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国家

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国家

生活健康绵江seo培训2021-10-31 23:42:48205A+A-

元嘉之治

上一篇末尾说到,北魏拓跋焘先后灭掉了大夏、北燕和北凉,从此形成与刘宋对峙的局面,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先从刘宋政权说起吧,刘裕自从建立刘宋以来,可谓兢兢业业,他不仅能打仗,当皇帝也是一把好手,他削弱了潘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又降低农民赋税,废除严苛峻法,社会生产生活得到了一定恢复。但是刘裕一直有块心病,那就是北魏,北魏的崛起令刘裕寝食难安,公元422年,刘裕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要出征讨伐北魏。然而,不久后,他就病倒了,再也没起来,终年六十岁。

刘裕死了,北伐的事业还得有人干啊!理论上是这样,只是刘裕的接班人并不这么想。接班人是谁呢?刘裕的长子,时年十七岁的刘义符,史称宋少帝。这个刘义符是典型的纨绔子弟,他继位后只知道吃喝玩乐,国家大事神马的,那都是浮云!北魏见刘宋新主这么昏庸,觉得有机可乘,就发兵入侵,夺取了河南好几个城池。边境告急文书来了,刘义符倒好,直接丢进垃圾桶,然后接着纵情享乐。

这简直就是那只把头埋进土里的鸵鸟,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以徐献之为首的顾命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这刘义符实在无可救药,就商量着把他废了得了。公元424年,徐献之、檀道济等人带兵进入禁宫,将龙床上酣睡的刘义符一把抓起,软禁了起来,之后以太后的名义将其废为营阳王,不久后又将其弄死。

之后,经过徐献之、谢晦等人的认真考虑,决定立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刘义隆为皇帝,这就是宋文帝。天上掉下的狗屎运砸到了自己,刘义隆高兴坏了,一高兴就狠狠封赏了徐献之、谢晦等顾命大臣,他任命谢晦为荆州刺史,加封卫将军,任命徐献之为司徒,任命檀道济为征北大将军等等。

各取所需 ,结局皆大欢喜不是?不过没多久刘义隆就后悔了,这些人都掌握兵权,又功高震主,如果不除掉,心里实在不踏实!于是他命令檀道济把徐献之、谢晦、傅亮等老臣都给杀了。这会儿,军政大权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刘义隆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之后的20年里,刘义隆充分发挥了老爹刘裕的优良传统,刘宋政权在他统治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景象,史称“元嘉之治”。

手足相残

不过好景不长,前面说到,宋文帝让檀道济把一些顾命大臣都干掉了,干掉了这些顾命大臣,谁来给他出谋划策呢!这个狗头军师就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异母弟弟刘义康。这个刘义康不仅能力不咋地,而且心眼特别狭小,特别嫉恨那些能力比他强的人。宋文帝本来挺信任檀道济的,后来这个刘义康不停地在他耳边说檀道济坏话,说檀道济功高震主,不可不除啊!

前面宋文帝不予理会,后来刘义康说得多了,他也有点将信将疑了。于是公元436年,宋文帝在刘义康的煽风点火下,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一代名将檀道济给杀了。

虽说后来宋文帝后悔了,并诛杀了刘义康,但是刘宋最能打的檀道济再也回不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宋文帝只好暂时隐忍休养生息。但他北伐的心一直没有变,公元450年,经过十几年的修整,宋文帝再次萌生了北伐的念头。巧了,这时候不安分的拓跋焘也率军来袭,双方在一个叫悬瓠的地方开展激战,互有胜负,但双方兵马损失都挺惨重的,拓跋焘见讨不到什么好处,只好下令撤军。

拓跋焘下令撤军之后,派人给宋文帝刘义隆送去了一封信,大意是说,老子撤兵不代表我怕你,也不代表你赢了,我只是想家了,回一趟家,改日跟你再战!宋文帝大怒,这么挑衅我太过分了吧!看我不好好收拾你!于是决定再次进行北伐!

众人纷纷劝阻,大家伙说,老大你别折腾了,你看前一次仗刚打完,大家还没回复元气呢,这回又打!士气肯定跟不上,再说了打仗很费钱的,哪来这么多钱?宋文帝说,老子不管,老子就是看不爽北魏拓跋焘丫的!钱不够,你们这些当官的,百姓中的大富人家,每人出一点不就有钱了嘛?众人无语!也知道这皇帝决定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了。

于是公元450年7月,短短修整几个月之后,宋文帝的北伐之旅又开始了。他同时派出东西两路大军,东路大军由王玄谟率领,他们将沿黄河西进,直取碻磝,之后进攻滑台;西路大军由刘诞指挥,从襄阳出发,直取潼关。刚开始北伐军进军很顺利,顺利攻下了碻磝、乐安两座城池,但接下来王玄谟攻打滑台时,由于轻敌,差点就全军覆没了。东路军没了 ,西路军也难成气候,于是宋文帝的第二次北伐宣告失败。

虽说北魏这次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拓跋焘这边也没捞着什么好处,长期的战争拖垮了北魏和刘宋的经济发展,从此以后两国都开始走下坡路了。

宗爱之乱

前一篇文章咱们提到过,北魏有太子监国制度。所谓太子监国,就是太子还没正式当皇帝前,他爹,也就是当下的皇帝手把手教他处理国家大事,相当于一个实习皇帝的职位,这样等他真正上位了就能马上上手,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流血冲突。

拓跋晃是拓跋焘的长子,在他五岁时就被立为了太子,当拓跋焘常年在外征战时,拓跋晃就代替父亲监国,处理朝政,拓跋焘对拓跋晃的表现相当满意,认为他是个很有能力的继承人。

可是历史的机缘巧合就在这里,拓跋焘是挺喜欢他这个儿子,可是有人不喜欢,谁呢?拓跋焘身边一个很宠幸的宦官,名叫宗爱。宗爱仗着拓跋焘的宠幸为非作歹那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拓跋晃非常讨厌他!宗爱当然也察觉到了太子对自己的敌意,心想,不得了啊,这小子将来要是当了皇帝,我还有啥好果子吃?怎么办呢!一个危险的想法浮现了,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必须除掉太子!

为了除掉太子,宗爱先是诬陷太子身边的亲信仇尼道盛、任平城等人有罪,说他们有谋反之心,拓跋焘查也不查,就将他们杀了,太子身边的其他人,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拓跋晃非常郁闷,老爹咋回事?是不是对我不信任了,想要废掉我这个太子了?可是我也没做错啥事啊!就这么想着,拓跋晃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没多久就嗝屁了。

拓跋晃死了蛮长时间,拓跋焘才幡然醒悟,呀!我的儿呀!我冤枉你了呀!可惜拓跋晃再也回不来了。既然是这样,那么就尽量补偿吧!于是拓跋焘就想里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为新太子,以弥补自己的过失。宗爱见绕来绕去居然还是拓跋晃的人当皇帝,心里更加不安了,万一将来东窗事发,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为了免于将来的祸患,宗爱决定干一票大的。公元452年,宗爱杀了自己的主子拓跋焘,之后拥立跟自己关系好的拓跋焘的幼子拓跋余为帝,改年号为永平。拓跋余知道自己的皇位是捡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为了收买人心,他大肆封赏百官,短短一个月,竟然把老祖宗留下的家底都搬空了。做完这些以后,他开始不问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即使边境告急也不闻不问,皇帝这幅鸟样,宗爱就趁机把大权独揽在自己手中,大家伙都心知肚明,宗爱就是个站着的“皇帝”。拓跋余心里慌得一批,万一他像赵高一样篡权,自己的地位不就不保了吗?于是便想着收回宗爱手中的权力。

宗爱非常生气:他奶奶的,老子一手把你捧到今天这个位置,现在你想过河拆桥是吧?我岂能给你得逞?几个月后,宗爱故技重施,派人搞死了拓跋余。搞死拓跋余后,宗爱也不知道该立谁为帝了,于是就向中郎将刘尼征询意见,刘尼推荐了拓跋焘的长孙拓跋濬,不久拓跋濬继位,这就是文成帝。没想到文成帝并不甘心做宗爱的傀儡,宗爱还想如法炮制干掉文成帝,却被文成帝先下手为强抄了家,宗爱之乱至此结束。

灭宋代齐

眼见北魏朝廷内乱,两个皇帝相继被杀,新主拓跋濬没啥执政经验。宋文帝刘义隆觉得有机可乘,就发动了第三次北伐战争,过程不做细述了,结果如何呢?还是一如既往地失败了。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战争失利,没想到背后却孕育着一场宫廷政变。

宋文帝对太子刘劭和小儿子刘濬要求比较严格,平时他俩犯掉小错啥的,宋文帝总是大声苛责他们,时间一长他俩都挺郁闷,有啥办法能让老爹对自己要求不那么严格呢?他俩没想着好好跟老爹沟通 ,而是搞起了歪门邪道,据说是听信了一个叫严道育的巫师蛊惑,觉得只有巫术才能改变宋文帝的意志。于是他俩干了一件蠢事,啥呢?找了个老爹模样的人偶,扎根针针诅咒他!

