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

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

人际情感绵江seo培训2022-01-18 17:23:20174A+A-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朱棣皇帝苦苦搜寻两年而不见踪影的阿鲁台终于出现,并且进犯大同、开平等地。

朱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棣应声而起,立刻告诉大臣们,他还要亲征,同时通知沿边各个军镇派军队向北京、宣府等地集结。也许在朱棣看来,这个阿鲁台是在和自己斗气,在挑衅自己,但朱棣没有想到,这家伙简直是来索命的。

四月,朱棣让皇太子监国,自己正式出征,他不知道,此一去自己将不会生还。

明军基本沿用前一年出征时的阵容:柳升、陈英率领中军,张辅、硃勇率领左掖,王通、徐亨率领右掖,郑亨、孟瑛率领左哨,薛禄、谭忠率领右哨,陈懋、金忠充当前锋。差别只有这一位前锋金忠,就是前一年刚刚归顺的蒙古王子也先土干。

五月,朱棣先后抵达开平、应昌,六月前进到答兰纳木儿河,此前有情报说,阿鲁台已经逃到这一带,但是明军在几百里的范围内大肆搜寻,根本找不到阿鲁台军队的踪影。

英国公张辅想率领一支轻骑兵,带足一个月的粮食,向更远的地方搜寻。朱棣想了一夜,第二天对大家说:大家出征时日太长,人马疲惫,而且距离内地遥远,一旦天寒,后果堪忧。而且阿鲁台的残余数量不多,要在广漠之中找到他们难度太大。还有一点,就是古语所言的“穷寇莫追”,得不偿失。

所以朱棣决定兵分两路班师,自己亲自率领骑兵走东路,郑亨率领步兵走西路,约定在开平汇合,结果朱棣这一路出了大问题。

回军途中,七月十四日这一天,朱棣坐在大帐里对杨荣等人说:“这些年皇太子代理政务,已经非常成熟。这次回京之后,所有的军国大事都可以交给他了,我要安享晚年。”

不太清楚朱棣为什么在这种时候生出这样的想法,是心中的某种预感或者突然厌倦了这种毫无意义的远征没有人知道。

两天之后的七月十六日,明军走到苍崖戍时朱棣突然重病。第二天到榆木川,病情更重,匆匆召来英国公张辅,遗命传位皇太子。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朱棣驾崩。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人商议,秘不发丧,以免影响军心。朱棣的遗体被放进锡制的棺材中,军中一切照常。同时派杨荣和一位太监飞奔京城,向皇太子报丧。

八月,皇太子朱高炽派皇太孙朱瞻基赶到开平,迎接朱棣的灵柩,并在军中正式发丧。

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

《明史》记载,当朱棣病重之际,想起第三次出征之前,兵部尚书夏原吉给自己的一番谏言。当时夏原吉认为,明军最近几次出征代价巨大却收获甚微,而且皇帝年老有病,不适合亲征。现在朱棣果然倒在了征途之上,很后悔地说:“夏原吉爱我。”

皇太子朱高炽得到父亲病亡的消息,几天之后亲自前往内府的监狱,当面把消息告知夏原吉,夏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原吉痛哭不起。朱高炽当场释放他,并询问当务之急。做过户部尚书的夏原吉当然很清楚这几年朱棣瞎折腾的恶果,建议赈济天下饥民,减轻百姓的赋役等等。

朱棣在位期间,前后一共进行过五次亲征,第一次打击本雅失里、阿鲁台,第二次打击马哈木等人,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晚年的三次亲征就很勉强。

作为明朝的第三位君主,朱棣对于带兵打仗并不陌生。早在燕王时代,他就几次率兵出塞,只是当时明军中名将如云,根本不需要朱棣上阵。后来的靖难之役,朱棣亲自披挂上阵,真正经历过多次恶战,整体的表现毫不含糊,绝对称得上一位马背上的英武藩王。

如果对比一下他的父亲朱元璋,便显出朱棣在格局上的巨大差距:朱元璋早年也曾亲临战阵,但打败陈友谅之后,再没有亲自出征。登基之后,朱元璋离开南京的次数也极少,最北也只到过开封,没有渡过黄河。他稳稳地坐镇南京,遥控指挥各路大军在万里之外南征北战。说起来,明朝时期的地图还很原始、简陋,朱元璋却能结合前方将领的军报,精确地了解前方的战况,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布署,而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无论是老一代的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冯胜、汤和、沐英,还是年轻一代的沐春、傅友德、蓝玉,都乖乖地听命于朱元璋,显示出他卓越的洞察力和对军队的绝对的统治力。

反观朱棣,他必须亲自统帅军队,心中才有底。面对并不强大的对手,他倾尽国力,摆出奢华阵容,让自己尽情享受那种统帅千军万马、辗压一切的雄壮与豪情。如果当初朱元璋也用这种败家的打法,很难成就大业。

也许,朱棣在心底是想达到父亲朱元璋一样的高度,但说到底,他终其一生都没有跳出父皇给他界定的燕王这个身份,他的表现只是一个藩王的层次,境界要比父亲差得太远。

于左撰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