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金门事件全过程

炮轰金门事件全过程

娱乐八卦绵江seo培训2021-09-19 14:24:23263A+A-

“金门炮战”的意义,很多人不明白,但有一个说法很有道理:有些人认为,这是主席和蒋介石之间的“政治上的默契战”。以炮击方式使“内部战争延续”,终结美国在国际上“裂分中国”的阴谋诡计。

这个分析并不是凭空捏造的,事实上,无论大家今日如何骂蒋介石,有一点是谁也不可以否定的,那就是:蒋介石是毫不犹豫抵制创造“两个不同的中国”,赞同“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解决”。

而金门炮战这一行动,也直接再次建立了大陆与当时台湾岛上蒋介石集团之间的战略互信,战略互信,后来产生了战略默契:只要美国国内也有人妄图培植台湾岛上的反对势力,大陆方面一定会以军事行动的方式对台湾、金门进行震慑,随后蒋介石摆出一炮轰金门事件全过程副要打大陆的气势,跟着压挤岛内的反对势力。

战略互信和因此产生的战略默契在不同阵营间的博弈中充分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立战略互信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另外,打破战略互信也非常简单。因此,现如今世界大国对战略互信的要求是很高的,并且形成的默契,也很深。相反,对这种战略上的相互信任,也是不遗余力的。

炮轰金门事件全过程

在我们人类战争史上这种提前公布的炮战闻所未闻,但也正是这种看起来离奇的方式却包含着精妙的战略部署:单日开打,说明中国内部战争仍在继续,粉碎了美国的“停战”阴谋诡计,打破了蒋介石拒绝交涉的顽固心态;双日暂停,让国民党军坚守金门,吊着蒋介石,向台湾军民显示中国共产党和平谈判台湾问题的诚意。

在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难以相信地说:这是一场“滑稽的歌剧性战争”。主席决定炮击金门,很多党内高级干部不理解,但蒋介石获知这一消息后,却露出惊喜的神情,认为正中下怀!

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败走台湾后,美国出于地缘政治需要,以台湾为棋子,抵制红色中国,继续在军事战争上大力支持蒋介石。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国民党代表叶公超在美国华盛顿签订了美蒋《共同防御条约》。该条约有序言和10项条款,大致内容是:美国帮助台湾发展军事实力,在台湾遭受攻击时进行军事干涉,美国有权利在台湾、澎湖及周边地区驻兵,甚至是规定可将其适用范围扩大至其他国土。

该条约,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公然侵害,我国不但立即做出反应发布外交抗议声明,并且在军事上作出回应。当年9月3日,在美蒋协约交涉期内,福建省前线的炮兵部队就对金门蒋军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时断时续的炮击一直持续到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八年的中国所面对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美国作为宿敌,一方面利用协防台湾,对中国大陆形成军事威胁;中苏关系在另一方面走向破裂。在访问中国时,赫鲁晓夫要求在沿海地区建立长波电台,另外在中国军港建立联合舰队。

倘若同意前苏联的要求,就代表着失去主权,自然被主席严词拒绝,赫鲁晓夫气恼地回了国,从此以后中苏关系恶化,两个世界强国都成了中国的敌人。

主席在北戴河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局势。炮轰金门的重大战略决策,便是在这种情形中作出的。由于金门炮战的政冶意义超过军事意义,明确了“大打、中打、小打”紧密结合的作战原则,打打停停,有时候打,有时候不打。把金门岛围住,不管怎么打,就是不登上金门岛,让它始终控制在蒋介石手上。

通过这一原则,在军事上,由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作战部长王尚荣、金门前线总指挥长叶飞一同商议实际的作战方案。外交方面,周恩来总理负责协调组织,研究宣传口径,拟定新闻报道、声明、公示和告台湾人民书。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金门发起炮击,台湾方面将之称为“八二三炮战。”金门岛穿云裂石的爆炸声震撼了整个世界。像狂风暴雨一样,在短短的85分钟内,30,000发炮弹在金门岛上密集降落,岛内的蒋介石部队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一时炮声冲天,持续两个多小时,炸死和炸伤的金门国民党守军600多人,金门防卫指挥所3名副司令员赵家骧、章杰、吉星文被炸死。

此后,解放军福建省前线军队又在8月24日、9月8日、9月11日三次对金门进行大规模炮击,国民党军队在金门的大量舰艇、设施受到严重破坏,护航的美军舰队紧急撤出金门海域。

当蒋介石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的汇报时,并没有在意驻守金门的国民党守军的损失惨重,他竟表现出窃喜。这是因为蒋介石认为,他能够借此机会把美军拉上自己的战车,让美军直接干预,帮助他反攻,可是,局势的发展却使他的想法成了泡影。

自那以后,对金门的炮击继续进行,为了更好地保持海峡局势的稳定,解放军从1961年12月中下旬开始,就不再进行实质性的攻击,只在单日发射宣传弹。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美建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终止,金门炮战宣布结束。

金门炮战对决搅乱了世界风云。美国、前苏联匆忙干预,应对失策,暴露了美苏的战略意图,新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局势更加明朗,直接影响有四个方面:

一、试探出美国的底线。其军事威胁仅仅恐吓,朝鲜战争的阴影并没有散去,使美国不愿草率地与中国大陆卷入正面军事冲突。

二、暴露了前苏联试图干预中国军事防御的企图。在金门炮战爆发后,赫鲁晓夫抱怨中国不应该轻启战端,并明确提出以联合舰队协助海防,干涉中国内政,妄图将中国变为附属国的阴谋诡计,遭到中国的坚决抵制。

三、间接支持了伊拉克人民的反美。美军紧急派出400多架飞机,60多艘舰船支援台湾海峡,消弱了美军在中东地区的整体实力,给沙特阿拉伯反美力量以巨大的帮助。

四、制止了美国企图让国民党从金门退出,隔绝与大陆的联系。可是我方精确地把握了节奏,于十月六日发炮轰金门事件全过程布了《告台湾同胞书》,暂时停战,之后又采用了“双日不打只打单日”的战术,降低了攻击力度,把蒋军拖在金门。

那样,美国与反对势力的企图就不可以得逞,而蒋介石反攻的主张也无法得到美国的支持,更加深了美台的分歧。在中美苏三国博弈盘根错节的局势下,一场始料未及的炮战,拨开了国际局势的疑团,显示了主席纵横捭阖、举重若轻的政冶智慧。

总而言之,1958年秋的“炮轰金门”事件,其主导与控制,从开始到结束,都紧紧掌握在大陆的手上。这种政冶意涵超过战争实际意义的“炮战”,最能体现领导人尤其是主席的战略智慧,一方面提醒美国人不要在台湾海峡搞事,另一方面又告诉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的事情就由我们自己来谈。

因此1958年 “金门炮战”后,台湾海峡之间基本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兵戎相见,台海局势自始至终紧紧掌握在大陆方面。

蒋介石对“一个中国”的主张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主席达成了一致,并获得主席的赞同。一九五九年二月,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说:“台湾还是蒋介石做‘总统’好,这是因为他对‘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是毫不含糊的。”

一九六零年五月二十二日,主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着重强调:“台湾宁可由蒋氏父子执掌,也不可以由美国人执掌”,主席的这句话,被会议列入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工作的指导方针。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抵制美国的“两个不同的中国”政策的问题上,可以说,主席和蒋介石,是不自觉地想到了一起。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