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十六字方针

游击战十六字方针

社会奇闻绵江seo培训2021-09-08 15:37:40391A+A-

作者:德衡术

游击战作为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乃至在解放战争初期,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此重要的战略战术,究竟是谁发明的呢?有人说是主席,有人说是朱老总,也有人说是其他人。

关于游击作战的精髓,主席很早就将其归纳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可是,军事科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相关战略战术理论肯定不能凭空臆造,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积累才能逐步形成。所以用文字总结推广的战略战术,必然离不开广大红军将士在实践中摸索和提高。游击战特别是十六字方针,就与朱德的实践和思考有很大关系。

朱德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后,为掩护起义军主力向广州发展进攻,朱德率领着部分军队在三河坝拦截前来围剿的追兵。不想,起义军主力南下失利,被敌人打散。朱德不得不率领余部向赣粤湘边境转移。当时,斗争条件异常艰苦,起义军不仅受到军阀和地方武装的追剿,而且补给困难、药品奇缺。再加上当时部队的组织力较松散,思想极为混乱。下至普通士兵,上至师团长,开小差比比皆是。10月下旬,朱德率部来到斗争相对平缓的赣南山区后,就从思想、组织、纪律上对军队进行了三次整顿。

值得一提的,"赣南三整"中的上堡整军,除了开展纪律整顿外,朱德还组织官兵整训。通过加强军游击战十六字方针事训练,提高官兵作战能力。在军事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朱德带领官兵研究如何舍弃正规战战术转而灵活运用游击战术。朱德后来回忆:"战术也变了,有把握的仗就打,没有把握的仗就不打,不打就\u0026#39;游\u0026#39;。方向正确,革命力量就能存在,而且还能得到发展。"

上堡整训旧址

面对当时的斗争环境,部队从正规战转为游击战,是极为科学的。而有能力将这种想法转变成战略战术,则非朱德莫属。

朱德,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1912年,他毕业留校担任军事教官。后来在德国和苏联留学期间,他也是利用大量时间研究军事。甚至在南昌起义前,朱德仍然是在自己创办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担任团长。可以看出,朱德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指挥官,而且还是一位能把实践经验总结为理论的军事教育家。游击战十六字方针这一点从战争年代朱德留下大量军事理论著作也可以看出。

真正让朱德理解游击战术,是1914年离开云南陆军讲武堂,被调往云南边境与土匪作战之后。当地的土匪最擅长"打了就跑""抢了就走"的"游击"战术。朱德在与他们作战的过程中,开始吃了一些亏,后来逐渐摸索和总结了游击战的经验,以游击对游击,最终剿匪有功,很快从营长升任团长。由此可见,朱德能够在上堡整军中将游击作战思想实战化,并加以推广并非偶然。而且此举很快在湘南起义中发挥了效用。

北伐时期的朱德

1928年1月,通过宣传发动,朱德逐渐在湘南农村站稳脚跟,并开始谋划再次起义。12日,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余部在胡少海率领的地方武装配合下,智取宜章成功,占领了宜章县城,打出了革命军第一师的旗号。随后,第一师连克黄沙堡、长村、笆篱等地,起义军不断发展壮大。

游击战十六字方针

控制广东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命令独立第三师师长许克祥"即日追剿,不得有误"。要知道,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师,但实际作战能力不高。只有一团是南昌起义留下的老部队,装备有轻武器,剩下的二团和后方营都是地方武装,装备许多冷兵器。许克祥认为自己有6个团,以六打一肯定稳操胜券。

年轻时的许克祥

说起这个许克祥,绝对是"刽子手"一样的存在。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在军队中摸爬滚打,1925年担任黔军旅长。后在北伐时被唐生智收编,1927年担任国民革命军第35军33团团长,驻防长沙。别看当时的许克祥只是一个小小的团长,带兵不多,但是在长沙城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还兼任湖南委员、长沙市长和长沙公安局局长等要职。

由于唐生智不待见许克祥,所以被收编后,许克祥一直与蒋氏暗通款曲,想攀高枝。1927年蒋氏在上海发动反革命事变,许克祥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不顾唐生智的态度,于5月21日捣毁了"湖南总工会""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共产党人建立的革命机关、团体,解除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了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一天之内,3000余名革命群众被抓,100多名共产党人及工农群众被杀。事变后,许克祥还继续不遗余力地搜捕,欠下了累累血债。

马日事变,军警搜剿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武装

所以当得知是许克祥前来"围剿",朱德决定一定要铲除这个"刽子手",为死难的同志报仇。

鉴于许克祥兵力雄厚,朱德命令分散在宜章南部的地方武装向宜章方向集中,既避敌锋芒,又给许克祥造成第一师退守宜章的假象。同时,自己率领主力一团秘密转移至宜章以南的圣公坛的深山里。

许克祥率领部队到达距离宜章仅20多公里的坪石镇后,许克祥又喜又恼。喜的是部队开进顺利,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兵临宜章城下;恼的是部队攻城拔寨不假,但是一个革命军都没有抓住。于是许克祥将教导队和补充团留在坪石镇作为大本营,自己亲率两个团进至岩泉圩一带准备进攻宜章城,剩下两个团的兵力分散在坪石、长岭、武阳司、栗源堡一线,搜寻革命军。

眼见许克祥分兵作战,朱德敏锐地察觉到战机,立即召开作战会,明确作战部署。朱德命令一团由南向北,从背后奇袭朱克祥。胡少海率领二团由北向南,配合一团进攻。

1月31日早上,当许克祥的两个团在岩泉圩准备吃完早饭向北进攻宜章城时,万万没想到,早已绕到他背后的工农革命军突然发起奇袭。只听见冲锋号响,上千工农革命军冲入岩泉圩,杀得毫无准备的许克祥部抱头鼠窜,根本组织不起像样的反击。此时,正面配合进攻的地方武装也加入战斗,四面八方的喊杀声,让敌人更加无心恋战。满身血债的许克祥哪有心思指挥部队,立即上马向大本营坪石镇逃跑。

朱德率领着一团,高喊"活捉许克祥,为马日事变死难烈士报仇"的口号一路追击,沿途的许克祥部望风而逃,根本没有任何抵抗。待许克祥退回坪石镇,打算整军再战。没想到一团已经杀到,许克祥又再次逃跑。最后,如果不是他换了便装狼狈过江,一定会被革命军生擒活捉。不过,跟随许克祥逃回广州的只剩下7、8个人,也真是大败而回。

这次战斗,虽然没有活捉许克祥,但是也让许克祥颜面扫地。此后,蒋氏看出他是庸才,即便许克祥想做急先锋,但是蒋氏也不敢重用他,最后只当了个中将副军长。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斗中,第一师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就连朱德在后来回忆时都调侃说:"许克祥帮助我们起了家。"为此,起义军给许克祥取了个响亮的绰号,叫"许送枪"。

黄洋界上炮声隆的"炮",就是在此战斗中从许克祥手中缴获的

这场战斗,朱德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取得了以一敌六的奇效,也为朱德进一步总结和发展游击战术提供了实践基础。井冈山会师后,他和主席运用游击战术指挥红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建立和巩固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两人总结出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做出巨大的贡献。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