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祖努尔哈赤

人际情感绵江seo培训2022-04-06 6:07:23252A+A-

清太祖努尔哈赤用人原则是什么?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奠基者,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就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他热爱汉文化,精通满语和汉语,曾经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他在战场上留下的丰功伟绩让人印象深刻,而在朝堂之上,他也有着显赫的成就,其中对于人才的重用就是很成功的一部分。

清军入关前,努尔哈赤为了巩固其统治,实施了诸多政策,其中就包括重用人才。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努尔哈赤具有成熟政治家必备的品质,那就是善于筹谋。他早在清军入关前就做了规划,纵观从前的朝代更替,一个国家兴盛与否与统治者是否善用人才息息相关,努尔哈赤多次申明“择贤而有识者在之”,所以他也在如何重用人才这个方面做了很多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对于对于谏言者十分重视,《内阁藏本满文老档》中记载努尔哈赤曾言:“为国之道,以何为贵?在于谋事公信、法度严明也。其弃良谋、慢法度之人,无益于此道,乃国家之鬼崇也。即以我自身而论,亦如此。

我之所言,岂能尽是,倘有不当,勿顾情面。一人之所虑不如尔众人之所思更为切当。众人之见识,尔诸子及众大臣当直陈之。”他要求贝勒和大臣们敢言直谏,这体现了他重视人才集众人之思的观念。他认为为君者有为君者的责任,而臣子也有臣子的责任,只有臣子敢言直谏,两方才能更好地尽责。

第二,努尔哈赤强调举荐人才之事颇多,他提倡举荐的人才必须具备公、忠、德、善等基本素质,这些要求执行起来具有强制性,甚至动用了法律手段,由此可见他对于人才质量的重视。他特别强调贤臣对匡补君德识见阙失的作用,认为“人君智虑未周,必博闻广览,勤于咨询”,“务先求忠诚之人,而倚任之也”。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一个人不管多么聪明,见识和思想总是有限的。

努尔哈赤对大臣的素质有明确要求,“人能常怀远虑,容受直言,以公忠之心,勤劬效力,以事其上。则卑者可尊,疏者可密”。天命六年,努尔哈赤在给贝勒、大臣的上谕中再次指出,“人君用人治国,宜择贤而有识者任之。若既膺此任,不遗其初,非真能公忠人也,臣之良者,入而对君,陈嘉谟焉。出而治事,公听断焉,居则职业思尽,动则措置有方。奉使千外。又能申明约束焉,凡有委任,克公克谨,无所悖违,若敷对上前,则直陈所见。至衡量人物,贤则贤,否则否,无所徇饰”。

在德行问题方面他也有严格的要求:“如我六祖子孙,有德行者,不令隐蔽;勇敢者,重以赉予;论事明敏者,锡以嘉名。朕存心如此。后世子孙,有才德者,不可高自矜诩。听宗族兄弟共相推举。”后在上谕中又言:“有德不举,贤者不居其国……有纯善之心,纯善之言二者兼之,则诸事易成而众心协矣!”他认为德行是最基本的素质,但是无德者也不是无可救药,只要效法有德之人,同样可以有所作为:“能效法有德,则恶念何由而生。若匪僻是尚,恣意为之,则善行何由致乎!愚暗之人,不悟贤哲告诚,反恶其责已,虽有善言。罔知听受,尚可以为人耶”!

第三,他曾经提出“不拘门第”、“不分亲疏”的用人原则,相比较于许多朝代存在的任人唯亲现象,他认为任用人才不能局限于高门子弟,同时不管亲疏,只要是可用的人才就要推荐。万历四十三年十二月,努尔哈赤对众大臣说:“尔诸大臣,勿曰缘何舍亲而举疏,勿论家世,视其心术宽大面荐之,不拘血统,视其才德而举之为臣凡为治政,其有一技之长者何处有之。倘有堪以辅政者,亦可荐之。”在《太祖高皇帝实录》中也有近似言论:“常闻古训,心贵正大。予思心之所贵,诚莫过于正大也。卿等荐人,勿曰吾何为舍亲而举疏也,当不论家世,择其心术正大者荐之,不拘门第,视其才德优长者举之。凡为政,即一才一艺之士尤为难得。若有其人堪辅强大业者,急宜显陟之耳。”

