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父是谁

中国国父是谁

人际情感绵江seo培训2021-09-19 11:10:02324A+A-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国父孙中山

早年经历

1866年1月12日,孙中山(孙文)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市(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少年时家境贫寒,他的长兄孙眉去茂宜岛开垦,至此,家境有所好转。

1875年时,孙中山得以进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当时,村中有个太平天国的士兵,冯爽观,时常会和孩子们讲述太平军反清斗争的故事,孙中山对此 很感兴趣,对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反清爱国人士很是崇拜,也改变了孙中山的未来。

1879年6月,孙中山随着母亲杨氏来到美国夏威夷檀香山,进入檀香山意奥尼中学就读,这里是他最开始接触到西方先进文明的地方,也是他学习西方文化的开始。

孙中山曾这样回忆自己的高中经历:“忆中国国父是谁吾幼年,从学私塾,仅识之无。不数年,得至檀香山,就傅西校,见其教法之善,远胜故乡。故每于课暇,辄与周围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类之愿,于是乎生。当时所怀,一若必使我国人人皆免苦难,皆享福乐而后快。”

同时,孙中山还是一个学霸,毕业时他获得了全班英语语法第二名,并且在毕业典礼上接受了国王亲自颁发的奖品。

美国的求学经历坚定了孙中山的想法。正是孙中山的留学背景给孙中山日后在华侨中宣传革命募集资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83年至1885年,时值中法战争。孙中山目睹了清政府的卖国、专政、腐败和无能,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想法,经常发表反清的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起、郑观应等有所交往。

创立“兴中”,被迫逃亡

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识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

1894年,孙中山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的改革主张,但并未被采纳。同年11月,孙中山再次来到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了香港兴中会。

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情泄露,导致未果,孙中山也为此被迫逃亡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时,孙中山曾遭清公使馆诱捕,好在有英国友人康德黎等营救,最终脱险。此后,孙中山更加详细地考察了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不同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且与欧美各国的进步人士接触交流,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主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1897孙中山来到日本,结交日本朝政野士。

1900年,孙中山派遣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时颇为得手,后来因为军饷器械不足而失败。戊戌变法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的问题,但因为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并未能实现。

投身革命

1904年11月,孙中山重返檀香山。20多名华侨中国国父是谁青年接受了孙中山的提议,举行会议,成立了兴中会,选举刘祥(商店司理)、何宽(银行经理)为正副主席。孙中山起草了《兴中会章程》,强调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严重性,规定了兴中会的宗旨即振兴中华。

兴中会成立后又在夏威夷等一些地方建立分会,会员增至百余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兴中会进行了军事训练,同时向爱国同胞募集资金,以此为反清武装起义做准备。

1905-1906年,孙中山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们宣传革命和募集革命资金。

中国国父是谁

他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是更加多的人投身于反清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去。这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足了思想、经济准备。

1907年,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自来到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为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顽强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坚持斗争,英勇战斗,毫不畏惧,给清政府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给全国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鼓舞。

推翻帝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长期清政府的欺压下,民众忍无可忍,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孙中山以16:1的选举结果,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与袁世凯达成共识:只要袁世凯让宣统帝(溥仪)退位,就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位让与袁世凯。

黄兴竭力反对此举,认为袁世凯狼子野心的不可轻信。但孙中山为能结束封建统治,听信于袁世凯。

于是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长达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位于袁世凯。

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主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集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为政权在袁世凯手中,其10万英里的铁路规划也远非当时国力所能负担的,孙中山的设想并未实现。

与宋庆龄的乱世情缘

1915年,宋庆龄和孙中山步入婚姻的殿堂开启了婚姻生活。

在婚礼上,孙中山送了宋庆龄一个礼物:一把德国毛瑟手枪。

孙中山说:“这枪配了20颗子弹,19颗留给敌人,最后一颗,是危急时刻留给自己的。”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宋庆龄父亲宋嘉树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也在日本为孙中山筹集革命经费,并安排自己的大女儿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一职。

1913年9月16日宋庆龄随宋霭龄第一次拜访孙中山,后来宋霭龄结婚,宋庆龄就代替姐姐为孙中山工作。

之后,两人的交往也愈加频繁,相处也十分融洽。

孙中山为革命工作的忘我精神,深深感染了宋庆龄。

结婚登记办手续那天,孙中山49岁,宋庆龄22岁,日久生情的两人在日本结婚。

图为1922年,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在上海照相馆里的合影。

1920年11月25日,孙中山带妻子乘船离开上海去往广州重组军政府。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生活上的伴侣,也是革命事业的忠实助手,两人可谓是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已有身孕的宋庆龄害怕目标过大,不宜逃跑,坚决让孙中山先行撤离,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你。”

宋庆龄也在这场事变中流产,心系妻子的孙中山写下了“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

以此表达了两人患难与共的真情。

不幸的是,宋庆龄以后再也不能怀孕了。

孙中山、宋庆龄在北上途中

对中国做出了一次从思想到经济,再从经济到政治的4个规划

1、陆地交通:建设铁路10万英里,公路160万英里;

2、港口建设:中国的东、南和北三个方向各建造一个大港口;

3、打开国门、融入世界、招商引资、开放交流;

4、“天下为公”的博爱思想、国民素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孙中山先生希望的未来,扪心自问,我们暂时还做不到。

实是有愧于孙中山先生的殷殷期望。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