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都城在哪里

明朝都城在哪里

人际情感绵江seo培训2022-01-13 0:30:52166A+A-

引言

明朝有“两京”、“两都”四都城之说,所谓“两京”即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两都”为中都凤阳府、兴都承天府。南京应天府为明太祖朱元璋定鼎之地,北京顺天府为明成祖朱棣之后的法定京师,中都凤阳府乃明朝龙兴之地,故而此三座都城人尽皆知。而兴都承天府却鲜有人知其存在,亦或是认为空有其名而不论及。

兴都承天府位置示意图

甚至在清朝官修政书《续通志》评价:“明世称京都者不数承天,盖嘉靖特以陪藩故邸、隆其称号,故不得与二京、中都并称云”,认为承天府被称为兴都是嘉靖皇帝的一厢情愿,承天府不具备都城的地位。但作者认为,尽管兴都承天府的总体地位和规制低于两京和中都,且设立时间较晚,但仍可将兴都承天府视为明朝都城之一。

兴献王就藩湖广与嘉靖帝继承皇位

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是明孝宗朱祐樘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元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朱佑杬被册封为兴王,“命建藩府于德安府,初梁庄王有故邸、田地在安陆州,帝请改居安陆,诏从之”。七年后,兴王朱祐杬启程就藩安陆州。其子朱厚熜生于正德二年,“父兴献王佑杬,国安陆,正德十四年薨,帝年十有三,以世子理国事。十六明朝都城在哪里年三月辛酉,未除服,特命袭封”。

不久,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根据内阁首辅杨廷和拟定的遗诏,朱厚熜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嘉靖皇帝是藩王入继大统,故后来其在即位礼及生父、生母的名分上,同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产生了不同意见,朝廷逐渐形成了以杨廷和为首的“护礼派”和以张璁为代表并得到嘉靖皇帝支持的“议礼派”。

护礼派与议礼派

“护礼派”要求嘉靖皇帝以“继子”的名义称明孝宗为“皇考”,称其生父、生母为皇叔考、皇叔母,以确保明孝宗一支皇位得到延续。而“议礼派”则认为应当“继统不继嗣”,即认为嘉靖皇帝是继承了皇位,而不是继承了太子之位,反对强迫嘉靖皇帝改认弘治帝为皇考。两派朝臣围绕嘉靖帝父母名分及相关礼仪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史书称之为“大礼议”。

此后,在“议礼派”的帮助下,嘉靖皇帝在“大礼议明朝都城在哪里”事件中逐步取胜,公元1528年(嘉靖七年),《明伦大典》修成并刊印颁发,嘉靖皇帝以法典的形式巩固了自己在“大礼议”中所取得的成果。父以子贵,兴献王被其“追尊献皇帝,庙号睿宗”,而其生母蒋氏被尊为章圣慈仁皇太后。在“大议礼”事件中,皇权在同“相权”“臣权”的较量中不断巩固,嘉靖皇帝的个人威势也不断提升。

嘉靖帝对兴都承天府的尊崇和升格

承天府,元代时为安陆府,属荆湖北道宣慰司,明初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洪武九年被朱元璋降为安陆州。嘉靖皇帝继承皇位之后,随着皇权的巩固,安陆州作为“龙兴之地”,不断升格,陪都属性持续增强。

承天府称谓的变化

帝王龙兴之地:陪都职能的完善

首先便是升州为府、定府为陪都。公元1531年(嘉靖十年),湖广归州巡检徐震上疏,“请于安陆州建立京师,下礼部议:京师之建,于典礼无据,太祖发迹濠州,改州为府,较之安陆事体相同,宜升为府治,以隆根本”。徐震大胆提出在安陆州设立京师,当是参照明成祖在北京设行在之例,嘉靖皇帝顺水推舟将安陆州升为府,“定府名曰承天,附郭县曰钟祥,割荆州之荆门州,当阳、潜江二县及沔阳州景陵县隶之”。

