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怎么划分

春秋战国怎么划分

人际情感绵江seo培训2022-01-04 7:59:52206A+A-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回到周王朝,西周是分封制,老大叫天子,下面是各种小弟(诸侯国),再往下依次是卿大夫、士大夫、平民、奴隶,这样一级管着一级。

西周末期,天子一代不如一代,到周幽王时,更是作死到了极点。为了泡妞,为了博美人一笑,代价就是被当时的少数民族:戎狄,给胖揍了一顿,这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来历。首都也从西边的镐京(现西安)搬到了东边的洛邑(现洛阳)。从此西周改为东周。

周王朝在这么多小弟(诸侯国)面前被揍了一顿结实,从此威信一落千丈。再也管不住这些小弟了。一个个开始蠢蠢欲动,惹事生非,根本不把周王放在眼里。

那春秋战国是从啥时候开始了?周王朝大概活了850年,其中东周(公元前770年),也就是把首都改到洛阳后,有550年,这550年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所以春春秋战国怎么划分秋战国时期和东周是并列进行的,虽然东周春秋战国怎么划分没啥存在感,地下小弟也没拿它当回事。

前半段叫春秋,这会打架只是为了打出一个公认的老大,打完继续回家睡觉。而战国时期就是灭国逻辑。要打就彻底消灭你,你国家的所有资源交出来。

总结一下,东周时期前半段叫春秋,后半段叫战国,两者之间是唯一的不同就是打架的分格不同。

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春秋和战国合起来史称“东周”,是为了区别西周。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区别主要就在:首先在先后上,春秋在前,战国在后。

其次,随着周王室逐渐衰弱,春秋时各路诸侯还在争霸,霸就是霸占一方,就像英雄排座次,争个一二三四五,争谁是天子之下的老大的问题,还遵从在周天子的名下与所谓号令下,比如最先称霸的齐桓公在管仲改革内政的情况下,国力强盛了,管仲一看可以了,时机到了,打出个口号吧,曰“尊王攘夷”,这么着一来,就出师有名吗,谁不服,一个是理上说不过去,二个是又比人家实力不过,这样第一霸就树立起来了。后来几霸也都差不多此套路,“尊王”的大旗到手,再加上实力够强,就OK了,就像现在的联合国了,美国说了要遵从什么什么国际宪章。联合国总部咋不开到中国呀,还是老美人家霸权在握呀。总之春秋时是有个名存实亡的天子的存在,最有名的有春秋五霸;

到了后期,众多的小诸侯国渐渐归并为了几个大诸侯国,已经完全脱离了周天子的辖制,实打实的各占山头各自为王称雄,已经不是争座次,谁是老大老二的问题,而是有你没我,兼并消灭,最有名的战国七雄便是。

可见,春秋与战国的根本区别,其实就是争霸与争雄的区别,争霸还可以相互间彼此相互妥协互存,有一个道统无形中在维护着平衡,到了战国争雄,势必要分出个高下雌雄,一山不容二虎,最后结束于秦国一统天下,从而建立了新的帝制制度。

其实,原则上,东周时基本上都是战乱的时代,理应都可以叫战国时代,毕竟都是战事连绵,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特征,但是,之所以分出个春秋的叫法,主要就是因为,历来又有一说法,说春秋时代是由于鲁国孔子修编了鲁国史官记载的年史《春秋》一书而闻名天下。

《春秋》记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至公元前481年结束。历史上通常将周平正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差不多。

这个说的也有其道理,既然《春秋》记事的时期是春秋时代,那么东周后半时期没有《春秋》记事的也就叫做战国时代,这么说,二者的区别就是有没有《春秋》记事也是一个主要区别嘛。

而另外一个,战国名称的由来是这样的,春秋以后形成了七个较大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彼此间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