这件事不知道怎么的,被宋文帝知道了,宋文帝大怒,自己的儿子居然行巫蛊之术毒害自己,伤心之余,他决定要废掉了太子刘劭,与此同时赐死刘濬,之后重新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注意,我说的是他决定!从决定到执行是有一定的时间的,就在这一点时间内,你说巧不巧,刘劭居然知道了这件事!为了保住自己小命,刘劭抢先一步发动了政变,搞死了自己老爹宋文帝刘义隆。搞死了刘义隆后,他随便找了个名义,把杀人这口大锅甩给了徐湛之等人,接着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最后“勉为其难”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刘劭杀了自己老爹登上了皇帝宝座,通过这种手段得到的皇位,你觉得他当得舒坦嘛?当然不会,刘劭自从登上皇位之后,干脆自称生病了,躲到宫中,不轻易见人,甚至连宋文帝的葬礼都没敢参加,晚上要通宵点灯,睡觉也要手握着佩刀,以防有人要谋害他。

这件弑父的丑闻最终还是被泄密了,武陵王刘骏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刘劭,他发布檄文,历数刘劭的罪行,发动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刘劭。

刘劭心里那个慌啊!雅蠛蝶,雅蠛蝶!这皇帝的宝座还没焐热呢,现在就有人来跟我清算了。惹不起,实在惹不起!既然惹不起,躲,咱总躲得起吧!于是刘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藏身之所——躲到了武库的一口枯井里边。

这样就能躲过一劫了吗?当然不,刘骏最后还是将刘劭和他的四个儿子统统处死了。杀了刘劭,刘骏顺理成章成了皇位继承人,他就是宋孝武帝。

刘宋朝廷自宋文帝以后,后继者大多昏庸无能,他们不仅没有治国理政的能力,还为了皇位杀伐混战,刘宋政权在这一场场的厮杀中已经摇摇欲坠了。就说这个孝武帝,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被夺走,他差点把自家宗室的有权力的藩王都杀光了。除此之后,他也开始骄奢淫逸起来,搞得整个朝廷更加乌烟瘴气了。孝武帝死后,太子刘子业继位,这也是个荒淫残暴的皇帝,他在位不到一年时间,就把自己母亲给活活气死了,他不仅气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还强娶自己的亲姑姑,骂自己的亲叔叔是“猪”,动辄把人关起来投食猪食给人食用……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荒唐事,所谓自作孽不可活,这刘子业没潇洒多久,就被湘东王刘彧设计杀了,当时刘子业只有十七岁,还是个孩子呢!

刘子业死后,刘彧干脆自立为帝,史称宋明帝。刘彧上位依然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还是有人不服啊,为了跟刘彧对着干,刘子勋被众人推上政治舞台,年仅11岁的他登基为帝,改年号为义嘉。

真是活久见了,一个朝廷出现了两个皇帝!其一是刘彧的弟弟们,在中央,他们支持兄长;其二是孝武帝的儿子们,他们是地方的藩王,他们支持刘子勋夺回政权。那么谁说了算呢?谁说了都不算,看谁的拳头力量大谁就说了算。所以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是免不了的了,最终刘彧在这场斗争中取胜,刘子勋及其党羽在这场斗争中被诛杀殆尽。

刘彧虽然取胜了,成了刘宋朝廷最大的BOSS,但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时支持刘子勋的徐州刺史薛安见打不过刘彧的军队,干脆献城投降了北魏。于是青州、冀州、兖州、徐州等淮北之地皆归北魏所有。

北魏朝廷笑的都合不拢嘴了,天上掉馅饼这事居然还真有!这样的好事,请再来一沓好吧!就这样过了没几年,刘彧为了保住太子刘昱的位置,把立国大功的,有兵权的弟弟们都给杀了,他杀人杀到啥程度呢?据说后来刘昱继位时,连人都没得任用了。

刘宋朝廷的内斗加速了它的灭亡。

宋明帝死后,年仅九岁的太子刘昱继位了,史称“宋后废帝”。刘昱一继位,之前被刘彧打压的桂阳王刘休范立即起兵造反,不过他运气不太好,碰到了一个硬茬萧道成,结果被萧道成用计击败,其本人也被杀。萧道成因为护驾有功,被升为领军将军,掌握禁卫军,督五州军事,成为了刘宋朝廷权倾朝野的人物。

再说这个刘昱跟前几任皇帝一样,年纪虽小,品行却极其不端。他有个嗜好,一天到晚不理朝政微服私访,还让随从拿着长矛,到大街上随意杀人取乐,老百姓见了这个小皇帝就跟见了瘟神一样,避之唯恐不及。他不仅杀无辜平民,甚至连王太后也想下手,原因居然是太后赐给他的毛扇太丑,侮辱到了他!幸亏身边的人极力劝阻,说要是杀了王太后,皇帝要守孝三年不得外出,那还怎么出去玩呢,他这才作罢!

萧道成见这个小皇帝闹得实在不像话,就想把他废了另立新帝,于是他拉拢了越骑校尉王敬则和刘昱的左右亲信杨玉夫等人,伺机下手。有一年七夕节,刘昱外出玩乐回来后到宫里,临睡前吩咐杨玉夫说,你今晚就在庭院里待着,注意观察天象,要是看到织女渡河,立即报告我!如果你看不到,明天我就杀了你!

这无疑给杨玉夫等人判了死刑,杨玉夫恐惧极了,本来他还在想要不要站在萧道成这边,这会儿小皇帝这话一说出口,已经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只好趁着刘昱熟睡,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当时刘昱只有十五岁,跟刘子业相当的年纪。

接到刘昱的死讯,萧道成立即全副武装进宫,然后以皇太后的名义起草诏书,历数刘昱的罪行,宣布废掉刘昱,另立十一岁的安成王刘准为帝,这就是宋顺帝,这也是刘宋朝廷的末代皇帝。

刘准是萧道成一手扶持上去的,刘准上位之后封萧道成为相国、齐公,加九锡。位高权重、主少国疑,萧道成这时候逐渐暴露了他的篡位野心,他独断专行,甚至见了宋顺帝也不跪拜了,朝野内外都知道到这时候刘宋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

萧道成的独断专行也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比如荆州刺史沈攸之、石头城太守袁粲等人就公然打起了反叛的大旗,想要跟萧道成一较高下,可惜后面都被萧道成三下两除二给KO了。扫清的所有的政治对手,公元479年,萧道成逼迫宋顺帝禅让于自己,改国号为“齐”,一个月后又将顺帝诛杀以绝后患,至此刘宋灭亡,历史进入北魏与南齐并立的局面。

临朝称制的女人

北魏在拓跋焘在位期间,就连年征战,导致国库亏空,之后又经历了宗爱之乱,到文成帝拓跋濬即位的时候,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了。幸好文成帝还算是个有作为的君主,他对内实行怀柔政策,安抚民心,对外则积极发展和平外交政策,鼓励各国经贸往来,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北魏社会经济逐步恢复,社会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地缓解。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也就是公元465年,年仅二十五岁的文成帝突然驾崩。太子拓跋弘即位,这就是献文帝。这波操作就非常熟悉了,主少国疑,免不了一场争权夺势的内斗好戏。而这次的主角是谁呢?车骑大将军乙浑。乙浑跟他的名字一样,是个名副其实的浑蛋,他见献文帝年幼,就大肆排除异己,想要武力夺取政权。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个女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冯太后。冯太后虽然没有从过政,但是耳濡目染,宫廷斗争的拿手好戏也看过不少,早已懂得如何利用政治手段打压叛军。于是她秘密召来拓跋丕、拓跋贺等人,又秘密给了乙浑致命一击,乙浑的叛乱被镇压了下去,冯太后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稳住了北魏的政权。

干掉乙浑之后,由于献文帝年纪还小没啥经验,冯太后开始临朝称制,代理皇帝职权,直到献文帝生下了儿子拓跋宏,她才决定把权力交给献文帝,自己则退居幕后,专心抚养自己的长孙。然而令冯太后想不到的是,过了没多久,献文帝居然主动辞职了,并把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让给自己的儿子拓跋宏,这就是孝文帝,他自己则当起了太上皇。

理由是:当皇帝太他么累了,还是当个太上皇舒服,啥事不用操心!

冯太后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你说你小小年纪,当你妹的太上皇啊!我年纪这么大了还得为国家大事操心呢!快点滚回你的位置,当好皇帝这个差!

