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意思

资治通鉴的意思

历史真相绵江seo培训2022-09-02 12:02:11150A+A-

“资治通鉴”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大臣司马光所主持编写的,当时的皇帝是宋神宗,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取得这个名字,就是从历史中可以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对后人治世有帮助。

“资”是帮助的意思,“治”是治理的意思,“通”是从古到今“鉴”是指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

资治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于治世”,这四个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资治育人意识。儒家史论最为重要的目的是资治育人。王船山在解释“资治通鉴”的含义时说:“曰‘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虽扼穷独处,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荣,故曰‘通’也。”“‘鉴’者,能别人之所妍媸者,而整衣冠,尊瞻视者,可就正焉。”“鉴之者明,通之也广,资之也深,人自取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抑岂曰此所论者立一成之侀,而终古不易也哉!”司马光自己也说《资治通鉴》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资治通鉴》(书名)有什么含义?

“资治通鉴”四个字作为书名的含义是:

“资”,在文言文做动词使用的时候,解作“用于、用以、提供”。

“治”,在这里解作“治理、统治”。

“通鉴”,在这里解作“通用的,可广泛使用的借鉴(资料)”。

资治通鉴的意思

所以此书全名合理串解,意译就是“提供给当时(北宋)统治者通用的,可广泛使用的借鉴性的历史资料”。

联系到《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丞相司马光带头编制的,这个书名的含义就更好理解了。

宋神宗赐名的。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主编司马光原欲定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

你是问“资治通鉴”这四个字的意思吗?

资:帮助、提供;治:管理,这里指对国家的管理;通:共同的;鉴:借鉴。

资治通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通用借鉴。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294卷。编者在这部书里,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于治世”,这四个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资治育人意识。儒家史论最为重要的目的是资治育人。王船山在解释“资治通鉴”的含义时说:“曰‘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虽扼穷独处,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荣,故曰‘通’也。”“‘鉴’者,能别人之所妍媸者,而整衣冠,尊瞻视者,可就正焉。”

2、“鉴之者明,通之也广,资之也深,人自取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抑岂曰此所论者立一成之侀,而终古不易也哉!”司马光自己也说《资治通鉴》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是一本古典名著,作者是司马光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小说杂谈类的书,讲真这玩意归类在史书类中完全就是滥竽充数的,一本用艳谈做资料而且通篇主观意识的史书这能信?

资治通鉴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资”是帮助的意思,

“治”是治理的意思,

“通”是从古到今,

“鉴”是指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

资治通鉴:有鉴於往事,以资於治道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协助辅助

治:治理天下

通:都

鉴:借鉴

就是为协助、辅佐君王治理天下提供经验

《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主编司马光原欲定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的意思

资治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于治世”,这四个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资治育人意识。儒家史论最为重要的目的是资治育人。王船山在解释“资治通鉴”的含义时说:“曰‘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虽扼穷独处,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荣,故曰‘通’也。”“‘鉴’者,能别人之所妍媸者,而整衣冠,尊瞻视者,可就正焉。”“鉴之者明,通之也广,资之也深,人自取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抑岂曰此所论者立一成之侀,而终古不易也哉!”司马光自己也说《资治通鉴》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资治通鉴翻译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劝说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战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嬴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崐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资,就是用来,用于,专用于的意思;治,治理国家;通,连续不断的意思;鉴,镜子,参照,对照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一本专门用来作为治国参照的连贯的历史书籍。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这本书,就是为了让皇帝能够借鉴历史上历代王朝兴替,以之为镜,更好地治理国家。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享年68岁。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举荐兴国之才——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福建兴化军城西驿前街府西巷(即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号其故居尚存)黄太常寺卿第。北宋景佑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宋进士宝文阁大理寺评事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佑四年(1052)中福建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以司马光温国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