的途径。之前,他其实已经跟服侍皇后的宫女们详细了解长孙皇后的病情,也认真研究了太医们开过的药方,“悬丝”的时候,其实是在想如何开药方。

从这个故事,也足以看出孙思邈精湛的医术和过人的智慧。

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治好了长孙皇后的病,孙思邈并没有像唐太宗提议的那样留在太医院,而是回到民间,一边采药,一边行医救人。

制图:倪雯冰

很多人慕名前来找他看病,或者拜师学艺,这其中就有初唐文学家卢照邻。大约公元673年,卢照邻得了一种恶疾,相传他因此头发稀疏、脸上长满毒疮,四处求医,却无人敢收治。

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辗转找到了孙思邈。略略一打量,孙思邈已经大概知道卢照邻得了什么病。看着卢照邻一脸凄凉,孙思邈不忍心拒之门外,便让他留下治病,还收其为徒。

有一天,卢照邻坐在院子里,看着眼前的梨树默不作声。孙思邈见了,便问开口问道:“你有什么心事呢?”卢照邻说:“我身患恶疾,就像这生病的梨树啊。”

说罢,他把写好的《病梨树赋》拿给孙思邈看。孙思邈读完,沉吟了一下说道:“你对自己的病情太悲观了。人要放宽心,积极治疗,这样病才能好得快啊。”

在孙思邈的耐心开导和精心治疗下,卢照邻的病情有了一些好转。他的心胸也开阔了许多,后来还帮助老师写完一部医学名著《千金翼方》。

实际上,这部《千金翼方》只是孙思邈著作之一。他在行医过程中,曾便深感前代医方散乱浩繁,难以检索,于是结合自己的经验,编著了一本医学典籍,总结唐初及以前的医学成就。

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难之际,价值更当胜于此,于是把这部书取名为《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

制图:倪雯冰

其中,该书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科、儿科独立的基础……它的影响太过深远,以致有人称之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此外,孙思邈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伤寒禁忌十五条,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循的门径。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

日月如梭,孙思邈也渐渐老去了。晚年,他隐居于故里京兆华原五台山专心立著,也依然很喜欢读书,直到去世,依然手不释卷。

不过,他的年龄却一直存在争议。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到,孙思邈应该是享年101岁;也有人认为,结合《新唐书》《旧唐书》等史料推断,孙思邈享年120岁以上。此外,也有141岁、165岁等说法。

《新唐书》中的记载则是“永淳初,卒,年百余岁。”如今,我们也只能知道,在唐代永淳初年,孙思邈与世长辞。

为了纪念孙思邈,人们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也被广泛应用,还流传到海外。

制图:倪雯冰

有许多人说,人们怀念孙思邈,不光是因为他高超的医术,也是因为感念于他崇高的医德。在《千金要方》中,他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专门立题。

孙思邈始终认为,医生必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一生中,他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都一视同仁;出外治病也不避寒暑,不顾辛劳,次次全力以赴。

他还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在孙思邈眼中,动物的生命也值得重视,据说,他从不用动物入药,“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这一辈子,孙思邈没给子孙们攒下多少物质财富,留下的是“药王”的美誉和无数老百姓的怀念。他去世时还留有遗嘱:要薄葬,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阴间器物,祭祀时也不要宰杀牲畜。

身为医者,孙思邈,是一个值得铭记的人。(完)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