可是任由冯太后怎么劝说,献文帝铁了心要辞职了。没办法,强扭的瓜不甜,冯太后只好再次出山压轴,再次临朝称制,代理皇帝职权。

献文帝这过了几年太上皇般的神仙日子就突然驾崩了。献文帝死后,冯太后被尊称为太皇太后。有了前一次的执政经验之后,冯太后处理起朝廷事务更加得心应手,她开始在社会风俗、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有意识地汉化,这些改革给北魏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冯太后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孝文帝,让他参与朝廷事务。冯太后身故后,孝文帝开始担起北魏的大梁。孝文帝全面接手北魏朝廷后,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改革,全面推行汉化,不仅朝廷的官制、俸禄,模仿汉人,在民族服饰、语言上也全部汉化,除此之外,连自己的鲜卑族族姓氏也改了,由“拓跋”姓,改成“元”姓,而且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这样就将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阶层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缓和了汉族与鲜卑族之间的矛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除此之外,孝文帝还做了一件事,力排众议,迁都洛阳,他南征的野心开始显露。公元479年,孝文帝元宏听说萧道成篡夺了刘宋的政权,建立了南齐,觉得有机可乘,就打出“伐齐复宋”的口号出兵南征。北魏南征大军的领头羊是义阳王刘昶和梁郡王元嘉,这个刘昶因为刘子业的猜忌投降了北魏,他在北魏不仅没被杀头,还混得还挺好,孝文帝还将一个公主嫁给他,他因此成了元宏的驸马,这次南征以他作为领头羊再合适不过了。

这次南征北魏是匆忙决定的,但人家南齐可早就有所准备了。萧道成这只老狐狸早就料到北魏会有这么一出,因此提前做了防备,他令兖州刺史垣崇祖镇守寿阳,堵住北魏南攻的关口。北魏想了很多办法也没办法攻破此城,反而被垣崇祖率领的南齐军队杀得溃不成军。刘昶和元嘉见讨不到什么好处,只好灰溜溜撤军回去了。

碰了钉子,孝文帝也知道痛了,想着南齐也不是随便欺负的,咱还是从长计议吧!公元482年,齐高帝萧道成因病去世,在位仅四年。他死后太子萧赜即位,改元永明,这就是齐武帝。齐武帝上台后也有意与北魏通好,因此他在位期间,军事活动大大缩减,国内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南北朝进入一个短暂的安定时期。

南齐灭亡

然而不久之后,南齐政权有发生了巨变,一场政治地震正在酝酿之中。公元493年,南齐太子萧长懋病故,事发突然,齐武帝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选。按照当时的制度,太子死了,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萧昭业继位,可是萧昭业年纪小,没啥执政经验。除了萧昭业,还有一个人选,那就是自己的次子萧子良,萧子良曾在地方任官,执政经验丰富,在朝堂也有一定声望,立他也可以。

齐武帝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还是遵从老祖宗的规矩,立萧昭业为皇太孙,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立了继承人后不久,齐武帝萧赜就身患重病,逐渐卧床不起了,这时候小演员萧昭业每天兢兢业业的守候在齐武帝身旁,亲自侍奉齐武帝服药。齐武帝深感宽慰,觉得自己没选错人,咱这个皇太孙虽然年纪小,但是德行那是杠杠滴,当个皇帝绝对没问题!

注意!我说的是小演员萧昭业,为啥说他的演员呢?因为他做的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演技太过逼真,把齐武帝在内的众人骗得团团转!这小子在他爹萧长懋去世时,还穿着孝服趴在地方哭晕了三次,众人看了纷纷泪目,觉得这孩子实在太孝顺了,但实际上众人一走,他就把孝服一脱,把歌伎召进宫来表演,宫内一片歌舞升平。

真可谓的坟头蹦迪的始祖了!

随着齐武帝日益病重,宫廷内外弥漫着一种可怖的气氛,百官纷纷披上孝服。这时,官员们分成了两个派系,其一是以王融为首,他们支持萧子良即位,他们早就看穿了萧昭业拙劣的表演;其二是以萧鸾为首的顾命大臣,他们受齐武帝临终委托,誓死保护萧昭业即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再次上演,结果是萧鸾动作更快,手段更狠,把萧子良、王融一党全部清除,萧昭业顺利即位。

这个被萧鸾等人千辛万苦扶上帝位萧昭业是个彻头彻尾的荒唐皇帝,齐武帝死前,他还收敛一点,等齐武帝病故,他的本性暴露无遗,不仅恣意放纵,荒淫无度,而且在位不到一年时间,就把国库仅有的一点钱挥霍一空。

萧鸾等人这才惊醒:妈呀!这立的是什么牛马皇帝?我等被骗了!

萧鸾接连几次向萧昭业劝谏 ,劝他身为一国之主,凡事要以社稷为重,不可恣意妄为。萧昭业听了非常不爽:你也知道老子是一国之主,知道就给我闭嘴!狗奴才,主人想干啥是你可以教训的吗!

萧鸾知道萧昭业无可救药了,就打算废掉萧昭业,另立新帝,于是萧鸾便安排了萧諶、萧坦之等几个耳目在萧昭业身边伺机行事。

萧昭业似乎有所察觉,有一天便问身边的萧坦之,听说萧鸾等人要把我废掉,可有此事?

萧坦之吓得冷汗直冒:木有木有!木有的事,皇上您别瞎猜!

萧昭业哦了一声,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就这反应能力和行动力,活该被杀啊!

萧昭业不以为然,但是萧坦之可把这件事告诉了萧鸾,萧鸾觉得既然萧昭业已经有所察觉,必须迅速行动了。于是安排自己的耳目,趁着夜黑风高摸进萧昭业的寝宫,咔嚓两刀,就结果了这个荒唐皇帝的性命。萧昭业死后,萧鸾先是立新安王萧昭文为帝,后来又觉得萧昭文没这个能力担任皇帝这个职位,又观察了一遍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儿子们,一个个都是典型的巨婴,没啥能力当好皇帝这个职责。

既然你们都没能力,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于是萧鸾以谋反的名义,把上述这些人都给杀了,杀完人,萧鸾决定自立为帝,改元建武,史称齐明帝。

如果当年诸葛亮有萧鸾这么果断,废掉阿斗,取而代之,说不定历史就要重写了。

北魏孝文帝也有一个统一全国的梦想,自从上一次出征南齐碰了钉子之后,他就一直在厉兵秣马,希望有朝一日灭掉南齐统一全国。公元494年,孝文帝看到南齐朝廷混乱不堪,南伐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同年十二月,淮汉之战爆发,最终,魏军由于久攻钟离不下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并返回。又过了三年,公元497年,孝文帝决定御驾亲征,收拾南齐丫的!没想到去到半路,病倒了,只好被迫返回。之后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499年,念念不忘伐齐的孝文帝又双叒叕来了,还是御驾亲征,但是这次孝文帝就没那么好运了,回到途中,身体支撑不住倒下了,这回再也没起来。孝文帝的伐齐之战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从此以后北魏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南伐战争。

再回过头来说说南齐,萧鸾篡位之后,南齐政权稳定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萧鸾虽然没啥大的作为,但是在抵御北魏进攻这方面,发挥还是比较出色的。但是公元498年,齐明帝萧鸾病故,太子萧宝卷即位,正是这个萧宝卷直接把整个南齐给作没了。

这个萧宝卷自小不爱读书,他只喜欢玩乐,而且他又一个特殊的癖好——捉老鼠,经常带着宫女太监不分昼夜地捉老鼠玩。

老鼠表示:我哪儿得罪你了,求你做个人吧!

萧鸾生前知道萧宝卷的特殊癖好,可是他从没有制止,只是说人难免有点小癖好,他只是爱玩罢了,无伤大雅就行。可是不分昼夜玩耍还叫无伤大雅嘛?

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教育好下一代是多么重要啊!

萧鸾死后,萧宝卷 “爱玩”的天性释放得更加彻底了,他经常带着大张旗鼓出宫玩耍,一言不合就屠杀百姓,一时间搞得民不聊生。齐明帝萧鸾临终前给萧宝卷留下了萧遥光、徐孝嗣等六位顾命大臣,委托他们辅佐萧宝卷,可是他们看到萧宝卷实在不可救药,就想着把萧宝卷废掉另立新帝得了。谁知风声走漏,萧宝卷得知消息后,先下手为强,把齐明帝留下的顾命大臣都给杀了。

杀了这些 顾命大臣后,萧宝卷不再信任身边的任何近臣,一言不合就开始疯狂的屠戮模式,搞得整个南齐政权人心惶惶。当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见自己的兄长萧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国家懿因受猜忌被杀,为求自保,决定起兵造反。没想到萧宝卷已经众叛亲离,萧衍的军队很快攻进建康,围住了皇城。此时没等萧衍攻进皇宫,皇宫内的征虏将军王珍国就响应萧衍,趁夜率兵闯入萧宝卷的行宫,一刀看下萧宝卷的首级。萧宝卷死后,萧衍拥立萧宝融即位,萧衍升任大司马,掌握军国政要,可是萧衍不满足于此 ,他上朝时提着一把剑,见了皇帝也不行百官的跪拜礼。他的意图非常明显了,就是要篡位。

萧宝融害怕极了,为求自保,决定舍弃屁股底下的龙椅,将其让给萧衍来坐。公元502年,萧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萧宝融的禅让,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梁”,萧衍就是梁武帝,南齐政权就此灭亡。

