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能拜妈祖庙

哪些人不能拜妈祖庙

生活健康绵江seo培训2022-09-06 5:30:56152A+A-

人们为什么祭拜妈祖?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一、妈祖生平简介

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是南唐清源军莆田县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湄洲岛)县人,妈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

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福建莆田的湄洲岛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千年历史的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一年四季,前来妈祖祖庙进香朝觐的国内外香客人数达百万之众。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岛上民众要举行各种祭典妈祖的活动,同时海内外的妈祖信徒纷纷前来进香朝拜,整个湄洲岛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

二、妈祖升天成神,成为中华民族的海上保护神

道教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

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

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

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

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哪些人不能拜妈祖庙

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1156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明永乐年间),立庙京师,而至1648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 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妈祖,作为民间神祈,护航海神,自宋经元、明、清等几代传播迄今已历千年以上。奉祀妈祖的宫庙,在中国沿海各省、市,例如潮州、莆田、汕头、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内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区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妈祖庙。《妈祖宫集成》乃汇集全国30个省、市(包括港澳地区)500多县、市有关节妈祖宫庙的记载而成。随着元明清之间航泫交通的日益发达,也随着华人足迹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东南亚、加拿大、美国乃至法国巴黎、丹麦、南美的巴西等。

三、历代朝廷对妈祖的赐封

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

祖庙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间)扩建,日臻雄伟。1403年-1424年(明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

诸葛长青: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亲自主持建庙,体现了皇家的重视。研究中发现,郑和出海,得到妈祖保佑。郑和本身就精通儒家、道家等各类知识,对妈祖十分崇拜。

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

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

如今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妈祖祖庙分灵出去的。湄洲祖庙是湄洲妈祖庙的俗称、尊称,是全世界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

湄洲妈祖祖庙位于台湾海峡西中部湄洲,隶属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区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东距乌丘岛(乌丘原本隶属于福建莆田县,现为台湾省金门县代为管辖)二十海里。

湄洲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

除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外,泉州的天后宫,宁波庆安的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漳浦的乌石天后宫为中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诸葛长青:现在全世界华人的地方,都有妈祖神庙。伟大的妈祖默默保护着中华儿女。

 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清朝咸丰给予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妈祖阁为澳门最古老建筑之一。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仅在台湾就有信众1700多万。

台湾较早的妈祖庙,其大多数是由湄洲祖庙分灵至台。自清嘉庆到清光绪年(1796~1908)间,台湾海上贸易兴旺,经济发达,涌现出许许多多规模更大诸如台南大天后宫,近年竹南天后宫又建起露天妈祖祖象。截至目前,台湾共有大型妈祖庙510座。在妈祖庙中有镇殿妈、二妈、副二妈、副三妈、四妈,又有三郊妈、斑鸠妈,还有温陵妈、银同妈、湄洲妈。除镇殿妈外,其他妈祖像可供每年轮流诞辰出巡之用。特别是早期的妈祖庙,在例定诞辰日有“遥拜”仪式,即在行“三跪九叩”礼节时,一律面向莆田湄洲祖庙施行。这一俗例充分说明台湾同胞永远怀念大陆的深远意义。

传说妈祖每次在海上救难后,都要给每位遇险者一碗热气腾腾,芳香扑鼻的兴化寿面,吃后不但会驱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兴化寿面即被称为"妈祖平安面".且闻名遐迩,成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选食品.每逢亲友来访,寿诞喜庆,逢年遇节,家人团聚,都要吃"妈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所以,人们都来祭拜妈祖。

因为是她,才让我们有一帆风顺的路,她就像我们的母亲!

天是7月11日,是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纪念日,也是我国法定的第一个“航海日”,今年“航海日”的主题是“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郑和是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也是世界和平的使者和先进文明的传播者,他为什么要穿越时空祭拜妈祖的历史之谜,一直是人们考量的历史课题。

郑和为什么选择妈祖

明王朝实行海禁政策,即禁止私人制造海船出海贸易,所以明代史料记载的妈祖神话,几乎都是与保护使节有着关连。郑和七下西洋期间,自始至终与妈祖文化关系密切,在历史上留下许多史迹。七下西洋,必须面对的是航程千难万险,尽管郑和得到明永乐帝(朱棣)的大力支持和远航船只、生活物资、航海技术等的充分准备,但是当时的科技落后,自然环境恶劣,随行将士们的思想要用什么来激励,精神上要有何种“境界”的寄托。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性问题。在当时,妈祖文化已传播、发展,在人们的脑海中,特别是航海者中,妈祖已占据其他任何神灵都替代不了的地位。郑和选择了妈祖来作为七下西洋的思想、精神的寄托,为七下西洋的成功奠定基础。郑和下西洋至今已600年,妈祖文化的不断演绎和发展,与郑和七下西洋重视妈祖文化的决策是分不开的。