同时他认为,举荐人才的时候不能求全责备,而应该扬其长、避其短,这样才能使人才自身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毕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文武全才的人才只是少数,将人才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上发挥其长处才是最好的用人方式。正所谓:“全才者有几,夫一人之身,才技有长短,处事亦有工拙,有阵中之勇者,于理甲则拙而无用,有宜于国中者,于从军则无用矣。自是任用,皆随其材。”努尔哈赤一直强调“量能授职”、“随才器使"、因才而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这个观点是他用人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其精华所在,而在实践中用得最多的则是“唯才是举”、“随才器使”这两个原则。比如说努尔哈赤刚收服瓜尔佳氏费英东的时候,瓜尔佳氏费英东才二十五岁,但是已经能引强弓十余石。要收服这样一个有野心的年轻人是有难度的,努尔哈赤便命费英东擒诛其姐夫兑沁巴额,最终赢得了他的信任和忠诚。

努尔哈赤凭借了自己的用人原则,收服了许多投降汉官,此外,努尔哈赤“随才器使”的对象还包括曾经伤害过自己但是确实有才能的人。如万历十二年,在征伐董鄂部瓮郭落城的过程中,努尔哈赤被名叫鄂尔果尼和罗科的人先后射中,伤情甚重。

太祖伤愈后攻陷瓮郭落城,并俘获射箭之二人,“诸臣请诛之”,“太祖曰:“二人射我,乃锋镝之下,各为其主,孰不欲胜?吾今释而用之,后或遇敌,彼岂不为我用命哉!此等之人,死于锋镝者尤当惜之,何忍因伤我而杀之也!赐以牛禄之爵,厚养之”。

第四,努尔哈赤在选择了合适的人才之后,还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赏罚标准和巩固策略,同时也会以法律手法来辅助。法制严明是努尔哈赤实施人才策略的保障。其曾言:“联心公而法严,有功者必赏,虽仇不念;有罪者必惩,虽亲罔恤。以是为是,以非为非,故蒙天眷祐。”人心一向是最难掌控的东西,为此努尔哈赤制定了严明的法制,以此来保证部下的忠诚。阎崇年认为:“按功行赏,依罪惩罚,兵士们自然奋勇作战,有进无退。”这是历史上英明君主的一贯作风,是值得肯定的。

努尔哈赤带领的队伍一向十分团结,主要是因为努尔哈赤管理有方,每次打了胜仗之后,他会按照功劳犒赏所有将士。“后金攻略抚顺、东州马根丹等三城以后,把大批的人、畜、财物分给众军,功大的多赏,功小的少赏。伤重的多赏,伤轻的少赏,战死的甲士优赏”。这种有着严格标准的奖赏支付能极大激励士兵的士气,直接的物质奖励更是能刺激他们的勇气,这也是其人才策略的一种表现形式。

努尔哈赤还擅长用联姻来笼络人心,从前和蒙古族较好的时候,他就鼓励满蒙联姻,这种联姻成为维护满蒙关系的重要手段。而且他在这方面的考虑十分周全,当时满族实力较强,因此不少满族女子嫁到蒙古那边之后总有种高人一等的心态。