北魏分裂

这个梁武帝称帝初期还是比较称职的,他吸取了南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务,虚心纳谏提倡节俭,南朝的政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到他晚年的时候,也不知道吃错什么药了,突然变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不近女色,不食荤腥,多次辞职出家当和尚。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大臣们只好凑了很多钱交给寺庙给梁武帝赎身。

公元527年-公元547年,二十年时间里,梁武帝先后四次出家,由于每次赎身都花费大量钱财,国库都被他败光了。

也不知道大臣们赎他出来有何用!梁武帝出来后依然全身心投入研究佛教理论,没有精力治理朝政,以致于政治昏暗,国家实力迅速下跌,最终也把自己的性命给葬送了。

不过这是后话,咱先把目光移向北魏。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病逝,太子元恪即位,史称宣武帝。宣武帝继承了孝文帝的遗志,积极推行改革,废除了沿袭多年的“子贵母死”制度,北魏在他统治下国力盛极一时。不过在他统治末年,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加上连年灾荒、饥荒,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宣武帝花了很多精力才把这些起义镇压了下去。

公元515年,宣武帝去世,年仅六岁的元诩即位,这就是孝明帝。由于孝明帝年幼,胡太后想效仿冯太后临朝称制。可是两人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冯太后是完全为了社稷着想,而这位胡太后呢?呵呵,纯粹是为了争权夺势 ,把玩政治。她让大臣们称呼她为“陛下”,甚至自己也不自称“哀家”了,改称“朕”。

我说胡太后你这么胡来,你让年幼的孝明帝咋想?

可是胡太后才懒得搭理这么多,依然我行我素,她把国库当成了自己的小金库,喜欢谁就大肆封赏谁,导致国库严重亏空。她笃信佛教,就在洛阳等地大建寺庙,据说巅峰时期,当时国内有寺庙3万多所,僧尼达到惊人的二百多万人。

再说一下这个胡太后的私生活非常混乱,经常与各类小鲜肉保持不正常的肉体关系。胡太后这么乱来,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公元520年,以元叉、刘腾为首的大臣在孝明帝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把胡太后给软禁了起来。不过后来又给其逃脱了,之后胡太后再次临朝,把之前害她的元叉、刘腾等人一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国家律处死,国家的实权又落在了这个女人手中。

朝廷腐败、内斗加上连年天灾,北魏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升级,这些累积的矛盾终于有一天绷不住爆发了。公元523年,北方的柔然也出现了饥荒,于是向北魏求助:喂,兄弟!我这闹饥荒,家里没粮了,借点米下锅?

北魏:巧了,我这饥荒也闹得正凶呢,要米是肯定没有的,自己想办法去!

柔然:既然这样,那我就自己想办法,你别回过头来怪我哦。

于是柔然大军进入北魏境内烧杀抢掠,六镇百姓的家财粮食被劫掠一空。这里的六镇指的是北魏沿平城北由西向东设置的六个军事据点,分别为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当初设置六镇的目的是抵御柔然,北魏将主要军事力量都集中在六镇,六镇将领皆由鲜卑贵族中的杰出人才担任。

当时朝廷的政权被胡太后把持,她根本不顾百姓死活按理说,百姓家里的粮食被抢掠一空,官府应该开仓放粮的。可是胡太后下令,发放一点粮款得了,开啥仓放啥粮!都给我住手!

这么一来 ,可就激怒了六镇的军民,既然你朝廷不把我们当人,我们也没必要伺候你了。

公元524年,六镇起义。起义军杀官员,开仓放粮,得到了很多穷苦百姓的支持。为了镇压起义,胡太后为首的北魏朝廷居然与柔然勾结起来,前后夹击起义军,最终六镇起义以起义军的失败而告终。但这次起义也使得北魏的统治变得岌岌可危。一些地方豪强借机发展势力,成为了敲响北魏丧钟的掘墓人。

这里边发展得最快的就是尔朱荣,他招揽了高欢、侯景、宇文泰等人在他手下,成长起来的尔朱荣已经成为一个地方割据势力,威胁到北魏朝廷的安全。准确的说是威胁到了胡太后的安全。一方面胡太后想要遏制尔朱荣,另一方面受胡太后打压的孝明帝想要联合尔朱荣对付胡太后。公元528年,孝明帝下密诏召尔朱荣带兵进京勤王,谁知密诏泄露,没等尔朱荣到来,胡太后就将孝明帝毒死。

之后胡太后又拥立临洮王元宝晖三岁的儿子元钊为帝,史称北魏后主。胡太后诛杀孝明帝给了尔朱荣起兵进洛阳的借口,同年四月,尔朱荣打着“匡扶帝室”的旗号,率军南下进攻洛阳。为了显示自己与北魏朝廷对抗的决心,尔朱荣又找来了长乐王元子攸,拥立他为帝,这就是孝庄帝,之后率军直逼洛阳。

胡太后组织的军队根本无力抵抗,很快被尔朱荣的强军打散。之后尔朱荣效仿战国时期的西门豹,把胡太后这个老妖婆和年幼的皇帝元钊投进黄河喂了河伯。接下来,他干了一件举世震惊的事,他以祭天为名,把北魏群臣一千三百多人,骗到河阴,之后把这些人都给杀了!这就是“河阴之变”。

杀掉这些人,尔朱荣本想废掉孝庄帝自己当皇帝,但亲信贺拔岳劝住了,说现在人心不稳,不宜操之过急,尔朱荣只好作罢。

但这件事以后尔朱荣与孝庄帝的矛盾日益加深,为了进一步控制孝庄帝,尔朱荣将其软禁了起来,接着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孝庄帝,并且强迫孝庄帝立其为皇后。孝庄帝受够了这对父女的折磨,要想摆脱他们只能密谋暗杀尔朱荣了。孝庄帝跟亲信密谋策划暗杀事件时,被尔朱荣的亲信发觉了,亲信报告了尔朱荣,但是尔朱荣觉得,孝庄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自己牢牢把握了朝廷的命脉,孝庄帝不敢对自己怎么样的。

结果呢?尔朱荣太过自负了!你说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更何况是人?你把孝庄帝逼成啥样心里没点数嘛?就这凭啥觉得孝庄帝不敢下手?

公元530年,孝庄帝谎称皇后诞下太子,请尔朱荣入宫,尔朱荣也不起疑,只身前往内宫,没想到刚踏入半步就被预先埋伏好的武士咔嚓两刀给砍死了。一代枭雄尔朱荣就这样死了,走得挺安详,没啥痛苦,但他的皇帝梦也就此破灭了。

孝庄帝杀了尔朱荣,但尔朱荣的家族势力还在,很快尔朱家族发起反扑,孝庄帝兵败被杀。杀了孝庄帝,尔朱兆拥立长广王元晔为帝,史称惠哀帝。尔朱荣在世时,他手下的高欢、贺拔岳、宇文泰等有实力的大将还能听命于他,但尔朱荣去世后,这些将领便有了自己的打算,毕竟大权在握的滋味谁不想尝尝呢?

很快高欢与尔朱家族彻底决裂,开始自立门户,由于高欢军纪严明,安抚百姓,很快他手下便集结了几万大军。之后高欢与尔朱兆互拼刺刀,最终高欢更胜一筹,在攻克晋阳之后,尔朱兆兵败自杀,尔朱家族被高欢屠杀殆尽。做完这一切,高欢另立元脩为帝,史称孝武帝,并在晋阳城建立丞相府,以遥控朝廷。

这个元脩说白了就是高欢设立的傀儡皇帝,一点实权都没有。元脩因此非常不爽,毕竟没有谁愿意被人牵着鼻子走路。公元534年,孝武帝元脩谎称要带兵讨伐南梁,为了麻痹高欢,他说实际上我出兵打的是宇文泰和贺拔胜。孝武帝的动机是,老子向跑出去再做打算!

可是这点小九九岂能骗得了老狐狸高欢,他一眼就看穿了元脩的想法,于是对元脩说,陛下,臣愿派兵协助您!言下之意是,小样儿,想往哪儿跑呢!

元脩:不了!对付宇文泰这种弱鸡,我一个人就够了不需要劳烦您!

高欢:不不,宇文泰是我的政敌,对付他我更要帮你才对!

元脩:MMP,我不装了,我都不是要打谁,就是要脱离你这老狐狸的控制!

高欢:好样儿的!有胆儿了哈!那让我康康你的胆子有多大!来人啊!给我上!

元脩:你……别过来呀!

元脩见打不过高欢只好跑路,与此同时,寻求宇文泰的支持,希望宇文泰可以帮助自己一起对付高欢。没想到宇文泰还真给力,他带兵接应来了,高欢一看,现在这时候还不适合跟宇文泰闹翻,想了想就撤了。回去之后高欢另立了一个新皇帝,他就是清河王世子元善,史称孝静帝。与此同时,高欢觉得洛阳这地方不太好,两面受敌,便迁都到了邺城。

赶跑了高欢,孝武帝元脩终于缓了一口气,但没想到他到宇文泰这边也不讨好。

宇文泰:听说你要来打我?

