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历史真相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

娱乐八卦绵江seo培训2022-06-20 11:29:46148A+A-

明朝的鸣梁海战胜利方是哪国?有什么真相?

鸣梁海战又称鸣梁大捷,发生于1597年10月26日,是1597年朝鲜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地点是朝鲜全罗道海南郡之鸣梁峡。是壬辰倭乱中的一场海战,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指挥12艘战船,击退日本水军,击毙日本将领来岛通总等,因此被朝鲜半岛方面称为“鸣梁大捷”。

鸣梁海战后,李舜臣鉴于“水势极险,势亦孤危”,当日就退至唐笥岛(今新安郡岩泰面),其后又撤至更远的于外岛、七山海、古群山岛等地。日军最终达到了占领朝鲜水师基地的战略目的,所以,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实际上是日本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鸣梁海战朝鲜军开始的指挥官是元均,由于他指挥不当,朝鲜军几乎全军覆没,在紧急关头重新任用关在牢中的李舜臣,当时仅剩十二艘板屋船,重点是经过失败,朝鲜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地影响。当时朝鲜海军只剩下漆川梁海战后残余的12艘板屋船。由于与日军的兵力相差过于悬殊,李舜臣决定在鸣梁海峡与日军决一死战。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李舜臣打算和日军决一死战。李舜臣运用海峡的优势,利用水流每隔三个小时会发生逆转这一特点引诱日军进入圈套,然后在日本军靠近海峡的时候李舜臣便下令开炮,因为朝鲜军有山体掩护,而日军又因为水流改向一时不能撤退,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李舜臣在鸣梁海峡的胜利,有效的阙短了日本从黄海稷山之战的供给,是日军最终撤退。

鸣梁战役也被称为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但是从结果上看还是日本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虽然日本战败了,但其实胜利的还是日本,因为它最终还是占领了朝鲜水师的基地,其实在前期,由于朝鲜指挥不当,几乎全军覆没,直到后来利用地理优势,战胜了日本军队,但是也没能收复水师基地。

鸣梁海战的胜利方是朝鲜国,是朝鲜国的名将李舜臣率领着朝鲜残余海军与日本海军进行的一次大战,这场战争虽然表面上是朝鲜胜利,但实际上日本人是战略上的胜利,使得自己的军队大多都撤回了日本。

胜利方是朝鲜,但历史上真实的鸣梁海战朝鲜一开始是溃不成军的,等到李舜臣领导朝鲜军的时候双方实力已经相差太多,是李舜臣利用计谋扭转大局,最终击退日本。鸣梁海战之后日本忌于李舜臣的实力,开始往朝鲜散播不实之言,导致他被罢免官职,对日本也就构不成威胁了。

胜利国是日本,日本根本没死这么高级的将领。

战争刚开始,朝鲜就全面溃败,朝军兵败如山倒,陆地上朝鲜各大城市和交通要塞全面沦陷。

历史帝来说说看鸣梁海战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1597年朝鲜与日本之间打的一场海战,以少胜多,是世界海战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日本史学家质疑其真实性。

据韩国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名将李舜臣因谗言下狱,日本来侵略,朝鲜海军命元均指挥,惨败。之后李舜臣临危受命,以12艘板屋船,以利用梁鸣的地理环境,击退日舰330多艘。

据日本史料记载,在日本与明谈判破裂后,日军受命入侵朝鲜,7月15日大败朝鲜水师,然后两路并进。9月7日,日军抵达兰浦达洋面,朝鲜军逃跑。9月16日,藤堂高虎带领数十只中型关船开始追击,遇到朝鲜板屋船。之后海水退潮,日军被铁索和木桩挡住,数十艘船沉没。9月17日,日军再次来到战场,不见朝鲜水师。之后日本水军开始进军,支援日本陆军。然后击退明军,一切顺利。10月8日,朝鲜水军回归,李舜臣迁往古今岛

鸣梁海战的历史真实性与当时明朝怎么支援的高丽

鸣梁海战的确是高丽自己打的,不过当时对日本的大部分的战役都是明朝和日本的PK,只有少数几场战役是高丽自己打的,韩国就是这么无耻,就从中间挑出一场战役说是高丽打败了日本,其实没有明朝,高丽早就被灭了

万历年间的朝日鸣梁海战究竟发生了什么,真正的胜利方是谁?

鸣梁海战,发生在明朝万历三大征的朝鲜战役期间,作战双方是朝鲜海军和日本海军,大明水师并未参战。至于鸣梁海战的结果么,可以说双方都胜利了,而最终的胜利方应该是大明朝的明神宗。

日本太阁丰田秀吉掌权,以“假道入唐”为由,趁机入侵朝鲜。所谓的“假道入唐”,即希望借道朝鲜,让他率军进攻明朝。当时的日本以“唐”指代中国。

日本入侵朝鲜的目标直指明朝,再加上当时的朝鲜是大明朝的藩属国,所以,万历帝派明军陆海两路,驰援朝鲜,史称“万历朝鲜之役”。这场大战总共分为两次。第一次开始于1592年,明军入朝,大败日本,三方在1593年议和休战。第二次大战开始于1597年,日军再次大举入侵,以明军的全面介入,并于1598年击溃日军结束,而鸣梁海战就发生在第二次大战初期。