因此他禁止嫁到蒙古的宗室之女在蒙古作威作福,在给蒙古白附诸贝勒的上谕中说:“凡汝等居我国,结婚姻,立家业,妾我诸女者,勿以诸女为畏也。朕因汝等远来附我,怜恤汝等。妻以女,俾各遂室家之乐,岂令汝受制于女乎?朕尝闻蒙古察哈尔、喀尔喀诸贝勒,以女妻侍从中贤者及大臣,每陵其夫,扰其国。若诸女中,有如彼之人,陵其夫,俾生嗟怨,汝等勿辄以暴横相加,必告于朕,罪至死诛之,罪不至死则废之,更以他女妻焉。倘诸女不贤不奏闻,咎在汝等,奏闻而不加惩治,咎在于朕。凡有所艰苦,毋讳,各以其情直告可也。”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努尔哈赤成功笼络住了自己麾下的人才,使朝廷格局趋于稳定。努尔哈赤的人才策略不完全是权术,其本质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时候,德行考量被放在才能之前,这种正确的考核标准使得选拔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市忠义之士。除此之外,努尔哈赤“量能授职”、“随才器使”、“任贤使能”、“因才而用”的人才观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同时,努尔哈赤坚持实行严肃法纪、礼尊谋士、广集将勇、优待功臣、奖罚分明、厚爱士卒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都体现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但努尔哈赤的人才策略也不是完美的,作为一个封建皇帝,他也会向自己的臣子不断灌输忠君的观念。他希望臣子敢于提建议,但也绝对不会放弃封建等级观念:“人君,即天之子也:贝勒诸臣,即君之子也;民,即贝勒诸臣之子也。

君以父事天,敬念不忘克明厥德,仰承天锡丕基,则帝祚日隆。贝勒诸臣,以父事君,敬念不忘,勿怀贪黩之心,勿为奸匿之事,以公忠自效,则爵位常保。民于贝勒诸臣敬念不忘,遵守法度,勿萌奸宄,勿行悖乱,则身无祸患。如君受天之佑,以为无与于天。”虽然这种策略有其不足之处,但是作为第一个系统提出并且将其践行的人,努尔哈赤的成就依然值得肯定。

如何评价清太祖努尔哈赤呢?

努尔哈赤,满清实际上的的开国皇帝。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公元1626年驾崩。在位十年。基本上占据了辽东。也给后来清占据中原奠定了基础。

应该说努尔哈赤的出身还是不错的,作为一个当时辽东小部落酋长的儿子,努尔哈赤受到了最基本的教育,他精通满语和汉语。但汉文化肯定不高,他的历史和军事知识都应该来自《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换言之只能说是粗通文墨而已。努尔哈赤是一个军事家,枭雄。豺狼秉性。野蛮粗俗。完全是一个成了事的土匪和强盗。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是努尔哈赤当权,或者说是努尔哈赤这样的人掌控后金,满清指定无法入主中原,他的意识,文化素养以及所做所为就注定了他的成就也就到此为止。努尔哈赤的”国家”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部落酋长国。远远不如当年的大辽,大金初创的时候。努尔哈赤所到之处,只有杀戮,掠夺。没有生产和休养生息。后金实行的是八旗制。各个旗主各自为政,旗主之下都是奴才。可以说是以野蛮代替文明,落后取代先进。八旗所过之处无不是尸横遍野,留下一片荒芜。掠夺的人口也成为旗主的奴隶,死伤各安天命。

当然也不能说努尔哈赤一无是处,努尔哈赤在军事和政治上统一女真各部、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地区;创造满族文字、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也由此形成了新的民族满族;建立后金政权,定鼎大清基础。

努尔哈赤的成事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李成梁,正式此人的养虎为患才造成了后来的局面,李成梁收努尔哈赤为义子。使得努尔哈赤得以近距离观察了大明高层官员的腐化与堕落。也得以了解大明官场的运作方式。可以说正是在李成烈梁的纵容和默许之下努尔哈赤才得以发家起兵的。

而像努尔哈赤这样的人一切拥有了杀人的武器,他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的主人。由此以”七大恨”起兵。最终以萨尔浒之战彻底地成就一番伟业。为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清太祖天命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后金汗(1616~1626年在位)。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满族,爱新觉罗氏。生于建州左卫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赫图阿拉老城)女真贵族家庭。先辈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始受明朝册封,官至右都督,祖父觉昌安任建州左卫都指挥,父塔克世继任指挥。