郑和七下西洋,自明永乐三年至明宣德八年(1405-1433),历时28年,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明史》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所率部众就有三万七千多人,船舶长44丈、宽18丈的就有62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前后七次所经国家凡30多国,这样的空前壮举,较之葡萄牙的达·伽马由伊斯兰教徒导航横渡阿拉伯到达科泽科德早80多年,为我国海洋发展、对外交流等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郑和为什么要在福建开洋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要选择在福建开洋呢?郑和深知,下西洋活动是一个万分艰巨的任务,史无前例,无经验可借鉴。当时,福建造船工业已十分发达,福建出洋的人也比内地多,多少了解一些外域情况。福建籍人员有高超的航海技术水平,郑和使用许多福建人作为得力助手,除王景弘外,还有福建福清人李贵和、福建长乐人黄参等,且福建人大都是妈祖信仰者,在精神上有依托。郑和认定要借助妈祖的灵力,战胜困难,所以他在战略上选择了福建与妈祖。这也是他为什么在南京出发,顺流而下,在江苏太仓出海,又选择在福建的长乐做为出洋的“候风点”的主要原因之一。郑和虽为阿拉伯后裔,但在宗教信仰上是个多元信仰者,且善于利用宗教力量,在七下西洋期间把一些自然现象造成的巧合,人为地描绘为妈祖的灵助,以此激发将士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郑和如何塑造妈祖神力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朝后,就极力推波助澜,描绘一些妈祖灵验的情景,还付诸行动,如奏请朝廷褒封修建妈祖庙。奏章得到明成祖朱棣的批复,下诏在南京龙江建天妃宫,并特加“护国庇民灵应弘仁普济天妃”封号。

据清朝乾隆年间出版、林清标辑的《敕封天后志》载:永乐七年,钦差太监郑和往西洋,水途造遇狂飚祷神求庇,遂得安全归,奏上奉旨,差官致祭......宝钞各五百贯。”

郑和为了使更多人信仰妈祖,把祭拜妈祖活动规格化。奏请皇帝,由皇帝下旨来诉说妈祖的灵验和功劳,然后对妈祖进行褒封,还由皇帝颁发诏书建造妈祖庙。如《湄洲屿志略》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制曰:惟昭考纯正圣妃林氏粹和灵惠,毓秀坤元,德配苍穹,功参玄造。江海之大,惟神所司佑国庇民,夙彰显应。自朕临御以来,屡遣使诸番及馈运粮饷,经涉水道,赖神之灵保卫匡扶,飞飚翼送,神光道迎炎欠,忽感通捷于影响,所以往来之际悉得安康,神之功德著在天壤必有褒崇,以答灵贶、兹特加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仍建庙于都城外,赐额曰:弘仁普济天妃之宫,爰遣人以牲礼庶羞致祭,惟神其鉴之。”这道诏书明确把妈祖再次褒封,赐宫名庙额,修建妈祖庙,这在当时是何等影响力。

之后,郑和每次下西洋回朝都奏请朝廷对妈祖进行褒封,到处修建妈祖庙,这一切都是在宣传妈祖的灵验,使各次下西洋中将士们对妈祖有了连续性的依托。

 郑和曾否前往湄洲祭拜妈祖

郑和虽把对妈祖的神化作为鼓舞随从的将士们一种战略性的“精神寄托”,但郑和对妈祖的尊重、敬抑也是虔诚的。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妈祖研究专家周金琰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郑和七下西洋活动中曾多次进行祭拜妈祖,分别于永乐三年、七年、十三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九年、宣德五年、宣德六年来湄洲妈祖祖庙祭拜妈祖。其中两次是郑和奉命亲自致祭:第一次在永乐七年(1409年),也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代表朱棣皇帝到湄洲妈祖庙褒封妈祖;第二次在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在福建长乐停留时代表皇帝到湄洲祭拜。

周金琰还说:“郑和下西洋,选择福建作为中途候风点,除地理因素、物资因素外,也依托妈祖作为精神支柱来战胜困难。妈祖信仰文化也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湄洲妈祖祖庙大殿中塑有郑和雕像,在江苏太仓,原郑和纪念馆就在妈祖庙内。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地方,把郑和下西洋与妈祖文化都连在一起。如今,妈祖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思想感情的纽带,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桥梁时,其中应有郑和的一份功劳。()

满意请采纳评个5星

进妈祖庙如何拜?(不懂的人别回答)

健康身心拜。拜祖宗,妈祖造人给的很全人类拜拜也可以,说一下自己骄傲的事让祖宗看一些希望。高兴一下。祖宗吗,该看一些回报了。

我监管过智诚大庙,每天见很多人来拜庙,先摆上供品,然后上香点烛,再三跪三扣拜,斟酒三回过后再拜,最后烧些金纸鬼钱!

可以百度了解

老人去世半年多家人去妈祖庙可以参拜吗?

这个是没有什么说法的呀,所以说可以去的,不要想的太多

去庙里参拜的话,和老人去世没有多大的关系,你随时都可以去庙里参拜。

当然是可以去妈祖庙参拜,因为这个也不是特别的规定时间

社办。你到了接人去吗?所以。可以了。新香港的人人都可以进。三百三百。平安。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