承天府相比安陆州,不仅行政级别上升了,且所管辖地域也大大增加。公元1539年(嘉靖十八年),嘉靖皇帝决定升承天府为陪都,“帝以承天府为兴都,设留守司,统显陵、承天二卫,比中都焉”。可见,彼时嘉靖皇帝以中都为依据升承天府为兴都,使承天府具有了陪都的地位。次年三月,明朝在承天府增设荆西道,“改置湖广承天、德安二府为荆西道,设守、巡官各一员,从巡抚都御史陆杰奏也”。

驻扎在承天府的荆西道,协助湖广巡抚管理承天府、德安府等地,体现了承天府的地位。在将承天府升格为都城之后,嘉靖皇帝又将其原来的藩邸——兴王府升格为帝王宫殿。早在公元1526年(嘉靖五年)五月的时候,他就命人“修旧邸宫殿”,“旧邸”即是指兴王府。即便到了嘉靖皇帝晚年,他仍不忘兴王府的建设和维修,但为内阁首辅徐阶所谏止,“帝欲建雩坛及兴都宫殿,阶力止之”。

阶力止之

公元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嘉靖皇帝“诏定兴都旧邸官守,凡宫殿门禁、关防、出入内臣,俱照两京例”,兴王府的设官和管理开始参照北京、南京大内。值得一提的是,嘉靖皇帝还别出心裁的参照“两京”升格承天府学。严嵩在《重修儒学记》中提道:“高皇帝肇建南都,则有应天府学;文皇帝定鼎北都,则有顺天府学;今皇上发迹兴都,则有承天府学。三学并峙,巍乎盛哉,诚一代之隆制”。

由此可见,彼时承天府府学地位同“两京”相似。嘉靖皇帝还不忘扩建承天府城和官署、兴修元佑宫。在安陆州被升格为承天府之始,明朝便命“改建其规制,创所未有”,对承天府的硬件作了完善。如对承天府府衙进行了扩建,“大门门上覆以筒瓦,视顺、应二府之制。”同时,嘉靖皇帝还命人在承天府修元佑宫,元佑宫“规模宏敞、布置严整,匪独一邑瞻仰,实为三楚巨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宗陵寝之地:兴王墓升格为帝陵

兴献王逝后,葬在了安陆州松林山,规制为亲王墓,嘉靖皇帝继承皇位之后,兴王墓也因此获升格,被赐名“显陵”,“睿宗献皇帝陵曰显陵,在湖广承天府之松林山,今号纯德山”。《大明会典》记载:“兴都显陵,嘉靖六年特敕修理,各项规制俱照天寿山,添设石像生、碑亭……”。明显陵的修建贯穿了嘉靖朝始终,耗资甚多,“工部右侍郎顾璘奏修显陵宫殿,计银四十六万两有奇”,可见显陵工程之浩大。

计银四十六万两有奇

扩建后的显陵,规模足以比肩如今的明十三陵,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除了硬件上面的提升,明显陵祭祀级别也不断提升,“升戚属为都督佥事,给钦差纯德山掌祀关防,职专守护,始于太常寺选补奉祀及增祀丞一员,如七陵之制”。由于嘉靖皇帝的生父、生母葬于兴都承天府,故该地为嘉靖以后明朝皇帝“祖陵”所在地,之后的隆庆皇帝、万历皇帝等皆对兴都承天府格外重视。

省级军事单位:兴都留守司的设立

自从承天府升格为兴都后,为保卫兴都及明显陵,嘉靖皇帝对湖广地区的军事建制做了调整,原先的湖广都司、湖广行都司的二司并立格局变为都司、行都司、留守司三司鼎立。公元1539年(嘉靖十八年)五月,“改荆州左卫为显陵卫,置兴都留守司,统显陵、承天二卫,防护显陵,设官如中都焉”。自此,参照凤阳府的中都留守司,兴都地区有了省级军事单位。

该司在明朝的都司卫所体系中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中的前军都督府,被定为“承字号”。兴都留守司的设立,是其都城地位的重要体现。同时,兴都留守司的正留守品级为正二品,掌兴都守御防护之事,可谓是位高权重。公元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嘉靖皇帝将沔阳卫、德安千户所从湖广行都司改为兴都留守司管辖,兴都留守司管辖范围扩大。