努尔哈赤10岁丧母,十五六岁时寄居外祖父、建州首领王杲家。后常到抚顺、清河(今本溪北清河城)等地经商,广交朋友,学会蒙、汉语言文字,喜看《三国演义》及《水浒传》,从中学习韬略兵法,渐知辽东山川形胜与道里险夷。十八九岁时隶明总兵李成梁部,屡立战功,受器重。明万历十一年(1583),在父、祖于古勒山城(在今新宾境)被明军误杀后,袭父职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他将家仇归罪于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以“遗甲十三副”起兵,组织近百人队伍,攻破图伦城。次年,率兵攻翁科洛城时受箭伤。十三年二月,击败界凡、萨尔浒、栋佳、巴尔达四城联军。四月,率步骑80人,设伏浑河边,击败界凡等五城联兵800人。十四年七月,攻鹅尔浑城(今抚顺东),受伤多处仍奋战获胜,向明官索杀尼堪外兰。十五年,筑佛阿拉城(今新宾县城),颁教令,立法制,称王,又称女真国淑勒贝勒。政治上,恩威并用,“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至十六年统一建州苏克素护河、浑河、完颜、董鄂、哲陈等五部。完颜部费英东、董鄂部何和礼、雅尔古都部扈尔汉三首领归附,均成为后金开国勋臣。十七年,整编军队,分为环刀军、铁锤军、串赤军和能射军。斩女真部落头目克五十,以功被明封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从十八年起,多次率众进北京朝贡。十九年,吞并长白山鸭绿江部。二十一年六月,击败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等四部联军的进攻。九月,在古勒山之战中,自率万人迎战叶赫、哈达等九部联军3万之众,并力一战,阵斩叶赫贝勒布斋等4000人,俘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瓦解了九部联盟。乘胜攻灭朱舍里部和讷殷部。

二十三年,与蒙古科尔沁、喀尔喀部通好。以看边效力有功,被明廷封散阶正二品龙虎将军。次年,同朝鲜(今朝鲜、韩国)通使。自称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所统各部首领由32名增至53名。送布占泰回乌拉部为贝勒,先后与之五次联姻、七次盟誓。以征抚并用之策,开始吞并图们江、乌苏里江流域之东海女真。二十九年,灭哈达部。实施第二次整军,编300人为一牛录(佐领),始以黄、白、红、蓝四正色旗为各军标志。三十四年,受喀尔喀等五部尊为“昆都仑汗”(意为恭敬汗)。三十五年三月,派弟舒尔哈齐、子褚英和代善等率兵赴东海瓦尔喀部护迎新归附部众,与乌拉兵万余激战于乌碣岩(今图们江右岸),斩3000余人。九月,灭辉发部。三十六年,与明辽东将领相约共守边界,暗中则谋划进兵辽东。四十年,针对乌拉部难以一举攻灭,提出“伐大木”渐折之策,率兵克其六城即休战。次年乘乌拉部渐衰,出师攻灭。四十三年,更定八旗制,在四正色之外又增加四镶色。置分散女真人于旗下,出则备战,入则务农。用“水练”(跳涧)、“火练”(越坑)等法严格练兵。凡出征,令“死兵”在前冲杀,“锐兵”随后跟进,战后赏功罚罪。四十四年正月,称覆育列国英明汗,立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定都赫图阿拉。后金天命二年(1617),遣兵收取散居未服之东海女真部落。三年三月,以建马厩为掩护,修造器械攻具。四月,颁训练兵法,提出“用兵则以不劳己,不顿兵,智巧谋略为贵”(《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的智胜思想。发布指斥明军“害我祖、父”、“逞兵越界”等“七大恨”檄文,向明朝宣战。旋率大军突袭明辽东重镇抚顺,诱胁守将李永芳出降;班师途中全歼明总兵张承胤部近万人。七月,克清河堡(今抚顺东南),杀守将邹储贤以下万余人,使明廷震骇。四年正月,率军克叶赫部20余寨。三月初,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夏允彝《幸存录·东彝大略》)之策,亲率八旗军迎战明军约11万,号称24万,先后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东路刘部,迫使援明之朝鲜军投降,歼灭明军约6万人。六月,破开原,杀明总兵马林等。

