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今日头条新闻 > 社会 > 广西女租客发现天花板滴血,梦见天花板上往下淌

广西女租客发现天花板滴血,梦见天花板上往下淌

来源:http://www.yunrensanye.com/作者:admin人气: 发布时间:2020-10-03 10:38:38

广西女租客发现天花板滴血桂女房客发现血从天花板滴落,恐怖片里总会有各种奇怪的镜头,比如地板上的血,浴室里渗出的血等等。最近广西一个女租客经历了这样惊心动魄的一幕。据悉,广西女租客发现天花板滴血,迅速报警。警察赶到后,确认楼上的住户已经在家去世很久了。根据小区居民提供的照片,楼上男子死亡腐烂,目前死因不明,不能排除谋杀的可能性。让我们和巴克斯特边肖一起仔细看看。

广西女租客发现天花板滴血

广西女房客发现血从天花板滴落

“我的天花板在滴红色的液体,好像是血。”今天(8月26日)上午8点,住在柳州市雅鲁路板式家具厂宿舍区的梁女士报警。警察赶到后,确认楼上的住户已经在家去世很久了。

梁女士租的房子在一楼。早上7点,她像往常一样起得很早,总觉得房间和往常不一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恶臭。环顾四周,不知道什么时候床边的椅子上有一些暗红色的湿痕。顺着痕迹往上看,天花板上也有同样的痕迹,有些地方还在往下滴。

梁一开始也没多想,就赶紧把房间收拾了一下,渐渐意识到不对劲。“好像是血。”梁被自己的判断吓了一跳,赶紧拿起电话报警。

早上8点,民警赶到现场,初步了解情况后,立即上了二楼。打了几个电话,没人接。在试图联系居民家属后,家属带着钥匙赶到现场,打开了门。门锁完好无损。当警察进来时,他们发现一个人躺在卧室里,死了很久。

据了解,死者是一名62岁的独居老人,只是偶尔回来这里居住。除了头痛和脑热,没有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我家人已经10多天没见他了。没想到收到消息,已经是阴阳相隔了。

广西女租客发现天花板滴血

楼上的人已经死了,腐烂了

小区的居民向记者提供了照片,照片显示一张桌子上有很多红点,墙上发现了更多的红点。

再拍一张房间天花板的照片,可以看到天花板是湿的。

目前警方还在调查具体时间和死因,暂时不能排除谋杀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独居老人死亡无人知晓

据民政部相关统计,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数量为2.4亿,其中独居成年人7700万。

国务院2017年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年,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2.55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7.8%;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2900万左右,独居或空巢老人数量将增加到1.18亿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独居,一系列社会现象不容忽视。

大部分独居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可以自理,至少吃饭、上厕所、洗澡等最基本的活动没有大问题。然而,当突发疾病后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自救以及能否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治疗,已经成为独居老人面临的一大挑战。不幸的是,对于这些独居老人来说,这种突然的疾病直到他们去世才被发现。

“老人在突发的紧急情况下无法自救,此时他的身体无法动弹,他已经不省人事。突发疾病后独居老人应急预案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宇表示,这种现象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发生:独居老人遇到紧急情况,相关单位发现问题后通知家属,死者老人被发现死在家中。

广西女租客发现天花板滴血

“老年人独居的现象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首先是政策因素。生育政策客观上造成了独居现象。由于自70年代以来的低生育潮和人均寿命的提高,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根据中国人口学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发布的报告,到2030年,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将达到25%左右。在现代社会,住在同一屋檐下是不现实的。生活节奏快,大城市带来的生活压力导致家庭小型化趋势,会出现大量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

第二是经济因素。老年人现在经济独立了。当代老年人退休后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使他们有条件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也带来了空巢的可能性。

第三是个人因素。一些高学历高智商的老人空巢比例较大,子女多在国外,事业上有很大成就。有些老人喜欢独自生活,而不愿被打扰。

四是养老观念和家庭观念的转变。已婚夫妇宁愿自己住,也不愿和父母住在一起。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得到普遍认可。所以可以说,社会观念正在逐渐接受空巢老人现象。

同时,这也是一个问题。“首先,尊老爱老、孝顺父母的传统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空巢老人现象是合理的,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宋宇研究员说,这与我们传统的“几代同堂”的观念不同,确实给维护传统文化造成了压力。