《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

"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

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这也就是史料称的“战国时代”的来源处。主要就是公元前475年,即《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谢谢邀请!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没有非常准确的界限,一般人认为,春秋的时间是从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定都洛邑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的时间是从周元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475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称谓分别来源于《春秋》和《战国策》这两部书,《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写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注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从此,才有“春秋”和“战国”的说法。春秋时期是诸侯称霸时期,一些大奴隶主为了扩大地盘,增加实力,欺负弱小,不断地挑起战争,先后出现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实际上是七个霸主,其中包括吴王阖闾和晚期的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他们在当年威风一时。这时期的周天子在各国诸侯中还有点地位,他们还知道头上还有一层天。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各国互相吞并,不断挑起消灭他国的战争,这时的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已经没有本钱发号施令了,新兴的封建制,迫切的要取代奴隶制,历史潮流已不可阻挡,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消灭弱国,自从韩、赵、魏瓜分晋国开始,剩下的秦、楚、齐、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又继续进行相互吞并的战争了,这时雄心最大的要数秦王嬴政了,他想挑起统一天下的重任,最后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四海一体,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综上所述,春秋和战国的区别:

一是社会制度的区别,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战国时期是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社会,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

二是历史时间界限的区别,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还有其它说法,不唯一,因为界限不是非常明确的。)

三是各国诸侯发动战争的目的区别,春秋时期,为了称雄;战国时期,消灭他国,最终实现国家统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三个比较典型的"大乱世"。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个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春秋战国时期,来看一看明明同属于东周,为何会一分为二,这二者又有什么区别?

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主流的有以下两种。

首先是以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记载的终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也就是公元前468年。

还有一种是以"三家分晋"这一事件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即韩、赵、魏三家于公元前376年废晋国的晋景公并瓜分其土地这件事。现在学者为了方便,一般将平王东迁至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划为战国。

关于二者的区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描述:

二者名称的由来不同。"春秋"之名,得于孔子编撰的《春秋》,因书的记事与春秋时期历史阶段基本吻合,故名"春秋"。"战国"之名,因其时代特征——各诸侯纷争战乱不休而得。

二者的主力构成不完全相同。春秋是春秋五霸(齐、晋、楚、吴、越;一说:齐、晋、宋、秦、楚),战国是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二者战争的性质不同。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需求是领土扩张,掠夺称霸,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战争,则升级为封国间的相互兼并战争,以灭亡对方为目的,并最终导致一个统一国家形成。

二者周王室所处地位不同。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向"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过渡,周王室虽然已经在衰微,但依然是各诸侯国名义上的共主,诸侯依旧需要履行义务。譬如定期朝见、上供、协从作战等,周王室依然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战国时期,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向"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周王室彻底衰微,不仅表现在其统治的地域的缩小,不过局促于一个小地方苟延残喘,更表现在各国势力的坐大,不再听命服从于周王室,也不再主动履行义务,以至于周王室穷困衰微,为了生存甚至违反"天子不可向诸侯索要供物"的规矩。

二者所展现出的时代潮流不同。春秋时期,所展现的更多是从诸侯在周王室统一管辖下治理地方到分裂为数个小国家,彼此混战,这时天下是分裂的。战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乱,一方面加速着民族融合,一方面也使人民逐渐厌战,渴望出现一个强大势力统一全国。因而已经由分裂开始转向统一,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兼并性质更浓,为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铺垫。

二者中"礼"的地位不同。虽然提起春秋战国,我们常常会笼统的概括为"礼崩乐坏",但二者崩坏的程度其实是不同的。春秋时期,以周王室为天下共主的意识有所动摇,但尚未完全摧毁,两军交战,一定程度还遵循着合乎礼法的作战方式——双方都需列好阵势才可作战,不可对失败者赶尽杀绝,不可以杀老者和小孩。譬如最后因作战而死的宋襄公就是一例(当然这个人物如何本身存在争议,这里暂且不论)。到了战国时期,双方交战讲究"兵不厌诈"、"出其不意",譬如鬼谷子的出现,《孙子兵法》的流传于世,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个时候"礼"基本已经破坏的很严重了,双方交战也不再点到为止,演变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大规模坑杀俘虏的情况也不少见。

二者所展现的社会风貌不尽相同。从经济方面来看,相较春秋时期,战国时新兴地主阶级势力更大,对经济的控制权逐渐从旧贵族转移到他们手中;从文化方面来看,相较春秋时期,战国时文化的"地区化"更加明显,譬如就出现了"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西方秦系"这五大文字系统。

