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是哪国人

荆轲是哪国人

社会奇闻绵江seo培训2022-01-03 21:18:21188A+A-

爱好广泛的文艺青年荆轲,为何会成为刺客?其实是上了燕丹的贼船

文|飞鱼说史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唐)贾岛《易水怀古》

战国,是东周各个诸侯国争斗最为频繁,战争最为激烈的时期。

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是战国初期的主线任务,而到了战国末期,这个任务就变成了秦国逐个兼并六国,因为此时的强秦已具横扫天下的势力。

面对秦国强势东出,山荆轲是哪国人东六国自然也不会束手就擒,纷纷思考自保之良策。

韩国想到了派间谍郑国去秦国修建大型水利以疲秦;齐国学起了鸵鸟把头埋进了沙土里,认为只要它看不见秦国,秦国就不会进攻;魏国心甘情愿做起了秦国的小弟,认为当大哥的总不能灭了小弟吧;楚国更是怂,打不过就迁都,把国都东迁的远远的,认为自己西部的疆土能填饱秦国的肚子。

可能您会说怎么少了赵国和燕国,它们面对秦国的进攻做了什么呢?

赵国其实没有主动做什么,只是在忙着被动防御,因为它是秦国重点打击的对象,但燕国就不一样了,它选择的方法很激进,那就是刺杀。

说起燕国的刺杀行动,我们就无法绕过绕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战国最为著名的刺客,荆轲。

荆轲原本只是一个爱好广泛的文艺青年,那么为何会成为刺客?其实是上了燕丹的“贼船”。

荆轲小有名气时还曾找盖聂比武,但为何见了盖聂的面却逃跑了?只因高手过招一个眼神足矣,关于荆轲的故事,我们还要慢慢说。

荆轲广泛的爱好。

荆轲,是卫国人,相传他的祖上是齐国庆氏,所以有史书称之为庆卿,后来齐国的庆氏迁到了卫国,于是就改姓为荆,所以也有史书称之为荆卿,不过这些都不重要荆轲是哪国人。

荆轲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史书上评价他:深沉好书,这两个特点那绝对是能提高个人魅力的两大法宝特征,这两点就是放在现在那也绝对能吸引万千少女,所以荆轲也绝对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莽夫。

除了喜欢看书,荆轲还喜欢喝酒,并且喝了酒总是喜欢吼两嗓子,你还别说,酒有时候还是一个好东西,有道是:不管唱歌会不会,喝高就能组乐队。

当然荆轲不是自己喝闷酒,他到了燕国之后,认识燕太子丹之前,总喜欢在蓟城的闹市和朋友一起喝酒,他的两个朋友分别是是杀狗的屠夫和善于击筑的高渐离,喝高了,唱好了,还会旁若无人的放声大哭,这种现象在现在大学生中还是比较流行的(《史记》记载: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高手之间的较量。

卫国人荆轲在到达燕国之前,还去过很多地方,毕竟从卫国到达燕国,这中间还要经历魏国和赵国的领土,你可能会有疑问,卫国不是早就被魏国灭了吗,其实吕不韦当政后又帮助卫国复了国,这里暂不论。

荆轲还比较喜欢击剑,当他听说榆次这地方有个武林高手的时候,就按奈不住内心的狂野,想要去和这位高手切磋一下,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盖聂,不过盖聂对荆轲很不感冒,他对荆轲对剑术的理解也很不以为然,处处透露着不屑一顾。

这让荆轲很是无语,同样都是江湖中人,同样都有点名气,却被盖聂鄙视了,那还了得,话不多说,先过两招,但两人对视良久,荆轲没有拔剑,盖聂也没有出招,荆轲却扭头走了。

当时围观的人还责怪盖聂不懂事让盖聂把荆轲给追回来,毕竟荆轲是客人,不该如此无礼嘛,但是盖聂却笑了笑,说,追不回来了,荆轲已经跑远了,有好事的人去荆轲所在的住所一看,荆轲果真走了,回去就问盖聂为什么,盖聂说,刚才我用眼瞪他的时候,他害怕了,所以不会再逗留了。

棋逢对手一局多。

从榆次离开的荆轲,虽然未和盖聂动手,但是他却知道自己败了,由此也能看出盖聂还真是高手中的VIP啊,已经达到了用眼神退敌的程度,当真了不得,这里暂不论,我们接着说荆轲。

荆轲一路向东行,到达了赵国邯郸之后,又碰到一个很会下棋的人,此人叫鲁句践,荆轲又按耐不住内心的躁动,要和鲁句践比试比试。

这下就比较文艺了,能用和平的方式宣泄内心,又何必打打杀杀呢,但是荆轲和鲁句践下棋,为了棋路之争,两人却差点打了起来,鲁句践还大声呵斥了荆轲。

荆轲面对鲁句践的呵斥一没还手,二没还口,再一次选择无声无息地逃走了,并且扬言再也不和鲁句践见面了(《史记》记载: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此后荆轲一直往东,到了燕国,并且结交了名士田光,荆轲的命运也被这个人改变了。