1597年3月,日本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九鬼嘉隆等人率军再次大举入侵朝鲜。战前,小西行长使用反间计,成功让朝鲜王将名将李舜臣解职入狱。朝鲜海军由将领元均接管。

漆川梁海战,由于元均大意,误认日本舰队只是运输船,指挥失误,导致惨败。朝鲜海军此战,几乎全军覆没,元均本人战死。日军趁机占领了朝鲜周边多个岛屿,作为前进的基地。

朝鲜形势危急,李舜臣复职。当时,朝鲜舰队只剩下12艘残存的龟船、板屋船。但是日本舰队,却至少有130余艘战舰,以及200余艘补给船。双方实力明显过于悬殊,李舜臣最终选择了在水道狭窄、水流湍急的鸣梁海峡伏击日军。

鸣梁海峡宽仅294米,可以比较轻松在两岸拉开钢索。同时,海峡内的水流,还会每隔3个小时左右转变方向。李舜臣就利用鸣梁海峡的这些特点,制定了伏击计划。

1597年10月26日的清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舜臣派出一艘军舰诱敌。日本舰队成功被诱入鸣梁海峡的伏击圈。当日舰靠近后,隐蔽在山脚附近的李舜臣指挥朝鲜海军对日舰发起了猛烈的炮轰。

日舰是尖底船,在湍急的水流中,摇晃剧烈,再加上朝鲜舰只有山体掩护,所以,日舰炮火的命中率很低。而朝鲜的龟船、板屋船则是平底船,相对平稳,日舰屡屡被朝舰的炮火击中,损失惨重。

先进入鸣梁海峡的日舰准备回撤,李舜臣让人拉起了提前设置好的铁索链,日舰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日军舰队先锋将领来岛通总被击毙。

随着战斗的持续,鸣梁海峡内的水流开始逆转,不了解情况的日舰,陷入了更加混乱的状况。李舜臣则趁机率领12艘龟船、板屋船对日军展开了更加猛烈的进攻,据说撞毁击沉日舰30余艘,击伤92艘日舰。

至于死亡人数,朝鲜史料记载,击毙日军近8000人,而朝军仅阵亡34人。这一战果明显被夸大了。据统计,日军正支作战舰队总人数,也才7000人出头。

但是,不管日军到底被击沉、击伤了多少舰只,被击毙多少人,最终,朝鲜舰队因为寡不敌众,战到傍晚趁夜色撤退。而日军舰队因为对水域不熟悉,没敢追击,也撤退了。

第二天,即1597年10月27日,日本舰队派藤堂高虎等人前往战场查探情况,发现朝鲜水师已经撤走。日军舰队主力继续前进,攻克了朝鲜水师的大本营,并且与日本陆军成功会师,协助日本陆军进攻朝鲜。

按照日军后续的动向推测,李舜臣在鸣梁海峡击溃的应该只是被朝鲜诱饵舰只引诱过去的,日军舰队的前锋舰队。而日军的主力舰队,并未到达战场。李舜臣在收割了包围圈内的日舰之后,很快就撤退了。所以,日军舰队主力犹在,随后攻克了朝鲜水师的大本营。

单从鸣梁海战而言,李舜臣率领明显实力较弱的朝鲜舰队,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战术上绝对是朝军胜利了。因为双方实力悬殊,一场海战的损失,并不足以阻止日本舰队前进的步伐,所以,日本舰队之后按照既定计划,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可以说全局上日军胜利了。

而在朝鲜史料中所记载的,李舜臣在之后的四个月中,十战十捷,消灭了众多的日本海军,并且成功阻断了日军海上补给线,应该都是吹牛的成分居多。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

因为朝鲜海军损失殆尽,所以,万历帝在收到求援之后,迅速派遣大明水师前往朝鲜。同时,大明陆军也开赴朝鲜。

大明和朝鲜的陆军联军,虽然进攻日军据点屡战不胜,接连遭遇了蔚山之战、泗川之战的失败,没能拿下日军据点。但是,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明、朝联军却取得了多次连续性胜利,给予了日军沉重打击,严重削弱了日军的士气。日军虽然守住了据点,却再也无心恋战,开始分批撤离朝鲜。

1598年11月,日军撤退,大明及朝鲜联军开始追击、围剿日军。明朝水师数百艘战舰,在水师提督陈璘,副将邓子龙,以及朝鲜李舜臣的协助下,开始截击撤退的日本舰队。露梁海一战,大明水师击沉、击毁日舰数百艘,日军死伤数万人。日军指挥官小西行长狼狈逃窜。而明军副将邓子龙,已经朝鲜名将李舜臣,则在此次海战中战死。

露梁海战,才是大明、朝鲜联军,对日军的一次全面胜利。此后,陈璘指挥明军,又全歼了留在朝鲜的日本残兵。万历年间的这次抗日援朝大战,明朝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万历年间,明神宗还是有钱的。如果大明水师联合朝鲜,在露梁海战之后,趁机进攻日本本土,说不定还真有机会拿下整个日本呀。如果那样子的话,相信万历皇帝的声望,在中国历史上将会达到空前的高度,而整个东亚地区的历史也将随之改变。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