综上看来,将东周划分为春秋和战国,是有其必要性的。

透过春秋与战国时期的这些不同,我们也能感受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可以说正是这一动乱的时代,才使周王室一些陈腐的东西被打破,社会出现积极革新的风气,新的思想与新的发展交叠出现,这无疑为古代中国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奠下坚定基础。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说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被秦国所灭,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纪年。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灭亡了。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4年)的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除最为强大七雄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一些小国,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为七雄所灭。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春秋源于春秋一书,战国源于战国策。时间划分,春秋始于平王东迁,战国始于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止于秦统一六国。

周平王东迁到晋国三分为春秋,晋国三分到始皇一统为战国。

历史上,都将春秋与战国合二为一,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大家经常将这个词挂在嘴边,可是二者的区别并没有多少人能搞清楚。看了看其他人的答案,都是从学术角度出发,太专业了,我力求通俗一些,让大家能够轻松理解二者区别!

最最最主要的区别——战争性质!

春秋与战国最主要的区别,其实就是战争性质!看客们肯定得问了,春秋和战国不都是各个诸侯国之间打来打去,哪有什么战争性质的区别啊!

春秋时期的战争性质,其实就是看春秋五霸的打仗状态,春秋时期的五位大佬们被冠以“霸”名号,霸就是倚强凌弱,欺负别人。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就是以倚强凌弱为主,战争目的在于使别国归顺自己,成为自己的附庸,并不以消灭他国为目的!

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两个标志性的事件直接表明部分诸侯和士大夫不仅喝汤,还要开始吃肉了,要把其他国家都吞进肚子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状态与春秋时期截然不同,战国七雄相互征战,他们打仗的主要目的已经从欺负别人变成了杀人,不满足于使别国臣服自己,而要开始吞并国家了。

当然战争形态是最主要最明显的区别,其他在经济、社会、宗法方面的区别也很多,但是都不是最主要和最明显的区别。

最后教题主一句话,可以简单区别春秋与战国——春秋大佬争老大,战国大佬争天下。其中奥妙一眼便知!

历史上,春秋战国其实都是指东周时期礼崩乐坏的重大时期。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别。

一、名称的差别

春秋战国怎么划分

春秋时期的名称来源于孔子的经书《春秋》。《春秋》其本身就是一部记述当代历史的史书。战国的由来则是从另一部《战国策》的史书中来的。同为东周时期,却因为两部史书变为了两个时代。

二、周天子的地位不同

春秋时期,周天子虽然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实际地位。各个诸侯国依旧奉其为主,并不敢有所逾越。所以才出现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的春秋五霸。战国时期则不然。此时周天子甚至连一个诸侯国的地位也不如。七雄也是相继称王,彻底抛弃了周朝的名义统治,成为了独立的国家。

三、战争的目的不同

春秋时代的战争主要为争霸战争。大国之间只是为了把对方打服气。只要你认可我的霸主地位,听从我的号令即可。战国时期的战争则变了味道,成为了吞并战争。国与国之间的目的是土地、人口与统一。

四、民族出现分化

春秋时代,一般的平民无论你生活在哪个诸侯国。统统都认可自己是周朝人。但是,战国时期,七雄国家的百姓已经认为自己的是秦人、楚人或者齐人。这也算是最早的地缘主义。

结语

两个时期虽然同处于东周朝代。但是其他差别是非常大的。春秋更像是关起门来争老大。战国却是分家后抢家产。

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的区别:

春秋,鲁国编年史《春秋》一书,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计242年,后世称这个时代为“春秋”。现以周平王元年(前770年)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春秋时代(见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分期表)。

战国,这个名称因春秋一百多个诸侯国不断兼并后所形成的魏、赵、韩、齐、楚、秦、燕七大强国之间战争激烈而得名。战国时代开始的年代有四种说法:①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年),见宋吕祖谦《大事记》。②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见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③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见清林春溥《战国纪年》、黄式三《周季编略》。④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现一般指始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迄于秦灭齐(前221年),统一六国。

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分期问题上,春秋封建说主张春秋初期开始确立领主土地所有制,到春秋、战国之交,领主制才变为地主制;战国封建说主张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

以上就是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的区别,谢谢悟空送来邀请!

