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代表作

汤显祖的代表作

人际情感绵江seo培训2021-12-31 0:55:06226A+A-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

杜丽娘为太守之女,梦中与一书生相会。梦醒,日渐消瘦,一病不起。柳梦梅是一介书生,进京赶考时恰好投宿在杜丽娘死前所住的花园中。二人认出对方是梦中的伴侣,杜丽娘让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柳梦梅让杜丽娘帮自己报讯。后被杜丽娘的老师和父亲发现,棒打鸳鸯。二人将此事告到皇帝面前,皇帝李益在赏灯时帮霍小玉寻找紫玉钗,二人一见钟情,许下“钗在人在,钗亡人亡”的诺言。李益高中,卢太尉欲招李益为婿,被李益拒绝。卢太尉将李益调去关外,二人惜别。李益所写家书被卢太尉变成休书。小玉遭人讨债典当紫玉钗。李益功成归来得知小玉另找有钱夫婿。小玉被李益拒绝一病不起。之后,黄衫客慷慨相助,两人重逢,真相大白。

《南柯记》阐述了“人生如梦”的主题,梦中的得失荣辱回归现实只是虚无缥缈。

淳于棼武艺高强却因酒失职。在参加盂兰大会时偶遇蝼蚁仙人,仙人见其风姿绰约,邀其入槐安国。淳于棼在国内封为额驸,派到南柯治理政事。被召回朝后,结交权贵,淫乱仙人。国王听人进谏,令淳回故里。淳于棼醒来,之前发生的事情皆为梦境。按梦所述,去到槐树下察看导致蝼蚁遭受灭顶之灾。淳于棼惊觉四大皆空,立地成佛。

《牡丹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剧中刻画人物十分传神、立体,不仅形态上全面,在人物内心世界也是全方面展示。通篇辞藻华丽,不少词句流传至今,朗朗上口。歌曲《在梅边》也引用不少《牡丹亭》的词句。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经典汤显祖的代表作古典戏剧。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邂逅”

在戏剧方面,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同为大师,诚然我们知道当时的国家还没有如今这么开放,两位大师交流的唯一途径也只能通过精神和灵魂了。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大环境相似。汤显祖生活在明代,那时的明代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有着变革,例如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认为其与个性相悖。莎士比亚处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反观中世纪的种种做法,主张人文精神。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个人追求不同。汤显祖出身于科举进朝为官,在政治方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惜当时科举制度混乱腐败,汤显祖无奈退出官场,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戏剧创作。这可以说是“官家不幸诗家幸”。而莎士比亚只想在伦敦的戏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并没有想在政坛占有一席之地。两人的作品都从积极乐观转为哀伤无奈。

江宿

【原文】

寂历秋江渔火稀,

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

露冷流萤湿不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水面闪动的波光,把水鸟惊醒后,它们又睡宿,冰凉的露水沾湿了萤火虫的翅膀,它们也不起飞。

创作背景编辑

秋江寂寂,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夜宿江船一觉醒来,一尘不染、安静祥和的夜景便呈现在眼前,诗人想起自身屡遭贬谪,官场黑暗的现状,心绪十分复杂,便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

①江宿:宿于江上舟中。

②寂历:寂寞、冷落。

汤显祖的代表作

③渔火:夜间渔船上的灯火。

④残月:这里指下弦月。

⑤微:隐约,微弱,这里指残月的清淡光芒。

⑥犹:仍然。

⑦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⑧湿:浸湿。

【作品鉴赏】

《江宿》汤显祖描写秋江夜宿中所见景象,选景典型,描写细腻,使人如置身其中

这首诗的构思围绕着一个“光”字。全诗四句,每句都烘托出一种光。

第一句写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写一弯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画;第三句写江中波光流动,时时惊醒宿鸟。这句是以动写静,江水流淌,宿鸟被闪闪烁烁的波光惊醒,不时发出鸣叫声,其中动的因素更增加了静的感觉。最后一句是以静写动,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这种艺术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萤飞动,留点点光亮为基础的,现在虽然没有流萤,但夜空下流萤闪动着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诗人的记忆中。这句话虽事实上反映的是没有流萤,却收到了流萤飞动的效果。渔火、残月、波光、流萤在夜幕里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形成静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江宿》汤显祖夜宿秋江复杂的心绪,全诗以深邃广阔的意境,形象地写出秋夜的静幽与清寒

诗人用笔灵巧工细到了极点,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环境,接着带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在对鸟和虫的感觉中,诗人写出了环境的气温和湿度,写到了宿鸟和流萤,以及残秋的风露。鸟和虫不但起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它们已经和全诗的意境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开阔而深沉,浑厚而尖新,表现着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

这首诗写法纯用白描,妙在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结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乌流萤的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和静、惊扰和安宁。

【名家评价】

浙江省儒学学会名誉理事黄绍筠:《中华古典诗歌吟味》:秋夜天色将明而未明时,江上特有的一种宁静、幽清的境界被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江西省杂文学会副会长马雪松:《明诗三百首详注》:此诗所表现的是江宿中所见的秋夜已深,天色未明时的一种境界。

原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全解》:这首诗句句写景:秋江、渔火、残月映怀,波光、水鸟、露冷萤湿,清幽寂寂,一种不染。

作者介绍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汤显祖的代表作《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中文名

汤显祖

别 名

汤义仍,汤海若、汤若士、清远道人

国 籍

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汤家山

出生日期

1550年9月24日

逝世日期

1616年7月29日

职 业

戏曲作家

信 仰

道教

主要成就

戏曲创作

代表作品

《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

祖 籍

临川县云山乡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