元脩:兄弟误会了,这只是借口和托辞,我为了脱离高欢的控制随便说说罢了!

宇文泰:你这皇帝当得这么窝囊当来何用?来人啊!

别误会!宇文泰没有杀孝武帝元脩,只是把他架空了,后来又把他废了另立元宝炬为帝。从此北魏就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虽然明面上还是元氏掌权,但实际上分别是高欢和宇文泰在暗暗较劲。

侯景之乱

接下来近十年的时间是东魏和西魏互相攻伐混战的时间,双方互有胜负,但整体而言,输家是东魏,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列出涉及的战役和结果,如果要详细了解请自行百度——

536年 小关之战:西魏宇文泰以少胜多取胜;

537年 沙苑之战:西魏宇文泰再次以少胜多,东魏高欢损失惨重,逐渐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538年 河桥之战:东魏高欢略胜一筹,夺回了洛阳城,西魏损失了部分兵马,但是未伤及要害;

543年 邙山之战:东魏和西魏打了个平手,双方谁也没捞着好处,各自班师回朝;

545年 玉璧之战:东魏高欢亲率大军来袭,但是玉璧城久攻不下,东魏军中又爆发瘟疫,战死病死达7万余人,东魏自讨没趣班师回朝。

东魏、西魏成立之初,双方实力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东魏实力明显比西魏高出不少,可即使占据这样的先天优势,东魏依然没法把西魏灭了。经历玉璧之战后,高欢郁郁寡欢,竟从此一病不起。

公元547年,高欢去世,儿子高澄掌权。侯景是跟着高欢出生入死的将军,曾参与了多次东魏的军事行动,高欢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大司徒、大将军,统辖河南十余州。高澄上台以后觉得侯景身居高位,又手握重兵,而且不听使唤,觉得侯景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叛变,就想着除掉侯景以绝后患。

他先是写信给侯景,叫他前来,好设计除掉他,没想到侯景老奸巨猾,早就猜透了高澄的心思没有去。他公然举起了反叛的大旗,宣布跟东魏一拍两散,分道扬镳。离开了东魏,侯景起初是想投靠西魏的宇文泰,但宇文泰对他不是很信任,一方面接受侯景的献地,另一方面又召他到长安,想要把他的兵权给解除了,侯景看出了宇文泰的心思,干脆以函谷关以东十三个州为代价,献给南边的梁朝,向梁武帝投降。

这白白得到的土地到底要不要呢?

南梁朝廷有两种观点:一是侯景无故献殷勤,非奸即盗啊!不能相信他,再说了南梁现在跟东魏、西魏都算相安无事,若是接受了侯景投降,谁知道会不会引发战争;另一种观点是,这土地不要白不要,如果我们不接受侯景投降,只会壮大我们的对手——西魏的实力,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国家

梁武帝权衡再三,决定接受侯景投降,还封他为河南王,大将军。既然是这样,那就派人北上去接应侯景啊,现在他人可还在河南呢!另一边,东魏高澄听说侯景投降了南梁,而且南梁正在派人来接应他,气得鼻子喷火,马上派军队去阻击。南梁的军队这些年养尊处优,很久没有打过仗了,军纪又差,一经交战就被东魏军打得溃不成军,领军的萧渊明也做了东魏的俘虏。接着,东魏军队又趁热打铁,去攻打侯景,侯景失去了后援,也不是东魏的对手,被打得伤亡十分惨重,手里只有八百多人了,狼狈地逃到了南梁境内的寿阳。

再说东魏俘虏了萧渊明之后,并没有杀了他,而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地供奉着,之后高澄展开心理攻势,对萧渊明说,如果南梁愿意与东魏重修于好,东魏愿意放他回去。于是萧渊明给梁武帝写信,表达了高澄的意思,梁武帝一向重视宗亲,萧渊明被俘他心里非常难受,也一直在想办法营赎他回来,没想到现在东魏竟然主动提出了,那还犹豫啥!必须同意啊!

可是这样侯景就尴尬了,现在主子跟自己的仇敌成了朋友,试求侯景的心理阴影面积?

为了试探自己在梁武帝心中的地位,他伪造了一封东魏的书信,信中要求梁武帝以侯景交换萧渊明。没想到脑子一根筋的梁武帝见到这封书信,也不起疑,马上同意了这桩“交易”。侯景知道后,心里拔凉拔凉的,好不容易投降了南梁,没想到在梁武帝心里自己是这么无足轻重,梁武帝甚至愿意拿自己的命来换萧渊明。

既然你不仁,别怪我不义了!侯景当机立断,决定叛梁,与此同时,开始在寿阳招募军队,准备作战。公元547年,侯景在寿阳起兵,公然举起叛梁的大旗,叛军一直打到建康。南梁的王公贵族,已经腐败到毫无抗击的能力,一个个怀抱金银珠宝,躺在那里等死。

侯景的叛军把梁武帝居住的内城——台城团团包围了起来。面对侯景的疯狂进攻,台城里的军民奋力抵抗,双方相持了四个多月。他们只盼着南梁各地的诸侯王领兵前来勤王,不料那些诸侯王虽然赶来了,却在建康四周按兵不动。台城终于被叛军攻破,梁武帝也被侯景囚禁了起来,接下来侯景命人断了梁武帝的伙食,竟让其活活饿死。

搞死梁武帝之后,侯景先后立了两个傀儡当南梁的皇帝,其一是萧纲,即简文帝,其二是萧栋,即兴元帝。到公元551年的时候,侯景干脆逼迫兴元帝让位与自己,自己当皇帝,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但侯景这个人,不懂得收买人心,在攻下建康城后,他允许部下到处掠夺财产,屠杀民众,老百姓们都恨透了这个残暴的军阀。后来湘东王萧绎在江陵称帝,就是梁元帝。他派王僧辩、陈霸先等率兵进攻建康,侯景的叛军及其政权由于不得民心很快被摧毁。侯景在逃亡的路上,被部下羊鹍杀死。 至此侯景之乱结束。

陈朝建立

侯景之乱让南梁王朝大伤元气,而此时南梁的内斗又开始了,先是萧绎搞死了自己的哥哥邵陵王萧纶和侄子河东王萧誉,接着又逼反了萧誉的弟弟岳阳王萧詧,迫使萧詧投靠西魏,导致重镇襄阳落入西魏之手,江陵北面的门户大开。接着萧绎又派人把之前侯景拥立的萧栋等兄弟三人给搞死,之后把对他形成威胁的萧纪一家赶尽杀绝……此时南梁王朝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这个政权在内斗中进一步伤及根基,变得摇摇欲坠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西魏此时趁火打劫,先是派骠骑大将军尉迟迥进攻益州,夺取了巴蜀之地。后来又以南梁慢待西魏使臣为由进军江陵。南梁萧绎这边由于情报失误,大军行动迟缓,在来不及部署防御的情况下就被魏军攻下江陵城。

接下来萧绎做了一件对后世文化损失极大的事情,他自知败局已定无力回天,便把自己的藏书总共十四万卷全部付之一炬,接着向西魏投降。投降后,萧绎没有收到什么优待,而是在受尽屈辱后被人活埋致死。萧绎死后,西魏扶持萧詧在江陵称帝,但南梁政权至此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萧詧除了管辖屁大的江陵之地外,其余地盘已经落入西魏的版图。

可是西魏扶持的傀儡政权,人家南梁的大臣可是不认的!公元554年,梁元帝萧绎遇害之后,大臣王僧辩和陈霸先商量一番之后决定把梁元帝第九个儿子萧方智迎到建康称帝。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实施,就出了点问题。

还记得前边提到的萧渊明吧?对的,就是这个仁兄 ,此时还在东魏,哦!不不,应该叫北齐,因为东魏已经被北齐取代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稍后再讲。他看到南梁这边乱得如同一团乱麻,就对北齐的君主文宣帝高洋说,你拥立我为南梁的皇帝,到时南梁向你称臣,做北齐的附属国,每年向你纳贡好不好?

北齐皇帝高洋一听,这买卖划得来,就同意了,想借萧渊明控制南梁政权。

确定了基本方针,高洋就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远在南梁的王僧辩、陈霸先等老臣,要他们拥立萧渊明为皇帝,派人来迎接。

王僧辩、陈霸先:大哥,我们梁朝的皇帝自己立,不需要你北齐和西魏这边操心了!

高洋:你们说什么?再说一遍!!!

王僧辩对陈霸先说:要不咱还是先依了高洋吧!看他那样,好像不是跟咱商量,只是来告诉咱这个消息的,不依的话怕咱有血光之灾啊!

陈霸先:卧槽!怕个毛啊!男子汉大丈夫还怕个小小高洋,大不了就是死!要做北齐舔狗你自己去,我可不去!