首先,春秋战国又被称为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既然都属于东周时期,又为何分春秋和战国呢,小编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东周,也就是周为何分为西周和东周了。

武王伐纣取得的天下,建立周朝,可延续了几百年后周朝王室愈加腐朽,周朝最后一个天子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自己身亡,周朝灭亡。后来各地的诸侯王拥立太子宜臼为王,他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就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此时的周王室威严已经和西周相差甚远,王室所能管辖的范围也大减,形同一个小国。与之相反东周的诸侯国却大增并且权利极大,根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共有140多个诸侯国。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东周已经不是周朝的天下,而是一个诸侯混战的乱世。

因此后世把东周这个诸侯混论的时期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其分界线便是三家分晋。

战争形式、规模、目的不同: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爆发为了抢地盘进行的战争,最终出现了五个大的诸侯国,后称之为春秋五霸,但是大家都还算信奉礼法,战争规模比较小,造成的影响也少,而随着春秋末期,三国分晋以后,各诸侯国之间都开始为了各自利益进行攻伐吞并,小国一个个大国攻灭并吞并,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渐的只剩下七个较大的国家,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战国七雄。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春秋时期在五大诸侯国之下,还有百余个小的诸侯国并存,但是到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外,剩下的诸侯国寥寥无几。

政治体系不同:

春秋时期,郡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陆续形成国君之下将相分职、文武分权的中央官僚体制,侧面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权利从分散发展到集权。

经济体系变化:春秋时期还是奴隶制社会,土地大部分掌握在贵族手中,而到了战国时期贵族势力没落土地逐渐分散到了平民手中。

小编认为春秋到战国可以说是一个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期,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才算封建社会的正式开始。

所以,小编认为春秋时期可以说是奴隶社会末期,消亡时期,而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萌芽期。

学生时代的教科书中,称秦朝代替周王朝,是新兴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是社会的进步。

还称,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瓦解。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

但事实是,周王朝的奴隶,占人口的比重不足百分之一,并非奴隶社会。秦朝的奴隶,占人口的比重高达10—20%。是不折不扣的奴隶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的区别,虽然与阶级斗争无关。依然有显著不同。最典型的区别有三点:

一、军礼与兵不厌诈。

春秋时期,诸侯国大多能遵守周礼。战争伤亡很小。

鄙人常看河南卫视的武林风。与其他搏击赛事一样,武林风也有诸多规则:禁止击打后脑、颈部、裆部;对方倒地后,禁止继续攻击;禁用肘击;一局内被读秒三次后,比赛就结束。制定这些规则,是为了保护运动员。

春秋时期中的战争,与武林风等搏击比赛类似,也有规则:“正而不诈”,“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等等。其初衷是使战争受到必要的限制,使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下面就介绍体现军礼思想的几场战争。

1、 不伐灾丧之国。

郑、鲁、宋、卫是春秋之时典型的二等强国。在春秋中前期,鲁国颇为强大,综合国力堪称四国之首。甚至还数次击败强大的齐国。

鲁庄公十年春,齐师伐鲁。庄公与齐师战与长勺,齐师败绩。夏六月,齐师、宋师驻扎于郎,欲伐鲁,以报长勺之役。鲁师主动出击,大败宋师于乘丘。齐师无力挽回败局,只得偃师回国。

次年夏,宋公伐鲁,以报乘丘之役。鲁庄公御之,大败宋师于鄑。当年秋,宋国大水。鲁庄公遣使吊焉。宋公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国有凶,称孤,礼也。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是时,宋、齐屡次伐鲁。但在宋国遭受水灾之际,鲁国依然吊唁慰问。

鲁襄公四年,陈叛楚,楚师伐之。此时陈成公去世,楚师闻丧乃止。

鲁襄公十九年,晋师侵齐,及谷地。恰逢齐灵公去世,晋师闻丧而归。孔子书之,礼也。

与之不同的是,蛮夷吴国趁楚国丧之际,大举伐楚。战于庸浦,楚大败吴师。此时,虽然晋楚敌对,晋吴同盟,但在会盟之时,晋国大夫范宣子数吴之不德,以退吴人。

2、退避三舍与仁义之师

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之时,曾居于楚国,楚成王款待之。成王问重耳,若公子将来成为晋国国君,该如何报答寡人。重耳答曰:假如晋楚两国不幸交战,晋师将退避三舍。因春秋时的战争规则是,两军交战,一方若兵败,另一方追击不过三舍。重耳之意是两军若交战,晋国主动认输。