兴都留守司示意图

凸显陪都地位:《兴都志》的编撰

公元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礼科都给事中丘岳“请刊定《兴都志》,其略言:今之兴都,宝藏二圣冠,为皇上龙飞之地……先帝之盛德、我皇上之大孝,闇而不彰,乞下纂辑”。此疏甚合嘉靖皇帝心意,故命内阁首辅徐阶为总裁,吏部左侍郎董份为副总裁,以谕德张居正、洗马林燫等人为纂修官,启动了对《兴都志》的修撰。同一般地方志不同,《兴都志》属于较为典型的陪都志,“详人事而略沿革”。

嘉靖皇帝去世的这一年(嘉靖四十五年),《兴都志》编撰完毕,被嘉靖皇帝亲自定名为《承天大志》。在纂修《承天大志》的同时,嘉靖皇帝参照北京、南京同时修陪都专志和地方志的先例,特命张居正等人纂修承天府志,“采事迹,撮大要,编纂增入。书成,奏上,特赐名《兴都承天府志》,盖仿两京之制也”。由此可知,除了撰修《承天大志》,嘉靖皇帝还别出心裁的命人纂修了地方志《兴都承天府志》。

兴都作为明朝都城的依据

明朝都城在哪里

嘉靖皇帝是明代唯一一个出生于就藩地、成长于就藩地、之后继承皇位且生父为藩王的明朝皇帝,故承天府对嘉靖帝而言有三重特殊含义:一是生长地即故乡,嘉靖皇帝在南巡承天府时曾作《御题汉江》:“旧邸承天迩汉江,浪花波叶泛祥光。溶浮滉漾青铜湛,喜有川灵卫故乡”。可见,嘉靖帝将出生地承天视为自己的故乡,这点同清朝顺治帝入关后将“故都”沈阳视为故乡有相似之处。

御题汉江

嘉靖皇帝将安陆州改名为“承天府”,在府名上超越了“凤阳府”,比肩“顺天府”“应天府”,故在明朝被称为“三天”,且被定为“兴都”,在名义上已是明朝都城。嘉靖皇帝在承天地区特设兴都留守司,是明朝在湖广地区最大的军事单位,证明了兴都的重要地位。嘉靖皇帝敕修《兴都志》和《承天大志》,将陪都志同地方志的分开纂修,凸显了兴都的都城地位。

最重要的是,在明朝臣子眼中,兴都被视为全然的都城,这一认同一直延续至万历、崇祯朝。曾任广西布政司右参议的田艺蘅在其笔记《留青日札》中提道:“天下有二京、二都,中都则以皇陵、兴都则以显陵,二都皆设留守”。曾任福建按察使的徐中行在《送大中丞杨公之湖广》一诗中提道:“谁借龙出汉宫,兴都根本两京同。提封万井开云梦,王气千山护郢中。”

徐中行把兴都同两京比肩,可反映其亦将兴都视为明朝陪都。兴都的重要地位,还可从明末农民起义时湖广巡抚对兴都的守护看出。崇祯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围攻兴都承天府,“癸未正月,李自成陷湖广承天府,巡抚宋一鹤守城,下城巷战,挥刃击杀数贼死”。湖广巡抚亲自坐镇兴都承天府指挥抵抗农民军,可反映兴都作为都城、作为“龙兴之地”的重要地位。

湖广巡抚亲自坐镇兴都承天府

结语

从前文所述可知,在明代,兴都是同中都并列的“两都”,但地位次于北京、南京和中都,位列“两京”“两都”之末。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都为明太祖龙兴之地,南京、北京先后为明朝的京师,其地位早已奠定,嘉靖十八年才升格的兴都承天府在政治地位上不可能超越前面三者。虽然无法将承天府同两京相提并论,但不能否定兴都承天府曾为明朝都城之一的历史事实。

参考文献

叶骁军,《中国都城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孙文龙,《承天府志》,书目文献出版社,2003年

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81年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2009年

官修,《明世宗实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