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

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

娱乐八卦绵江seo培训2022-01-13 23:09:02209A+A-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一首诗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术领域,用源头活水评价《伤寒杂病论》可谓十分恰当。该书蕴含的深刻辨证思想和精湛处方技巧,不仅是对汉以前中医药医疗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和升华,同时也成为以后将近2000年中医药发展的轨范。清代官修著作《医宗金鉴》曾这样评价它的价值:“有法有方,诚医宗之正派,启万世之法程,实医门之圣书”。

(一)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张仲景,名机,南阳郡涅阳人(河南南阳市邓县穰东镇)。《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建安年间,大约公元206年前后。东汉末年,战争频繁,疫病流行,加之当时的医学界缺乏疫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情危机的医疗应对能力,导致死亡者甚多。在《伤寒杂病论》序中,张仲景也提到族人“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在这种情况下,张仲景本着对生命的无限珍视和为医者的强烈责任感,通过勤求博采的治学方法,有机整合了前人的思想理论、诊治方法和用药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完成了这本旷世著作。

《伤寒杂病论》共16卷,分为两部分,包括伤寒10卷,杂病6卷。令人遗憾的是,该书问世后不久,随着张仲景的逝世,加上世事不宁,遂致散乱流失。虽然到了晋代,太医令王叔和曾加以搜集整理,但总体看来,宋以前该书流传显晦分合不一。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曾经感叹道“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而不传”,并留心寻访一直到晚年。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官府设置校正医书局,治平年间,林亿等人奉命校正医书,以“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先校订《伤寒论》,共10卷,22篇,397法,112方,于1065年颁行于世,成为宋之后的定型化版本。随后,根据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中下卷校订杂病部分,命名为《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共计3卷,25篇,载方262首。从此,根据所记述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即《伤寒论》《金匮要略》。

(二)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外感疾病的诊疗方法,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但今天看来,该书独特的价值更在于其对整个中医临床药物治疗产生的重大影响,这与书中建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密不可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包括疾病加于人体以后的六经病脉证,主要的病理要素及其转化,相应的治法、方药,以及药物的剂量、炮制方法、煎煮方法、服用方法、药物的随证加减变化和服药后的反应、调护等。这种绵密、规范的诊疗程序,体现了中医学的严谨科学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是中医方法论的开端和诊疗思维的发源。以此为基础,通过十几个世纪人类生命进程的观察,中医形成了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多种认知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最终整合在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之中,成为研究生命科学和疾病治疗的重要依据和思维工具。直至清代著名医家、绍派伤寒创始人俞根初提出“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最终确立了《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对临床各科具有的普遍指导价值。此外,《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还蕴含着丰富的辨证法思想。它以阴阳为总纲,结合表里、虚实、寒热,对疾病的发病特点和转化过程进行了动态的概括,既坚持了病脉证治的原则性,又发挥了随证治之灵活性,从而更能有效地指导着医疗实践。

《金匮要略》同样采用了条文记述形式,以及病脉证治的辨治思想,先论疾病和脉证,后论治法方药,最后列出煎服方法。全书对40多种疾病的诊治进行了阐述,其中一些疾病的分析较之《伤寒论》更为系统、详细,鉴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医内科、妇科的核心和基石。此外,《金匮要略》中提出的一些重要的治略思想对中医学影响很大。比如,明确疾病先后发病规律基础上的治未病观,以及“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健康理念,至今仍启发着我们对健康—亚健康—疾病进程,以及纵深性药物干预策略的思考。

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

(三)

《伤寒杂病论》的另一个医学成就是建立了以经方为核心的方剂体系。经方具有药物简洁、法度严谨、疗效确实的特点,是东汉以前中医临床药物治疗的标志性成就。1800多年后,在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出自《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仍占28%。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被广为应用且行之有效的方剂,仍首推《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临床常用的方剂都是在经方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因此,《伤寒杂病论》所载经方又被后人称为群方之祖,或祖方,它们不仅经受了长期的实践检验,而且能与时俱进,不断地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此外,《伤寒杂病论》所载的经方蕴含着丰富的治法,后人将其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统称八法。《伤寒杂病论》将辨证、治法、经方三者有机地融合于一体,成为了中医学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治疗学著作。

《伤寒杂病论》成书以后,备受世人重视。对该书的研究,始于晋唐,兴于宋元,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盛于明清,这期间不仅汇集了专门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专门研究张仲景《伤寒论》的伤寒学派,还产生了众多的中医学独特研究方法,包括:考证、注解、汇补、汇通、临床等,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发展。此外,该书的影响也远及海外,特别是在日本,还形成了专门的研究学派——古方派。可以说《伤寒杂病论》始终是中医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也是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核心之一。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