飞鱼说:

荆轲找盖聂比武,为何见面却逃跑了?只因高手过招一个眼神足矣,荆轲和盖聂比武,和鲁句践下棋这两件事,其实有点折损荆轲伟岸的形象,不过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荆轲的“侠”,能玩一起的朋友,荆轲用心交,玩不到一起的,那就拜拜,别再见面了。

爱好广泛的文艺青年荆轲,在燕国其实过得很滋润,和自己的朋友喝酒唱歌,快活的没边没沿,在加上他又不是燕国人,即使秦军灭了燕国,似乎和他关系也不大,那么为何他会成为刺客呢?其实是上了燕丹的“贼船”。

田光和燕太子丹商讨出对付秦国的妙计之后,田光指明了这个计策需要荆轲才能完成,并且田光找到荆轲说了此事之后,还以一死震撼了荆轲的内心,此后太子丹又时不时去拜访荆轲,给他准备丰盛的宴席和奇珍异宝,就这样荆轲被太子丹的恩情感化,接下了刺秦王的必死任务。

其实,荆轲刺秦王本来是可以成功的,但是荆轲却在下手之前,突然改变了想法,他想活捉秦王政,让其签订归还侵占诸侯土地的契约,来报答太子丹的恩情,如果荆轲单纯地想要杀死秦王政,估计嬴政还真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更别说完成大一统了。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荆轲以剑术闻名,号称天下第一刺客,他情商极高,却没有实战能力

中国武术,被视为国术。长期以来,国术被国人认为是天下第一技击术,武林高人可以运气为剑,隔山打牛,还能摘叶飞花伤人立死,没有哪个国家的搏击术可以与中国武术比肩。即使在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民族危亡的一百多年里,大家仍然坚信,就算打不过洋枪洋炮,可要论徒手搏击或冷兵器对抗,洋人根本不是对手。这一信念是如此坚定,以至于不容有半点质疑。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生了几场当代国术大师与自由搏击运动员的公开比武,结果让人瞠目结舌。盛名在身的大师们不仅没能展示出传说中的神功,反而是毫无对抗之力,几乎一击便倒。开始人们认为这只是一个意外,然而随着一位位大师走上拳台,又一次次铩羽而归,国人们陷入了凌乱,经过一番反思和争论,国术无敌的信仰终于动摇了,质疑之声不断传出。有观点认为,武术大师没有实战能力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当代,还存在于过去,有人翻出各种证据来证明,明清时期的许多所谓宗师都是徒有虚名,他们的神功和那些神奇的战例都是门人杜撰包装出来的。虽然这种一棒子打死中国武术的武断结论,既不客观,也不公正,是不可接受的,但是也要承认,在历史上确实出现过没有真功夫的假大师,即使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有裘千丈这种招摇撞骗之徒。

其实在古代,这种“武术大师现象”并不只存在于明清时期,根据正史的记载,这种现象至少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专诸、聂政、豫让、荆轲是四大刺客,两千多年来,他们以过人的忠诚、勇气、智慧和武艺备受后人敬仰。

专诸刺王僚时,王僚已有防备,身穿两层重甲,周边有手持长戈的武士环卫,可是专诸在这种强大压力下,神情自若,毫不慌张,在接近王僚的一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出手,一击致命,尽显力量和速度。在当时的情况下,专诸如果仅有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却没有相应的武艺加持,那么即使靠近了王僚,在武士们虎视眈眈的近距离监视下,也没有机会出手,即使出手了,也会被武士的长戈挡住,即使击中了王僚也不见得能刺穿他厚重的铠甲,而专诸只有一次机会,必须一击得手,可是这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刺杀,专诸却做到了,所以他毫无疑问是当时的一位顶级武术高手。

聂政刺侠累时,侠累正在相府中,端坐在高台上,身边防卫森严,“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并没有采用智取的套路,而是从大门强行闯入,高声呼喝,一路斩杀卫兵数十人,冲上台阶将侠累杀死。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又说:“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

聂政杀入相府后,沿台阶朝上仰攻,本已十分困难,而且侠累身边都是持戟的精壮卫士,竟然被他格杀数十人,最后成功刺杀了重兵护卫的侠累。这不是小说的描写,而是《史记·刺客列传》的真实记载,聂政之勇,可谓万夫难当。

专诸和聂政,都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勇士,他们分别以一次惊心动魄的刺杀证明了自己的盖世英勇和绝顶武功,不负他们的赫赫威名。这也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是有猛士的,中国武术不都是花拳绣腿,而是可以致人死命的必杀之技。