就这样,王僧辩跟陈霸先因为是否拥立萧渊明为帝这件事闹掰了。王僧辩去把萧渊明迎回来当了南梁的皇帝,但是也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立萧方智为太子。意思是萧渊明当皇帝当腻了,或者死翘翘了,屁股底下的位置要让萧方智来坐。

萧方智:我谢谢你啊!王僧辩。帮我又找了个“爹”!

就这样,王僧辩拥立萧渊明为帝,年号天成,号称闵帝,萧方智为太子。王僧辩被封大司马,太子太傅,扬州牧,陈霸先任侍中。可是陈霸先回去之后越想越气,就起兵干掉了王僧辩一家,又逼迫龙椅都没坐热的萧渊明退位,拥立“太子”萧方智登基即位,这就是梁敬帝,陈霸先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领扬州徐州刺史,政权朝廷大权。

废掉了北齐的傀儡皇帝 ,陈霸先怕北齐怪罪,就先表明姿态说,虽然废掉你萧渊明这个傀儡皇帝,可是该给你们北齐的好处我这会一分不少给你们,我们南梁还是做北齐的附属国。北齐高洋一想,是啊,好像也没损失啥,只好认了。

陈霸先把持了南梁政权,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甚至连他的女婿——吴兴太守杜龛和吴郡太守王僧智也跳出来反对他,陈霸先凭借一己之力,把这些反抗的小罗罗都摆平了。至此,南梁朝廷再也没人是陈霸先的对手,公元557年,陈霸先逼迫萧方智退位后正式称帝,改元永定,国号陈,陈霸先就是陈武帝。

北齐灭亡

说完了陈霸先灭梁建陈,再回过头来,说说北方的形势,前边说到东魏被北齐取代了,这是咋回事呢?前边咱们说到,高欢和宇文泰各挟持了一个傀儡皇帝,分别建立了东魏和西魏,后来东魏和西魏在多次掰手腕中,高欢因为打不倒宇文泰,变得郁郁寡欢,没多久就嗝屁了。

高欢死后,儿子高澄掌权。这个高澄比他老爹强太多了,非常具有政治天赋,十七岁时就被封为大将军、渤海郡王,同时兼任吏部尚书。虽说这里边有他爹高欢的偏袒,但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如此重要的职位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

高澄掌权后,立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选贤任能、严明军法、惩治贪腐,同时还广开言路,将朝廷的政策公布于市井街头,提供反馈渠道给人民群众提意见……这一些措施下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东魏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高澄因为改革有功,被傀儡皇帝封为齐王,兼任相国,这时候他已经跟他爹一样是个权臣了,而且比他爹高欢做得出色很多。

高澄并不满足于此,他的下一目标是逼迫傀儡皇帝孝静帝元善退位,自己当皇帝!但是这件事还没付诸实施,他就被自己的厨子搞死了,这个厨子名叫兰京,是梁朝名将兰钦的儿子,东魏与梁朝交战时,兰京随他爹出战,但是不幸被俘。被俘虏后兰京被安排到了高澄府中,成了厨房重地的一个下人。

也不知道高澄咋想的,让一个敌人的俘虏到厨房干活,那不是给对方机会下毒害死自己嘛!

兰京哪里受得了这种鸟气,于是提出愿意支付重金赎身,高澄不缺这点钱,于是说我不要你的钱,但是也不放你走,就要你好好待着伺候我!兰京大怒,于是找了个时机就把高澄给暗杀了。

高澄死后,东魏朝廷一片混乱,在这片混乱之后,其貌不扬的高洋出现了。高洋是高欢的次子,也是高澄的弟弟。他能力比不上高澄,在高澄还在世的时候,其锋芒完全被掩盖住了。高澄的意外死亡给了高洋表现的机会,他迅速结果这盘乱局,下达了一系列的政令,迅速平定了潜在的危机。

众大臣惊得目瞪口呆,没想到高洋这小子能力这么强!

这就好比班上一个其貌不扬平时不怎么表现的同学,突然考了全班第一,你说同学们惊讶不?

惊讶之余,大家也只能按照高洋的命令行事。

公元550年,见时机成熟,高洋逼迫孝静帝退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改国号为齐,史称文宣帝,东魏正式被北齐取代。高洋称帝初期,还算是蛮称职,他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北齐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但执政后期,高洋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变得像刘子业、萧昭业等荒唐的君主一样荒淫残暴,最后在他任职九年之后,也就是公元559年,身子早已被掏空的高洋暴毙于美酒和美人堆之中,年仅三十四岁。

高洋死后,嫡长子高殷即位。高殷啥都好,人也挺聪明,但就是有口吃的毛病。据说小时候,他那个荒淫残暴的爹高洋命士兵押一个死囚上来,命高殷一刀刺死这个囚犯,但高殷吓得直往后躲,连说:“不…不……我……不……敢……”见高殷不敢下手,高洋当场砍了那个囚犯,并拿着马鞭子去抽高殷,高殷惊吓过度,精神也大不如前了,从此就患上了口吃的毛病。

这个口吃皇帝是上位了,但是屁股下的龙椅能不能坐稳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北齐朝廷里一些野心勃勃的亲王开始蠢蠢欲动了,这其中,尤其以高洋的弟弟,也就是高殷的叔叔——高演做得最过分,他开始笼络朝中大臣,丝毫不掩饰篡位的野心。

高殷虽然口吃,但脑子是清醒的,他也不傻,不会干坐着等人抢夺自己的位置,于是跟身边的亲信,一个叫杨愔的大臣商量如何自保。杨愔献策,说为今之计,只有通过整顿吏治,架空亲王们手中的权力才行了。

可是想法刚说出口还没实施,就被高演的耳目发现了,高演立即带兵进宫,当着皇帝的面抓走杨愔,接着给他随便扣了个谋反的屎盆子,就拉到太后那里讨说法。太后大怒,也不做深入调查就下令把杨愔办了,高殷吓得连忙在旁磕头赔罪。

这就等于变相承认跟杨愔是一伙的了,公元560年,太后娄昭君一纸诏书将高殷废为济南王,并赶出了皇宫,高演顺利上位,改元皇建,这就是孝昭帝。为绝后患,高演又派人秘密把高殷给杀了。

高演上位的过程不太光彩,但是客观来讲,他这个人的执政能力还是可以的,他上台后,发布了一系列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他因为篡位这个事情,一直耿耿于怀,经常梦到高殷来向自己锁魂,因此整日吃不好睡不好,神情变得恍恍惚惚。

为了改善这种状态,他决定去郊游,散散心,看看美丽的风景,说不定能缓解一点。但没想到郊游途中,他被马儿摔了下来,受了重伤。高演自知命不久矣,这次意外让他不得不提前考虑皇位的继承人选,此时离他篡位才不到一年时间。。。

高演本来想立儿子为太子,但是瞥了一眼正在旁边冷眼旁观,杀气腾腾的弟弟高湛,这显然不是一个善茬!自己都是篡位上台的,谁能保证自己走后,这个高湛不如法炮制呢?到时候自己的家小就不保了。为了保住一家老小,高演决定将皇位让给弟弟高湛,并且给高湛留了一封书信,希望他可以善待自己的家人,安排完这些,高演就一命呜呼了。

公元561年,高湛即位,改元太宁,史称武成帝。这个高湛昏庸荒唐的皇帝,他不仅宠信奸臣,还沉溺酒色,北齐在他的统治下,就像搭乘跳楼机一样,经济民生一落千丈。在太后娄昭君死后,高湛为防止位置被篡夺,开始大肆屠杀自己的侄儿们,高演的儿子高百年也未能幸免,当时他才八岁。

干完了这些,他把目光盯上了高洋的皇后李祖娥。我们来梳理一下关系,高洋是高欢的次子,高湛是高欢的第九子,也就是说高湛搞上了守寡的嫂嫂。

帝圈真乱!