重耳回晋即位后不久,爆发了晋楚城濮之战。重耳遵循先前承诺,退避三舍。此时若楚师退兵,就是已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子玉却继续追击晋师。结果子玉率领的诸侯联军大败。子玉自裁谢罪。

在春秋战国怎么划分晋楚城濮之战前,还爆发了宋楚弘水之战。宋襄公为了挑战楚国,便攻打楚国的同盟郑国。郑国向楚求援,楚师援宋,战于弘水。

战争伊始,宋军虽然在数量上不及楚军,但占有先机之利,并且楚军狂妄轻敌。目夷建议把握战机,乘楚军渡河一半时予以打击,但襄公认为此非君子所为而没有采纳。楚军顺利渡过泓水后,目夷提出乘楚军列阵未毕之际发动攻击,又被断然拒绝。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宋军才发动进攻。恪守“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战争原则的宋军最终大败,宋襄公也因腿部受伤于次年去世。

3、 帮助敌人与不射君子。

在晋楚之间的大规模争霸战中,楚国唯一一次获得胜利的是邲之战。在此战中,晋师大败,士卒竞相逃命。在逃跑中,晋国的一些兵车陷入泥坑中而无法前进。追击他们的楚人教他们把车前挡板拆下,垫在车轮前。晋国兵车出了泥坑后,马又徘徊不前。楚人又教他们拔掉军旗,扔掉横木,以减轻负重。晋人顺利逃脱后,反而讽刺楚人,称楚师常打败仗,逃跑时轻车熟路。而晋师常打胜仗,故在逃跑方面远不如楚人。

在郑宋大棘之战中,宋人狂狡追击郑人之时,郑人坠入井中。狂狡将戟倒伸进井里,将郑人救出。郑人出井之后,持狂狡之戟将其俘获。

在齐晋鞍之战中,军礼思想比退避三舍、仁义之师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在战前,晋国大夫韩厥与御者互换位置。被齐国大夫邴夏识破,于是派人谓齐侯曰:“射其御者,君子也。”齐顷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邴夏所言之君子,是指地位高的贵族。而齐顷公误以为是道德高尚之人。

于是,齐侯命人射韩厥车左,车左坠车;射其车右,车右毙于车内。韩君子逃过一劫。

齐师大败后,齐顷公战车被绊。车右冯丑父手臂被毒蛇咬伤,无法推车前进。韩厥追上后,并未俘获齐侯。而是立即下马,对齐顷公言辞谦卑,稽首再拜,敬酒献璧。

齐侯免于被俘捍呵镎焦趺椿煮,寻车右冯丑父。驾车在敌军阵中三进三出。冲入狄人军中,狄人用盾牌护卫者他。冲入卫军军中,卫人也不伤害他。

在鞍之战中,齐师大败,由于齐顷公对韩厥手下留情,韩厥也礼遇齐侯。并且当齐侯冲进敌人军中之时,晋国联军可以轻易俘获甚至杀死齐侯。敌军反而护卫着齐侯,使其不受伤害。

如此文明的战争在我们今天看来觉得不可思议。但我们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春秋时期的战争与搏击比赛不同的是,战争中没有裁判维护规则,全靠交战双方自觉遵守。所以往往是交战双方遵守了部分规则,个别时候甚至不完全遵守,如晋国大举伐秦的迁延之役,秦军居然在泾河上游投毒。

至春秋末期,孙子入吴,首创了兵不厌诈的军事思想。这就是吴国能够击败强大的楚国,攻入楚国郢都,降服越国,大败齐国的原因。至战国时期,兵不厌诈的完全代替了军礼思想。之后再也看不到文明的战争,而是杀人盈城,杀人盈野。这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谁能解答?

二、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

春秋时期,周王室虽然影响力下降。依然有强大的号召力。依然能号令诸侯。

正因如此,管仲才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三家分晋后,进入战国时期。周天子仅仅成为名义的共主。完全失去了号令诸侯的能力。

三、战国时期,君主更加集权。

春秋时期,即使晋厉公昏庸残暴。只要卿大夫给力,晋国依然能成为霸主。春秋时期,执政大夫和六卿、三卿。掌握大权,国君大多垂拱而治。

到了战国时期,国君逐渐掌握国家的权力。国君对国家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