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指的是哪三位诗人

三苏指的是哪三位诗人

娱乐八卦绵江seo培训2022-06-20 17:44:32173A+A-

“三苏”是指哪三位人物?他们的资料分别是什么?

1、三苏指

①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

②苏洵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

③苏洵的儿子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2、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拓展资料: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参考资料:三苏_百度百科

“三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合称。

苏洵:号老泉,字明允,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扩展资料:

“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在文学上的造诣,既同出一源又各有千秋。“大苏”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最为后世所熟知;“小苏”苏辙官做得最大,成就斐然;而他们的父亲“老苏”创作的《六国论》等名篇,传之后世,谓之经典。

就诗词方面的造诣来说,显然是苏轼成就最高,不管是在三苏里面最高,也是历史上在诗词方面成就最高的几个人之一,在填词方面,恐怕无出其右者。

诗称“苏诗”,代表着宋诗的最高水平;词称“苏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他创造了新一代文赋,开明清小品文先河;他创立了“尚意”书风,史称“苏字”,为“宋四家”之一;他是中国“文人画”的倡导者,其绘画理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他在农业、水利、医药、军事、音乐、烹饪、养生等领域亦著述甚丰,创造极广。苏轼的影响早已跨越时空,跨越地域,成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

苏洵,他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青少年时喜好游历名山大川,二十七岁始发愤读书,精研“六经”百家之书,稽考古今成败之理。嘉祐初年,受成都太守张方平、雅州太守雷简夫举荐,携二子苏轼、苏辙进京,拜见翰林学士欧阳修,并上《权书》《衡论》《机策》等文章二十二篇。

文章一出,轰动京师,天下学者竞相仿效。后经举荐,破格录用为秘书省试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令姚辟等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苏辙,苏洵次子,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十九岁时与兄苏轼同榜进士及第。先后任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陈州学官、齐州掌书记、南京签判。后因故贬筠州盐酒税。

宋哲宗元祐元年,苏辙以绩溪令被召回朝廷,七年之中八次升迁,擢升为门下侍郎,一展抱负。后再次贬谪筠州,远谪岭南。遇赦北归后,从此寓居颍昌(今河南许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

1、三苏指

①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

②苏洵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

③苏洵的儿子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2、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拓展资料: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参考资料:三苏_百度百科

推荐于2019-09-16

三苏指苏轼、苏洵、苏辙。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三苏”是指哪是哪三位诗人?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也都是文采出众的人,兄弟二人同时考中进士,分别在文学和官场上都有出色的作为,唐宋八大家中他们占据了三席。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三苏是指北宋时期的三位诗人,即苏洵、苏轼、苏辙,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被称为东坡居士,而苏洵是苏轼的父亲,苏辙是苏轼的弟弟

苏轼,苏洵,苏辙“三苏”是北宋时期的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当中的三位。

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宋仁宗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

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

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

人王□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

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

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

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

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

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

中都有重要地位。

三苏指的是哪三位诗人

2020-10-30综合百科1万阅读投稿:yangang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也都是文采出众的人,兄弟二人同时考中进士,分别在文学和官场上都有出色的作为,唐宋八大家中他们占据了三席。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宋仁宗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

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

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

人王□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

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

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

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

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

三苏指的是哪三位诗人

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

中都有重要地位。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三位

三苏指的是哪三位诗人

苏轼,苏洵、苏辙

是苏洵、苏轼、还有苏辙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

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和苏辙。

三苏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在唐宋时期,三苏是唐宋八大家当中的三位,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宋仁宗初年,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齐聚东京赶考。欧阳修在看完了苏轼的试卷以后,因为欣赏他们的文采,便把他们父子三人一同举荐给了宋仁宗。

宋仁宗在看完了他们的作品后也同样很钦佩他们,很快,他们的文章便在宋朝上下大受欢迎。就连一些朝廷里面大夫也会争着强读他们的作品,很快便引来了很多文学之士来效仿他们。

扩展资料:

苏洵在官场上没有出人头地,好在情场上遇了一位红颜知己,还得了两个聪明乖巧的好儿子,老苏有了孩子当了爹,人也算是活明白了几分。

他想着,不能让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得时刻提点着他们,做人得明白人情世故。所以,苏洵就给儿子琢磨了这两个名字,老大叫苏轼,老二叫苏辙。