七月,取铁岭,斩明游击喻成名、史凤鸣。于铁岭城外大破喀尔喀兵万余,俘贝勒宰赛及其子,旋释,并与之盟誓共同抗明。八月,攻叶赫部,俘杀贝勒金台石、布扬古,叶赫部亡。至此,统一海西女真四部。六年三月,在沈辽之战中,诱明总兵贺世贤出沈阳城予以全歼,破城后杀明总兵尤世功以下7万余人。旋在浑河两岸大败明援沈之川、浙兵,杀总兵陈策、童仲揆等。乘胜在辽阳城外大败侯世禄等五总兵,以里应外合克城,迫明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数日间,辽东70余城堡皆降。四月,迁都辽阳。七年正月,乘明辽东经抚不和,率军西取广宁(今北镇)及周围台堡40余座,致明廷逮巡抚王化贞、杀经略熊廷弼。四月,宣称北京应由女真人和汉人轮换居住,始有入关之图。九年,派兵往东海瓦尔喀部。十年,迁都沈阳。颁按丁编庄令,变生产者为农奴,激起辽民不满、逃亡和反抗。十一年正月,率军约6万,号称13万,西渡辽河攻明,在宁远之战中被明将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击败,忿恨退还沈阳。八月十一(1626年9月30日)疽发病卒(一说在宁远受炮伤卒),终年68岁。努尔哈赤戎马生涯40余年,创建一支能征善战的八旗兵,培养一批统军有方的将领。常躬亲率军征战,指授方略,强调以智取胜,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克众的著名战例。其军事思想对后来兵家有较大影响。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由满族贵族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清军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雍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清朝版图最大时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起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达拉克,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清朝尽管取得了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它的发展并未逾越中国传统封建专制主义体制的轨道。经济上,仍然以农立国;文化思想上,提倡封建纲常礼教,屡兴文字狱;对外关系上长期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因此,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则相形见绌,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先进潮流,并且正在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

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结束了清朝的全盛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那种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精神,政治腐败,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爱国主义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皇太极

中文名称:皇太极

性别:男

朝代:清代

生卒年:1592~1643

国别:中国

生平简介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位十七年。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对明朝频频用兵,步步进逼,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参见彩图插页第105页)

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外部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处境孤立。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封建化的改革,皇太极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打击、削弱分权势力,提高汗权。天聪四年,皇太极以阿敏弃守滦州、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将其终身幽禁。五年,莽古尔泰同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拔刀相向。皇太极遂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至此,四大贝勒,仅剩他和代善两人。六年,皇太极终于废除了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务的旧制,改成自己南面独坐,取得了汗的独尊地位。另外,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三年,建立了由满汉知识分子组成的“文馆”,职掌“翻译汉字书籍”,“记注本朝政事”,为皇太极推行汉化运筹帷幄。五年,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十年,又将“文馆”扩充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统称“内三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掌管和起草对外文书与敕谕、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等。稍后,又建立了都察院,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皇太极通过这套政权机构,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在经济上,由于努尔哈赤晚年在辽东实行“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的政策,汉人纷纷逃亡和暴动,生产凋敝,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皇太极执政伊始,便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把原先努尔哈赤所推行的汉人每十三壮丁编为一庄,按满官品级分给为奴的政策改为每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以备使令,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天聪五年,皇太极颁布《离主条例》,其中规定:凡奴隶主犯有私行采猎、擅杀人命、隐匿战利品、奸污属下妇女、冒功滥荐、压制申诉等罪,许奴仆告发,准其离主。这一条例,限制了满洲贵族的某些特权,有利于奴仆争取改变自己的身分和地位。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皇太极注意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皇太极在国内大力实行改革时,并没有放弃努尔哈赤对外进行扩张的政策。他认为要战胜明朝,首先要征服蒙古和朝鲜,这既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又可以利用他们的力量,共同对付明朝。天聪元年一月,皇太极不宣而战,命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率三万大军进入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都和约》。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又以朝鲜“屡败盟誓”,“助明害我”为由,亲率十万大军入侵朝鲜,包围南汉山城。国王李倧被迫投降,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沈阳为人质。对蒙古,皇太极则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首先争取受察哈尔林丹汗欺凌的科尔沁、喀喇沁等部的归附。天聪二年,达成共同征讨林丹汗的协议。经过几次征战,林丹汗势力大衰。八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出痘病死。九年初,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精骑一万人渡黄河西进,至托里图,俘获了林丹汗子额哲及其部众一千余户,统一了漠南蒙古。为了笼络蒙古封建上层分子,皇太极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袭职例、崇奉喇嘛教、与西藏僧俗头领建立联系等手段,赢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