宋宇研究员说,独居现象的另一个问题是,养老服务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做法不同。另外,服务落地不平衡。比如北京的养老服务站已经变大了,但是服务的实施还有待提高。

“孤独的死亡”是日本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导致的社会问题的缩影。老年人“孤独死亡”的现象,是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阪神大地震,以及20世纪工业化、城市化、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演变而来的。家庭规模最小化、家庭成员个人主义膨胀、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导致日本老年人频繁“孤独死亡”。"一个成熟的、不信教的东亚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日本NHK纪录片2010 《无缘社会》描述了这种现象。

在临床实践中,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卢琳院士经常遇到因独居导致心理问题前来咨询看病的老人,他对一位80多岁的老人印象深刻。这位老人身体健康,但他的妻子患了癌症。医生说最多活三个月到六个月。老人伤心痛苦,无法接受现实,觉得自己也不想活了。妻子去世后,老人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生活在国外的孩子回来照顾他一段时间,度过了困难时期。

“还有一个77岁的老人。妻子去世后,不到半年他就抑郁了。”卢琳院士说,老人一个人在京,有自己的房子,没有经济负担,但整天不吃不喝,觉得自己活得不值钱。“治疗结束后,我们建议他回到家乡,和弟弟侄子们住在一起,以免一个人住。因为如果回到一个孤独的环境,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容易造成复发。”“独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举个例子,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老人一个死了,另一个很快就会死,这可能是因为生活规律的改变,不良情绪的传播。有些慢性病已经恶化了。”卢琳院士说,孤独会导致许多精神和心理问题,并有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我不是大病。只要孩子好,我就开心。”病后面临诸多不便的刘群德,依然默默承受,不愿提及自己“独居的悲哀”。

另外,还有很多老人留守独居。他们的妻子带着孩子去大城市。一个人在老家生活,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却默默无闻,无条件支持孩子的事业和生活。

有些独居老人,即使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不愿意告诉世界,孤独无助。卢琳院士分析,这可能有几个原因。

“第一,老人不想连累别人,也不想连累孩子;第二,他觉得谈论孩子不一定能理解,改变现状,解决问题;第三,很多老人年轻时吃苦,所以对困难持之以恒,不愿意到处抱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年人会变得抑郁,甚至自杀。”卢琳院士认为,照顾独居老人是一件需要多方面努力的事情。

“首先,我们呼吁国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比如养老院可能比一个人呆在家里更好,防止老人离开社会;其次,街道、志愿者组织、企业等社会机构要多关注独居老人,组织一些老人能做的活动,让他们继续与社会、社区、其他人交流,避免狭隘的生活圈子;还有就是提醒年轻人,有条件可以和老人一起住。如果他们没有条件,建议给老人打电话,每天拨个视频,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好的精神安慰。毕竟,完善的社区救助并不能取代家庭照顾。”

卢琳院士也对独居老人提出了一些建议。独居时应遵守生活规律,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坚持锻炼,身体允许时参加社区活动,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在国家管理层面,宋宇研究员表示,要大力发展作用的市场化手段和公益性手段来帮助独居老人。

宋瑜研究员介绍,首先,人才的作用不容忽视。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除了增加经济投入,人力资源也非常重要。一定有人愿意这样做,帮助这些老人,比如雇一些人照顾老人,或者找第三方机构和志愿者组织。

关于农村独居老人,研究员宋宇介绍说,在农村,更多的是强调老人互助。在江浙沪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甚至村集体都会自己做养老院和疗养院。虽然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养老机构,但是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通过养老院聚集在农村,医务室和食堂协调解决老人的吃住看病问题。其中,地方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也将给予资金支持。

“农村办的养老院都是村集体办的。有时候他们靠的是当地村领导干部的良心,除此之外还靠的是农村的经济实力。”宋宇研究员介绍,农村养老主要以自我管理、互助养老模式为主,最终由村集体解决,这也是区别城市养老的根本。

在城市方面,宋玉建议可以借鉴农村,发挥老年人的自主性,鼓励互助养老;充分发挥第三机构和公益组织在照顾独居老人方面的优势,定期组织对独居老人的家访。也可以随时关注老人的作息和身体状况。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参与服务空巢老人,强调家庭医生对作用,老年人的帮助,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结合的服务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