李祖娥千百个不愿意,但是高湛放出狠话,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杀了你儿子高绍德,当时李祖娥只剩下这么个儿子了,他不忍心儿子因为自己丢了性命,只好舍身取义,做了高湛的妃子。不久之后李祖娥再次怀孕生下了一个女儿,但不久就夭折了,高湛听说后怒不可遏,当即当着李祖娥的面砍死了她的儿子高绍德以泄愤。李祖娥伤心欲绝,差点昏死过去,这让高湛更加生气,就命人拿鞭子抽她,直到抽的血肉模糊也不停止,李祖娥就这样被活活打死了,之后高湛命人把她的尸体丢进了下水道。

由此可见,高湛这个皇帝当得是有多残忍和荒唐。公元565年,这个作恶多端,残忍荒唐的高湛病故,时年三十二岁。

高湛死后,儿子高纬即位,这就是北齐后主,也是北齐的最后一个皇帝。这个高纬跟他爹一样是个不理朝政,荒淫无比的皇帝,他这个人不太喜欢讲话,也不允许别人多说,说要是多说了一句他不喜欢听的,他就当场把这个人杀掉,大臣们向他汇报工作,都是尽可能精简,能不说的就不说,而且不敢看皇帝的眼睛,匆匆讲完就退出了。

就这样一个傻鸟皇帝,国家怎么能治理好呢?一时间,民间怨声载道,不时传来民众与官员的流血冲突新闻,可就是这样,高纬还是掩耳盗铃,充耳不闻。

高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后宫,他有三个皇后,分别是斛律皇后、胡皇后和穆皇后,穆皇后失宠后就把自己的侍女冯小怜献给了高纬,冯小怜聪明伶俐,长相可人,又能歌善舞,把老色笔高纬迷得团团转。

公元576年,北周见北齐国力衰弱,就大举发兵进攻北齐。等等!咋冒出一个北周咧?哦,对了,先交代一下,这时候西魏已经被北周取代,至于它的来龙去脉,稍后会讲到,由于存在多个政权,很多事是同时发生的,只好讲完这个再跳到另一个了。

言归正传,北周大举进攻北齐,这时候北齐后主高纬正在池中与冯小怜玩乐呢!边境告急文书一天来了三次,都被高纬身边阿谀奉承的小人压了下来,等到晚上高纬玩乐出来,得到的却是边境平阳已经沦陷的消息。

这个冯小怜跟商纣王身边的妲己一样,是个误国的害人精。她认为打仗是很好玩的,平阳沦陷了再夺回来不就好咯?于是怂恿高纬带她去前线看士兵们反攻平阳。皇帝御驾亲征,北齐士兵们都很卖命,不久就取得了一定优势,就在士兵们准备攻城夺地的时候,高纬突然下令停止进攻。

士兵们:为啥呀!现在正是我军进攻的最佳时机呀!

高纬:因为我爱妃没化完妆出来,你们等她化完妆再进攻,免得让她错过一出好戏!

士兵们:我靠。。。

由于延误了战机,北周士兵迅速反扑过来,北齐大败。这一仗让风雨飘摇的北齐政权输得连底裤都没剩。高纬知道亡国在所难免了,为了不做亡国君,他竟然决定把皇位传给年仅八岁的太子高恒。

高恒:爹???之后高恒又把皇位禅让给了任城王高湝。做完这一切,高纬便带着皇后、高恒逃往青州,之后又想逃往南陈,可惜还未出青州,就被北周将领抓了,北齐就此灭亡。

统一前兆

说完了北齐,再来说说突然冒出来的北周是咋回事。前文提到宇文泰和高欢各挟持一个傀儡皇帝,分别建立了东魏和西魏。其中宇文泰挟持的傀儡皇帝就是元宝炬,元宝炬知道大权掌握在宇文泰手里,自己的小命也是宇文泰说了算,因此他干脆躺平了,宇文泰说啥就是啥!从不说一个“不”字,因为听话,元宝炬得以寿终正寝。

公元551年,元宝炬去世,皇太子元钦即位。为继续控制元钦,宇文泰将自己的长女嫁给了他当太子妃,不过这个长女并没有帮助宇文泰监视元钦,反而非常同情他,甚至跟元钦站在了同一战线。

公元553年,皇室宗亲元烈不满宇文泰的专权,想密谋杀掉宇文泰,不了机密泄露,元烈被杀。元钦对元烈的死愤愤不平,觉得宇文泰实在欺人太甚,就想帮元烈报仇,同时夺回实权,不料机密再次泄露,宇文泰一狠心把元钦和自己的长女一起给毒死了,之后立元钦的弟弟元廊为帝,这就是恭帝。

过了三年,也就是公元556年,宇文泰病重,当时他的几个儿子年纪还小,没有处理朝廷事务的能力,宇文泰思索再三,决定让自己的侄儿宇文护继承自己的衣钵。宇文泰看人是蛮准的,宇文护果然能力出众,在他的主持下,西魏政局平稳,经济秩序逐步恢复。

但宇文护的野心绝非是做一个权臣这个简单,他要让自己的家族取而代之。过了一年,也就是公元557年的时候,宇文护胁迫魏恭帝退位,迫使其将屁股下的龙椅禅让给了宇文觉。

等等!怎么又冒出一个宇文觉?他和宇文护是啥关系?我们来梳理一下他们的关系,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而宇文觉是宇文泰的第三个儿子,所以他俩是堂兄弟的关系。至于为啥不是宇文护上台,我想可能是宇文护感念宇文泰将权臣之位让给自己而不是自己的亲儿子,等到宇文泰的儿子长大了,也是时候将权力交还给对方了。

宇文觉即位后,改国号为周,西魏至此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北周,而宇文觉就是周孝闵帝。宇文觉称帝后,拜宇文护为大司马,封晋国公,食邑万户侯。这等于说除了龙椅不能坐之位,干啥都有权力了,宇文护因此变得膨胀起来。

一些老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家都是一起出道的,凭啥你混得好一点,就可以随便欺负我们?因此一些老臣非常不满,这其中尤其以太傅赵贵、太保独孤信表现最为突出。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想啥办法扳倒宇文护呢?他们不约而同想到了刺杀这条路。但刺杀行动还没实施就被人告发了,赵贵、独孤信均被宇文护擅自处死。

这件事让宇文觉非常不满,你宇文护有啥权利擅自处死这些老臣呢?都没经过我同意!因此对宇文护也日渐反感起来。这期间当然也有不少人劝谏,说宇文护有谋反之心,让宇文觉尽早除掉宇文护。宇文护这只老狐狸当然也察觉到了这其中的变化,因此特意抽了个时间跟宇文觉沟通“感情”:弟弟呀,我们本是人间至亲,如果我们之间有了嫌隙,就会被奸人利用。当初你爹把权臣之位交给我,就是让我专心辅佐你,这不,这皇帝的位置我已经让你来坐了,我只需要处在目前这个位置就心满意足了,哪里还有什么奢望呢?

这番话说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宇文觉也被感动了,从此不再对宇文护设防。宇文护计谋得逞之后,终于开始露出狐狸尾巴,他开始剪除宇文觉的羽翼,之后又逼迫宇文觉把皇位禅让给他的哥哥宇文毓。

宇文觉:不是说好尽心辅佐我嘛?你这是干啥呀!

宇文护:辅佐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还想联合外人来干掉我,我傻啊!

宇文觉:那不是我的主意啊,他们给我劝谏,可我没采纳,最后不是选择相信你了嘛!感情你说的那些话都是演的?

宇文护 :你咋这么嫩呢!都当了挺长时间的皇帝了!说说而已你就信啦?

宇文觉:卒。。。

公元559年,宇文毓上位 ,这就是北周明帝。再说宇文护之所以拥立宇文毓上台,是因为宇文毓看起来呆呆傻傻的,而且很文弱的模样,就这样子,宇文护觉得他应该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但是宇文护错了,这些都是宇文毓装出来的,他上台之后表现出的是聪明敏捷,很有主见,没法事事听从宇文护的。

宇文护这才恍然大悟,感情这小子得了自己演狐狸的真传了!于是产生了废掉宇文毓另立新帝的念头,但这一次宇文护不敢像上次那样明目张胆的废掉宇文觉了,连废两帝,怕是要引起政治大地震啊!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收买了一个宇文毓的亲信,令他在宇文毓每天的饮食中下慢性毒药。

宇文毓吃着这些带有慢性毒药的食物,没过多久就病危了,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连宇文毓自己都不知道被宇文护给害了,大家伙都以为是宇文毓身体不行生病的。宇文毓趁着自己还有一口气,口传遗诏,将皇位传给了四弟宇文邕,宇文邕奉诏上位,这就是北周武帝。

宇文邕吸取了两个兄长的教训,因此表现得唯唯诺诺,唯宇文护是从,实际上却在韬光养晦,以寻找机会杀了宇文护,夺回实权。

好家伙,都是演技精湛的戏骨啊!

公元572年,韬光养晦了10年时间,宇文邕终于下定决心除掉宇文护。他对宇文护说,太后爱喝酒,喝了酒就容易误事,我们这些做儿子的去劝谏她怎么也听不进去,希望宇文护可以帮帮忙。

宇文护:这事我不太擅长啊!咋帮呢?

宇文邕:那简单,你就拿着一本《酒诰》念给她听就好了!

宇文护将信将疑:这么简单就能劝得动她嘛?

宇文邕:你试试看嘛!

就这样,当宇文护认真给太后念《酒诰》的时候,宇文邕趁其不备,拿着一块玉,哐当一声砸向宇文护的后脑勺,宇文护当即重重摔倒在地,之后一群宦官上去乱刀把宇文护砍死。至此,宇文邕在隐忍了十多年后终于收回权力,做了回真正的皇帝。

宇文邕收回实权后,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处理内政上。他主要做了两件事,其一是,鼓励生产,扩充兵源;其二是把国内的佛教寺庙统统摧毁。前文提到,梁朝的建立者梁武帝学佛入了魔,甚至几次出家当和尚。民间见皇帝推崇佛学,一时间民间寺庙迭起,僧人和尼姑成了最热门的职业。发展到后面,这种风气居然从南梁出口到了北魏,并一直沿袭下来,直到现在的北周了,国内依然大把寺庙和僧侣。

北周武帝宇文邕怒了,国内这么多僧侣,这些人吃饱不干活,就在寺庙里念经,等人投喂食物,跟巨婴有啥区别?再说了这么多人不干活,田地都丢荒了,丢荒了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谁给国家赋税?来人啊!给我把这些寺庙都给拆咯!这些和尚尼姑啥的,赶紧给我还俗,下地干活去!