皇太极深知满族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取得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因此,他十分重视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将的作用,对他们采取招降收买政策。天聪三年,首次考试儒生,网罗了两百名汉族知识分子。此后又多次举行考试,分别优劣,量才录用。五年,大凌河战役后,对大批降将赐以庄田、奴仆、马匹,并委以官职。天聪七、八年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等明朝将领纷纷自愿来投,皇太极对他们封王封侯,宠荣备至。随着蒙古的臣服,明朝将领的降顺,皇太极逐步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

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从此全力以赴地对明朝发动进攻。是年秋,他命阿济格统兵入关,掠夺人畜十八万。崇德三年,又命多尔衮、岳托率军入关。攻破城池五十多处,虏获人口四十六万,金银百余万两。为了从正面打开山海关,自五年三月起,发动了锦州战役。明廷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往援锦州祖大寿。皇太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大败明军。七年二月,松山城陷,洪承畴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至此,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一孤城。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宫中猝然病死,葬沈阳昭陵。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

皇太极

中文名称:皇太极

性别:男

朝代:清代

生卒年:1592~1643

清太祖努尔哈赤

国别:中国

生平简介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位十七年。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对明朝频频用兵,步步进逼,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参见彩图插页第105页)

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外部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处境孤立。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封建化的改革,皇太极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打击、削弱分权势力,提高汗权。天聪四年,皇太极以阿敏弃守滦州、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将其终身幽禁。五年,莽古尔泰同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拔刀相向。皇太极遂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至此,四大贝勒,仅剩他和代善两人。六年,皇太极终于废除了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务的旧制,改成自己南面独坐,取得了汗的独尊地位。另外,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三年,建立了由满汉知识分子组成的“文馆”,职掌“翻译汉字书籍”,“记注本朝政事”,为皇太极推行汉化运筹帷幄。五年,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十年,又将“文馆”扩充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统称“内三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掌管和起草对外文书与敕谕、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等。稍后,又建立了都察院,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皇太极通过这套政权机构,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在经济上,由于努尔哈赤晚年在辽东实行“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的政策,汉人纷纷逃亡和暴动,生产凋敝,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皇太极执政伊始,便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把原先努尔哈赤所推行的汉人每十三壮丁编为一庄,按满官品级分给为奴的政策改为每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以备使令,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天聪五年,皇太极颁布《离主条例》,其中规定:凡奴隶主犯有私行采猎、擅杀人命、隐匿战利品、奸污属下妇女、冒功滥荐、压制申诉等罪,许奴仆告发,准其离主。这一条例,限制了满洲贵族的某些特权,有利于奴仆争取改变自己的身分和地位。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皇太极注意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皇太极在国内大力实行改革时,并没有放弃努尔哈赤对外进行扩张的政策。他认为要战胜明朝,首先要征服蒙古和朝鲜,这既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又可以利用他们的力量,共同对付明朝。天聪元年一月,皇太极不宣而战,命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率三万大军进入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都和约》。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又以朝鲜“屡败盟誓”,“助明害我”为由,亲率十万大军入侵朝鲜,包围南汉山城。国王李倧被迫投降,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沈阳为人质。对蒙古,皇太极则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首先争取受察哈尔林丹汗欺凌的科尔沁、喀喇沁等部的归附。天聪二年,达成共同征讨林丹汗的协议。经过几次征战,林丹汗势力大衰。八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出痘病死。九年初,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精骑一万人渡黄河西进,至托里图,俘获了林丹汗子额哲及其部众一千余户,统一了漠南蒙古。为了笼络蒙古封建上层分子,皇太极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袭职例、崇奉喇嘛教、与西藏僧俗头领建立联系等手段,赢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

