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道理

愚公移山的道理

人际情感绵江seo培训2021-09-14 2:32:42253A+A-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有一篇文言文,名字是《愚公移山》,出自《列子》,其内容讲述了一位年纪将近九旬的名叫愚公的老翁,苦于大山阻塞道路,遂带领全家人挖山不止,不移走大山决不罢休,连邻居家的小孩也受到鼓舞去挖山。期间一位叫智叟的老人劝阻他,嘲讽他,然而这位叫愚公的老人心坚似铁,誓挖太行、王屋二山,最后感动了天帝,派人担走了这两座山。

愚公移山的道理

教辅书里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是这样的,意思很清楚,愚公移山造福百姓,是大智若“愚”,他的精神值得赞扬,智叟目光短浅,自私自利,实属不“智”。然而,时至今日,挖山的愚智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对《愚公移山》的解读是这样的:道之所存,愚公不“愚”。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

从列子给人物的命名来看,愚公的“公”表示了尊重之意,是对人的敬称,而智叟的“叟”则是老头的意思,属于一般性的称呼,并且多含揶揄玩笑之意,这么一对比,高下立判,符合原著的原意,因为愚公移山的伟大事业终于成功,得到尊重,而智叟一事无成,惹人嘲讽。

第二点: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老子的名言。古人行事的最高准则是符合“大道”的要求,大道也是古人最高的社会理想,《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那么“大道”的“道”是不是离我们很远,存在于虚幻中呢?很明显不是,大道就存在于我们身边,而愚公移山,恰好契合古人所倡导的“大道”,所以列子对他大加赞扬,因为移山的事业是“为公”,没有私心,文中的幼童“跳往助之”就是明证。

第三点:

愚公移山,工具简陋,却想搬走两座大山,在别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自讨苦吃,而我的看法则是:旁人的不理解、讽刺挖苦反而铸成了愚公的“大道”,因为任何一项愚公移山的道理利国利民的事业绝对不会随随便便成功。

春秋时期的孔子周游列国愚公移山的道理,宣传儒家思想,开启民智,国君大多不欢迎,所以才困厄于陈,没有粮了而去挖蒲根吃,但是孔子坚持下来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试想:孔子所为,不是也践行了“大道”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从井冈山革命开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旧军阀,赶跑了日本鬼子,推翻了蒋介石反动政府,建立了新中国。至今一路走来,度过三年自然灾害,走向改革开放等等,哪个过程没有体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念,没有体现“道”呢?

道之所存,愚公不“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更多的愚公,你,准备好了吗?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