再看豫让谋刺赵襄子一事,豫让只是智伯的一个家臣,并不以武艺见长,然而为了给主公报仇,他不惜自残形体,多次试图以伏击方式刺杀赵襄子,却因赵襄子为人警觉而没有成功。豫让对旧主的忠诚和不惜与敌同归于尽的勇气自不待言,但他却终因武艺不逮,只能抱憾而死。豫让本不是个武士,他独自去行刺赵襄子这种自身防护意识极强的千乘诸侯,失败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四大刺客中名头最大的荆轲,却在刺秦王时上演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在当时,荆轲是名震列国的天下第一刺客,与专诸、聂政这样的武夫不同,荆轲还是个文武全才,《史记》记载他:“荆卿好读书击剑”,他不仅善击剑,还通文墨,所以他的心智应该更加缜密,也更有韬略,综合能力必然在专诸、聂政之上。按《史记集解》的注释,荆轲击剑术的特点是“持短入长,倏忽纵横。”也就是说,荆轲擅于用短剑破对方的长兵器。就冷兵器搏击而言,有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说法,所以荆轲的剑术一定是兵行险招,以迅捷灵活见长,因此他出手时,必然是快如闪电,形似鬼魅,在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就取了对方的性命,荆轲的剑术应该是最能体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一精髓的。

把荆轲推荐给太子丹的人,是荆轲的朋友田光,他也是当时著名的侠义之士,他能举荐荆轲,说明他确信荆轲有着绝世武功,可以完成刺杀秦王的艰巨任务。对于太子丹来说,刺杀秦王更是赌国运之举,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如果太子丹不是自信对荆轲的能力有了全面了解,他是不会仅凭田光的一面之词就将事关燕国社稷存亡的重大使命赋予荆轲的。

荆轲领命后,做了堪称完美的策划:利用秦王对土地的贪婪,投其所好,然后获得与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乘其不备,一击绝杀。这个行刺方案几乎无懈可击,以荆轲的剑术,又有名剑“徐夫人”的加持,秦王似乎已经必死无疑。

荆轲的心理也极其强大,确实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风采。在秦宫大殿前,这个龙潭虎穴中扑面而来的森严压迫感,竟然使13岁就杀人的亡命之徒秦舞阳吓得双腿股栗,面无人色,而荆轲却面不改色,神态自如,没有引起秦王的丝毫怀疑。

荆轲缓缓展开督亢地图时,秦王看得非常专注,根本没有任何防范和戒备。当“图穷匕首见”的瞬间,淬了剧毒的“徐夫人”只要划破秦王的一点皮肉,就能见血封喉。然而,荆轲出击之时,却被秦王挣脱了,惊骇之下的秦王绕柱逃避,而且他的那把“鹿卢”剑因太长而拔不出来,以荆轲快如闪电的身法,此时完全可以抓住秦王将其刺死,可是他却没能追上秦王。

当秦王以背负长剑的办法拔出“鹿卢”后,荆轲仍然有机会杀了秦王,因为荆轲拥有惊世骇俗的剑术,而且擅长以短击长,秦王哪怕长剑在握,也不是荆轲的对手,而且卫士们碍于秦法,不能上殿,所以没人能救他。可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秦王一出手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跌坐在地。按理,此时荆轲应该仍未绝望,因为作为天下第一刺客,他必然精通暗器投掷,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只要掷出“徐夫人”,也能绝杀秦王。荆轲也确实这样做了,却没能击中。

在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他既没有显示“倏忽纵横”的身法,也没有展露“持短入长”的剑术。他的第一击只要足够快,足够坚决,秦王是绝不能逃脱的,可是荆轲居然失手了。事实上,由于前期的周密计划,荆轲已经创造了绝好的刺杀条件。专诸和聂政要刺杀的是防卫严密的对象,而荆轲要对付的,只是一个毫无戒备,而且周围没有侍卫的秦王,可是他却难以置信地失败了。

荆轲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他根本没有武功,也不会任何剑术,他的所谓剑术不仅不敌秦王,连普通人都不如。在面对面的距离上,一刀杀死一个毫无防备的对手,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可是号称“天下第一刺客”的荆轲,虽然利刃在手,却做不到,这足以说明,荆轲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没有刺杀秦王的能力。

荆轲虽然盛名在外,但史料中从无他刺杀成功的案例,却有着他屡次回避与人交手的记载。

盖聂是当时公认的剑客,有着“剑神”的美誉,荆轲曾与他有过交集,却回避了与盖聂比剑。《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尝游过榆次,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荆轲游历榆次时,曾与盖聂论剑,盖聂用眼睛逼视荆轲,荆轲不敢直视盖聂的目光,就退走了。有人希望把荆轲请来,让两人比一次剑。盖聂说,不用了,他一定已经走了,人们到荆轲的住处一看,荆轲果然已经离开了榆次。