皇太极深知满族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取得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因此,他十分重视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将的作用,对他们采取招降收买政策。天聪三年,首次考试儒生,网罗了两百名汉族知识分子。此后又多次举行考试,分别优劣,量才录用。五年,大凌河战役后,对大批降将赐以庄田、奴仆、马匹,并委以官职。天聪七、八年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等明朝将领纷纷自愿来投,皇太极对他们封王封侯,宠荣备至。随着蒙古的臣服,明朝将领的降顺,皇太极逐步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

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从此全力以赴地对明朝发动进攻。是年秋,他命阿济格统兵入关,掠夺人畜十八万。崇德三年,又命多尔衮、岳托率军入关。攻破城池五十多处,虏获人口四十六万,金银百余万两。为了从正面打开山海关,自五年三月起,发动了锦州战役。明廷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往援锦州祖大寿。皇太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大败明军。七年二月,松山城陷,洪承畴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至此,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一孤城。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宫中猝然病死,葬沈阳昭陵。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

皇太极

--------------------------------------------------------------------------------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清太宗皇太极也有爱情悲剧

[原创2006-06-1222:54:39]发表者:psz4838

清太宗皇太极共有后妃8人(不含庶妃),其中5人系蒙古人,占了多一半,这是皇太极“抚绥蒙古,进攻明朝”国策的政治需要。但皇太极宠爱的三位后妃(皇后、庄妃和宸妃)又都是蒙古人中的一家子,这已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他对宸妃的宠爱更可说是痴心痴情:

宸妃,姓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科尔沁蒙古人。她是皇太极清宁宫皇后哲哲(史称孝慈文皇后)的侄女;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史称孝庄文皇后)的姐姐。天聪八年(1634),海兰珠和皇太极结婚时,虽然已经二十六岁,但由于气质不凡,温文尔雅,贤淑文静,而特别得到皇太极的敬重与关爱。崇德元年(1636),被皇太极封为关雎宫宸妃,成了关雎宫的主人,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关雎宫,来源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佳句,是皇太极爱恋宸妃,并为之最动真情的象征。

为什么在孝端、孝庄之后,科尔沁蒙古王公又派来宸妃做皇太极的妻子呢?这和争夺皇太极的皇位继承权不无关系。孝端皇后嫁给皇太极后,在长达十一年的时间里没有生育。这使她很发愁,也使科尔沁蒙古王公非常不安。为了科尔沁蒙古王公在清廷中的地位和利益,在征得科尔沁蒙古王公同意后,她安排了自己的侄女来到清宫,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后。但是,直到宸妃进宫以前,孝慈、孝庄都没有生过男孩。对科尔沁蒙古王公来况这可是个大事。这意味着皇太极的宝座将由别的嫔妃生的男孩承继。那时,皇太极的继妃乌拉纳喇拉氏已经生了豪格,侧妃叶赫纳喇氏生了硕塞,庶妃颜札氏生了叶布舒,纳喇氏生了高塞,伊尔根觉罗氏生了常舒,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宸妃走进清宫,来到了皇太极身边,做了关雎宫的主人。