老苏四十岁上,专门写了篇文章,说这马车有车轮,有车盖,样样都有用处,只有做扶手的车轼没什么用处,不过是个图好看的摆设,可是,如果没了车轼,瞧着也不像那么回事。

这就是提醒苏轼,人不光要有真才实学,面上的事也得过得去。再有这车辙呢,本来是车辆前进的必要条件,可是世人说起车的好处,从不提车辙的功劳。

不过,车子要是走错了路,也没人想起怪罪车辙。其实,这就是提醒苏辙,为人要低调,咱不求出什么大名,只求别惹麻烦。

眼瞅着苏轼和苏辙小树似的风吹就长,才学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苏老先生想着,孩子大了,得出去见见世面,于是,就乘着一叶轻舟漂过了万重山。

一父二子这三苏,一路到了东京汴梁城,一场考试,苏轼就中了第二名。要说,苏轼本来天下第一的好文笔,欧阳修拿到苏轼的考卷,立马就被那洒脱的文笔震住了,本想大笔一挥给他个头名。

可是,欧阳大人又觉得那文风有点熟悉,像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为了少让别人说闲话,就把这篇卷子批了个第二。

等到金榜一贴公布成绩,欧阳修这才知道,原来,那篇印象深刻的好文章出自苏轼之手。这时候,欧阳大人又想起一码事,文章里面有几句话特别出色,就想着找苏轼打听打听文章的出处。

谁知道,这青年才子说的话更有个性,苏轼说了何必知道出处,这样的文笔,这样的性格,让欧阳修也服了气。

他对人说,这后生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放他出一头地,绝对是必须的,我这样的老头子还是退避三舍吧,这正是出人头地这个成语的来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苏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

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苏轼即苏东坡

苏辙苏轼之弟

苏洵前面两个的老爹

这三个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历史上震耀一时的文化巨星“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一门父子共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之林,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更有难得的是,三苏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优秀的思想家和经学家,他们在经学领域也都各有专著,造诣非常。苏洵有《六经论》、《洪范论》、《太玄论》,苏轼有《易传》、《书传、《论语说》,苏辙有《诗集传》、《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老子解》和《古史》等著作。

苏洵(公元1009-1066)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省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政论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嘉佑集>二十卷,<易传>三卷,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他”的政论文古朴简劲,博辩宏伟,纵厉雄奇,言辞锋利,对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用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全面的论述,具有纵横雄辩之风。

苏洵词集

代表作有《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他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

小词一首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任宗嘉佑二年中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它的诗歌之。他的散文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由《东坡全集》。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辙(1039-1112年)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八大散之一。

苏辙知识渊博,勤奋好学;著述丰硕,其文受父兄影响颇深,他的散文内容丰富,"汪洋澹泊,深醇温粹"。议论文议古论今,议论纵横指归于时事,不为空言。他的记叙文写得纡徐曲折,绕有情致。更突出的是他发展了韩愈“气盛言宜"的观点,提出了我的"文气说",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世有《栾城集》。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苏轼即苏东坡

苏辙苏轼之弟

苏洵前面两个的老爹

这三个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历史上震耀一时的文化巨星“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一门父子共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之林,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更有难得的是,三苏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优秀的思想家和经学家,他们在经学领域也都各有专著,造诣非常。苏洵有《六经论》、《洪范论》、《太玄论》,苏轼有《易传》、《书传、《论语说》,苏辙有《诗集传》、《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老子解》和《古史》等著作。

苏洵(公元1009-1066)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省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政论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嘉佑集>二十卷,<易传>三卷,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他”的政论文古朴简劲,博辩宏伟,纵厉雄奇,言辞锋利,对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用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全面的论述,具有纵横雄辩之风。

苏洵词集

代表作有《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他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

小词一首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任宗嘉佑二年中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它的诗歌之。他的散文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由《东坡全集》。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辙(1039-1112年)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八大散之一。

苏辙知识渊博,勤奋好学;著述丰硕,其文受父兄影响颇深,他的散文内容丰富,"汪洋澹泊,深醇温粹"。议论文议古论今,议论纵横指归于时事,不为空言。他的记叙文写得纡徐曲折,绕有情致。更突出的是他发展了韩愈“气盛言宜"的观点,提出了我的"文气说",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世有《栾城集》。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