别说,这一招还挺有效,干活的人多了,国家税收也跟着上去了,北周的GDP蹭蹭蹭往上窜。就这样,北周这边有钱了,而且也有兵。反观旁边的北齐呢?当时北齐后主高纬正沉溺在酒色之中呢,国内民怨沸腾,哀鸿遍野。宇文邕一看,这北齐这样还不是送的嘛!于是派出大军进攻北齐 ,结果咱们都知道了,北齐很轻易地就被北周给灭掉了,北方实现统一。

天下归一

公元578年,操劳过度的宇文邕病故,太子宇文赟即位,改元大成,这就是北周宣帝。宇文邕是个明君 ,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宇文赟也能像他,因此在宇文赟很小的时候就对他严加管束,不让宇文赟接近酒色,举止行为都要规规矩矩,稍有不慎就被其打骂。宇文赟在严父宇文邕的管束下表现得规规矩矩,凡事处理都很得当,宇文邕对此也非常满意。

谁知这一切都是表象 ,宇文邕自以为培养了一个明君,实则是个昏君。宇文赟之前的表现都是装出来的,等到宇文邕一死,他被压抑许久的天性就释放出来了。父亲不让他喝酒,他就死命喝,父亲不让他接近女色,他就使劲征集美女入宫,总之一句话,跟已故的宇文邕对着干!

这宇文赟好色是出了名的,他的后宫美女云集,光是皇后,他就册封了五个,也算是开创了历史先河了。这五个皇后分别是:天元大皇后杨丽华、还有天大皇后朱满月、天右大皇后元乐尚、天左大皇后陈月仪、天中大皇后尉迟炽繁。

对了,顺便说一句,这个杨丽华就是即将登场的主角杨坚的长女,这个尉迟炽繁算起来还是宇文赟的婶婶呢!宇文赟看到婶婶漂亮,就干掉了自己的叔叔,强行把婶婶纳入后宫!你说够荒唐不?

最荒唐的是,宇文赟即位仅仅八个月,他不想当皇帝了!你问他为啥?当皇帝还要处理公务,占用了她泡妞的时间!真的绝了!为了丢掉皇位这个包袱,他竟然让位给年仅六岁的儿子宇文阐,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年仅六岁的孩子宇文阐不得不被迫上台营业,这就是周静帝,这孩子才六岁的,懂啥呢?这就给了随国公杨坚机会了。

过了两年,沉溺酒色的宇文赟病重,又过了没多久就死了,年仅二十二岁。杨坚作为北周最重要的辅政大臣,担起了北周的大梁,朝廷基本由杨坚控制。一些藩王看到杨坚势力太大,想要造反,但是都被杨坚武力镇压了,此后北周朝廷再也没人能阻挡杨坚。

公元581年,识趣的宇文阐宣布将皇位禅让给杨坚,杨坚称帝,改国号为隋,他就是隋文帝,北周至此灭亡。灭掉了北周以后,杨坚下一个目标南边的陈朝了。

前文咱们讲到,公元557年,陈霸先逼迫萧方智退位后正式称帝,至此梁朝灭亡,陈朝成立。可是仅仅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559年,能扛能打的陈霸先就死了。陈霸先死后 ,临川王陈蒨即位,改元天嘉,这就是陈文帝。

这个陈蒨并不是陈霸先的儿子,而是陈霸先的侄子,陈霸先在陈朝建立之初,为了避免北周趁火打劫,将儿子陈昌送到了北方做人质。没想到这一去就有去无回了,陈霸先临终前只好立侄儿陈蒨为帝。

言归正传,陈文帝算是个明君,他上位之后一改前朝的奢靡作风,带头厉行节约,又遏制地方豪强,兴修水利,如此一来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阶层矛盾有所缓解,甚至出现了暂短的难得的繁荣景象,这就是“天嘉之治”。

可惜,仅仅过了七年,也就是公元566年,陈蒨就病重了。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又考虑到太子陈伯宗懦弱,担心其不能独自处理朝政,于是把自己的弟弟安成王陈顼叫来。

陈蒨试探性地问了一下:我自知不久于人世,但是担心小儿陈伯宗不能处理朝政,想把皇位让你,如何?

陈顼嘴上说,不不不,这皇位我哪儿受得起啊!实则心里想的是:好呀!拿来吧你!

陈蒨:既然你推辞,那我还是把位置留给我儿吧!你要尽心尽力辅佐他呀!

陈顼:??咋不按套路出牌呢??我只是客套一下,没说真的不想当皇帝啊!

就这样,陈蒨还是把皇位留给了儿子陈伯宗,但是同时也把陈顼给得罪了。不久,陈蒨撒手人寰,儿子陈伯宗即位,史称陈废帝。陈伯宗即位以后,陈顼丝毫不掩饰自己要篡位的狼子野心,公元568年,他见时机成熟,便发动政变,以太皇太后的名义下诏废掉了陈伯宗,降封为林海王,到了第二年,他干脆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太建,史称陈宣帝。

陈宣帝陈顼即位之后,为了夺取淮河以南的土地 ,巩固长江边防,决定北伐。他的目标是北齐,当时的北齐政坛被后主高纬整得乌烟瘴气,北齐将士根本无力抵抗,见陈朝士兵来袭,大多选择跑路,就这样,陈军拿下了寿阳等大片地区。这次北伐的成功助长了陈顼的自信,他以为陈朝已经足够强大了,没人是它的对手,过了两年,北齐被旁边的北周灭了,陈宣帝宣布再次北伐,企图夺取徐州、兖州等地方。可是这次陈朝碰到了硬茬了,北周可不是好惹的,三下两除二就把陈朝士兵打得落荒而逃。

就在这次北伐宣告失败的时候,陈顼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这一年是公元582年。陈顼死后,太子陈叔宝即位,这就是臭名远扬的陈后主,也是陈朝的亡国皇帝。陈朝自陈文帝以来,一直主张厉行节约,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了陈后主他爹陈顼那里。可能跟宇文赟一样被压抑太久,陈叔宝上台以后,一改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怎么奢华怎么来,丝毫不顾忌铺张浪费。他命工匠建造了三座奢华的宫殿,分别是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这些宫殿高数十丈,绵延数十间,全部用上好的陈檀木制成,就连装饰窗棂的都用最珍贵的翡翠珠宝,宫殿里更是收罗了众多珍玩宝物。

建好了宫殿,陈叔宝就命人去全国各地搜罗美女,之后藏到这些宫殿里边,然后整天和这些美女寻欢作乐,吟诗作对。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陈后主到处搜刮民脂民膏,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日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老百姓一年干到头,辛辛苦苦得来的劳动果实,大多被统治者掠夺去了,经常有人饿死、冻死在路上。可是陈叔宝依然对此不闻不问。

有个叫傅縡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劝陈叔宝:陛下,老百姓穷的都快吃土了,你别再这么铺张浪费了,好好治理朝政,提振经济才行啊,不然我们的国家就危险了!

陈叔宝最讨厌别人跟他说老百姓怎么怎么样,老百姓死活关他啥事?于是气呼呼地对傅縡说:你这是诽谤朝政,来人,把他拖下去砍了!至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劝陈叔宝了。

这一年是公元589年,北方的杨坚见陈叔宝这么腐朽堕落,那简直是给自己送人头了,他觉得灭陈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发动大军大举进攻陈朝。

报!前线来报,隋朝军队大举向我国边境进军!

陈叔宝:怕个鸟啊!江南是块福地,有长江天堑守在这里,他们攻不进来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虚张声势罢了!咦,咱刚刚喝到哪儿啦?来来来,接着舞,接着喝!

因为陈军不设防,隋军长驱直入,很快,就兵临建康城下了。陈后主这才慌了手脚,城里虽然有十几万人马,但是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但陈后主和他的宠臣江总、孔范等人更不会指挥打仗,急得抱头痛哭。

当隋军攻进建康城后,陈朝军队乱成一团,根本无力抵抗来势汹汹的隋军, 陈后主慌了神,也不知道咋整了,干脆拉着两个宠妃跳进后殿一口枯井里躲了起来。

不料他们还是被隋军士兵搜了出来,一朝昏君成了俘虏,后来被隋军押解回洛阳,病死在了那里。 就这样,随着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的灭亡,分裂了二百七十多年的中国又重新统一了。

可是隋朝也是个短命的王朝,没多久,就被大唐取而代之了。下期就讲讲隋唐那些事。

------全文完。既然看到了这里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记得点赞转发关注哟!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