崇德二年(1637),宸妃入宫两年多就为皇太极生了个男孩,即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非常高兴,在笃恭殿召集文武群臣,颁发了大赦令。大赦令中规定,除犯上、焚毁宗庙、陵寝、宫殿,叛逃杀人,毒药,巫蛊,偷盗祭天及御用器物,殴祖父母、父母,卖兄弟、妻诬告夫、内乱、纠党白昼劫人等十罪不赦外,一切监禁之人全部免罪。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谁知天公不作美,这个孩子出生才半年,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皇太极为之伤心不已。宸妃本人当然更伤痛,日日夜夜哀思亡儿,竞大大伤了身子。当然,皇太极对她的钟爱并未因此而稍减,反而更加倍地怜惜她,抚爱她,希望能为她分担忧伤,恢复健康。崇德四年,又因其特别贤惠而改封她为贤妃。

祟德六年(1641)九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攻打明朝的松山、杏山,在松山城西北十里处安营扎寨。一天,朝中大臣满笃里、穆成格等从盛京(沈阳)来到军营,报告了宸妃患病的消息。皇太极立即召集军事会议,对围困杏山等地做了具体的部署,然后,他就启程返回盛京。在行至旧边界地方时,又是深夜,皇太极和随行人员正在休息,突然,盛京的使者又到,奏报宸妃病重。皇太极即刻起身连夜赶路。并派大学土希福等人日夜兼程,提前回京,问候宸妃病势,随时奏报。当希福等人在天明赶回盛京,正要进入大清门时,宸妃刚则病逝。希福急派人迎请皇太极进京,并奏报宸妃已经病死。皇太极得到消息后,一边急速返京,一边痛哭不止。他回到盛京,进入关雎宫后,就又趴在宸妃的棺材上大哭起来,几次晕了过去。

都察院承政祖可德、张存仁等人看到这种情况,劝慰皇太极说:“皇上过予悲痛,大小臣工不能日安,这对国家没有好处。皇上眷恋宸妃之情固然深切,但也不能太过份。何况皇上担当着底定天下,抚育百姓的重任呢。”经过众大臣的劝说,皇太极虽然不哭了,但是,他还是悲痛不已,以至六天没有吃饭。一天中午,皇太极突然昏迷了过去,嘴里胡话不止。嫔妃和大臣们非常害怕,赶忙在神像前摆设祭物,进行祈祷。过了好大一会儿,皇太极才苏醒过来,开始吃一点东西。大臣们把他昏迷说胡话的情况讲了一遍。皇太极开始受到震动。他懊悔地对大臣们说:“太祖(指努尔哈赤)病逝时,我也没有这样悲痛过。我怎么能就为一个妇人而活着呢。现在天地祖宗特意告诫我,我可不能再自寻苦恼了。”

但宸妃埋葬后,由于怀念宸妃,皇太极仍然不时地悲伤。大臣们看他那个样子,就劝他说:“皇上每天居住深宫,忧伤的心情没有全部消除,不如出外打猎,换一换心境。”皇太极听从了大家的劝告,遂和众大臣外出狩猎。当走到蒲河岸边,看到宸妃的坟墓时,他又痛哭起来。此后,皇太极每次出征归来,经过宸妃墓地,总是在这里下马伫立,长时间地凭吊默哀,以茶酒奠祭,直至突然发病死去。

在为宸妃治丧期间,有些王公大臣因为违禁,还受到了皇太极的惩罚。承政曹海请戏剧班子在自己帐内吹弹歌舞,被人告发,受到革职处分。辅国公札哈在自己营地戏舞鸣弦而歌,被夺爵监禁。与此有牵连的人达数十名,国公札哈不行禁止又不陈奏,有的被削爵,黜宗室籍为民籍,有的被籍没家产,鞭打一百。一时间人心惶惶,各怀恐惧。

不过科尔沁蒙古王公的苦心却没有白费,因为此时宸妃的妹妹,永福宫庄妃的儿子福临已近4岁,两年后在沈阳继承皇帝位,成了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终使科尔沁蒙古王公在清廷中的地位和利益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