《史记·刺客列传》还记载了荆轲与当时另一位剑客鲁句践的冲突:“荆轲游於邯郸,鲁句践与荆轲搏,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荆轲游历邯郸时,在路上与鲁句践相遇,由于路比较窄,两人为争道起了纠纷,鲁句践大声斥责荆轲,让他滚开,荆轲默然退走,以后也一直回避鲁句践。

如果没有荆轲刺秦王的记载,人们会认为荆轲的退让是不愿意逞一时之勇,作为一个文化和武学修养都极深的高士,荆轲不宵与盖聂、鲁句践这样的粗人作意气之争,深藏不露,方显刺客本色。但是行刺秦王失败的结果告诉人们,荆轲不肯亮剑是因为他没有本领与对方较量,为了掩盖自己不会剑术的真相,他只能选择回避。

鲁句践听说荆轲因刺秦失败而惨死的消息后,很敬重他的人品,同时也为他惋惜,他感叹道:“嗟乎,惜哉其不讲於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鲁句践这句话的意思是:哎,太可惜了,他只是没有练成高超的剑术啊。当年我不了解他的为人,对他太过分了!当初我呵斥他,他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个浅薄之人!

对荆轲的死,鲁句践既遗憾,又自责,同时也指出了荆轲学艺不精,剑术不行,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见在当时,像盖聂、鲁句践这种真正的武术高手已经知道荆轲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武功了。既然这样,荆轲在当时的名头为什么那么大,连田光这种侠客以及太子丹这种见多识广的贵族都坚信荆轲拥有绝世武技呢?司马迁的记述给出了答案。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荆轲到燕国以后,与一个宰狗的屠夫交好,还结识了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好饮酒,整天与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醉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节拍当街高歌,大家一会儿开心地大笑,一会儿又悲伤地哭泣,一副若无旁人的样子。

荆轲虽然混迹于市井酒徒之中,可是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各国时,都是结交当地的贤人、豪杰以及德高望重的人。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居的侠士田光很尊重他,认为他不是凡人。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荆轲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他交游广泛,在社会底层和顶层两端都有人脉和拥趸。在与底层人士交往时,他纵酒狂歌,放浪形骸,被他们认为是性情中人,因而引为知己;在与上流社会过从时,他又显得端庄稳重,知书达礼,高端人士也愿意把他当做同道中人。荆轲这种复杂多面的人格,使他在社会各界收获了广泛的友谊,所谓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无所不知,无所不交。所以荆轲不仅有文化,而且心机深沉,可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这样的人自然知道包装和造势的重要性,在一众友人的追捧下,“天下第一刺客”的光环悄然加身。此后,只要他保持神秘高深姿态,不出手与人比武,那么他的神话永远不会破灭,连田光这样的高人也坚信荆轲是个武艺超群的剑客,这才不惜豁出性命来向太子丹举荐荆轲。

荆轲本来可以带着“天下第一刺客”的威名走完一生,可是田光的杀身举荐让他失去了回旋余地,他只能接受刺杀秦王的使命,否则他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田光。他知道以自己的本领无法完成这个使命,他不仅将失去生命,更将失去他以毕生之力赢来的“天下第一刺客”荣誉,所以他临行前,在易水边才显得如此悲怆,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变徵之声。人们认为这慷慨苍凉之声,尽显其使命必达的决死之心,因而被后世传颂两千多年,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荆轲对他即将失去荣誉的哀叹呢?

荆轲是哪国人

中国人无论从体格、性情等方面来说都不是凶猛好斗的民族,所以从先秦时代起就经常受匈奴等蛮族的欺负,为了自保,就只能发扬文化发达的优势,用文字渲染包装出神秘能力,形成李鸿章所说的“猛虎在山之势”,让对方不知深浅,不敢轻举妄动,这不仅是一种谋略,也成了一种文化,荆轲在这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中国武术中,不仅有拳脚和刀剑功夫,也包含了这种谋略文化,仅以中国武术在拳脚比试上的失利就否定中国传统武术体系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因为通过谋略震慑敌人也是一种威力。当然,威慑是要以实力做后盾的,如果都像荆轲那样“不讲於刺剑之术”,一旦用谋略营造起来的威慑失效,就会满盘皆输。

从四大刺客的事迹来看,中国古代的武林中,既有专诸、聂政这种威猛绝伦的功夫高手,也有荆轲这样包装出来的缺乏实战能力的大师。当今出现的“武术大师现象”,并不能用来证明传统武术技击能力的退化,也不能因此否定传统武术在历史上的实战能力,这种现象只是延续了数千年的常态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