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作者简介

安徒生的作者简介

人际情感绵江seo培训2021-12-31 23:21:12188A+A-

坏学生、强迫症、交友尴尬?童话大师安徒生原来是这样的人

2020年是安徒生诞辰215周年,这位丹麦19世纪的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创作生涯始于1822的编写剧本,并因183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而出名。他一生未婚,将自己的天才和生命都献给了“未来的一代”——共创作168篇童话和故事,代表作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

今天我们不去重温那些再熟悉不过的儿时记忆,而是从几个冷门的角度去了解这位童话大师:他到底为啥没结婚、为啥他一社交总是有些尴尬、他为啥身上总带根绳子、为啥非要说自己丑......

01 终生未婚,因为自己“又穷又丑”

安徒生一生没有婚配,还因为此事一度被怀疑性取向和正常人不一样,这个问题至今仍是很多文学研究者纷纷议论的话题。

而安徒生则把不婚的原因归结到自己“又穷又丑”上。他曾多次在日记和书信中说到此事:“由于我长得丑并且将永远贫穷,谁也不会愿意嫁给我”或者“如果我长得漂亮,或者有钱,又有一小间像样的办公室,那我就会结婚成家”。

事实上,从25岁到38岁,每两三年他都会爱上一个女人,而这些姑娘们在出身、教养和外貌上都非同一般:有丹麦皇家剧院院长乔纳斯·科林的女儿、18岁的路易丝·科林,著名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女儿、16岁的索菲·奥斯特,瑞典贵族巴克伯爵的女儿、19岁的玛蒂尔达,被誉为“瑞典的夜莺”的23岁的瑞典女歌唱家珍妮·林德……

关于他爱上的女孩们的年龄,在安徒生27岁时写的一部自传里可以窥见只言片语:他提到过“对超过20岁的女孩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厌恶感,和她们在一起,我真的会发抖”。这也可能是他后来所爱慕的对象,都比他小10岁甚至15岁的原因之一。

《夜莺》故事原型:“瑞典的夜莺”Jenny Lind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安徒生的作品广为传播,他的生活因此得到了改观,有许多女性想要接近他,却都被他拒绝,似乎要全身心的把自己藏匿于童话的世界中。正如安徒生临终时对人提起的:“我为童话付出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估计的代价。为了童话,我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直到去世时,安徒生的颈上都始终挂着一枚小小的锦囊。轻轻展开里面那张早已褶皱泛黄的牛皮纸,他坚硬的笔迹依旧清晰可见——“我的爱情只有在童话里”。

02 虽说自认为“相貌丑陋”,但到底丑不丑,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虽说安徒生自认为容貌不佳,但关于这个问题还得见仁见智。有人认为他长得确实难看,但也有人认为安徒生并不丑,甚至“越长越漂亮”,比如丹麦画家克里斯蒂安·萨特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安徒生“有一副令人印象深刻的漂亮外表”。

如果说概括一下安徒生的相貌,可以用使用以下几点:身高186厘米(很高了),很瘦,偌大的鼻子(山根很高,塌鼻梁的梦想),细长的眼睛被高高的颧骨突兀地顶着(脸部轮廓明显)。这么一想,好不好看还真不一定。

这张不好看吗?

很多学者把安徒生称之为的“丑陋”认为是自卑心理的作用,但从其自传中的些许文字看来,他似乎也的确在意外界一些并不客观的评价,并会因此受到伤害。安徒生曾特意写到,在自己回到哥本哈根时,两个“穿着讲究的绅士”对他的恶意:

他们看见我,停下来笑笑。其中一个指着我,用我可以听到每一个字的高声说道:“快看,那就是我们著名的外国猩猩!”这兽性十足的毒言恶语,刺透了我的心。我永远也忘不了。

尽管说自己长得丑,但安徒生觉得自己的朋友狄更斯漂亮极了,他对狄更斯的描述是“年轻,漂亮,俊俏”,“美丽的长发垂在两侧”或者“他看上去那么健壮、年轻、英俊”......不过从历史留存的照片来看,狄更斯确实是好看一些。

03 强迫症和被迫害妄想症?童话大师的“毛病”有点多

安徒生对很多东西都有恐惧症。传闻他害怕狗,而且不吃猪肉,因为他担心自己会感染旋毛虫(猪身上的一种寄生虫)。他甚至担心自己会被意外宣布死亡,并被活埋,所以每晚睡觉前,他都会在床上支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只是看上去像是死了。”

出门旅行时(安徒生人生中的很大部分时光都在旅行中度过),他会带很多奇奇怪怪的行李,都是用来保命的。最出名的,是他会带一条很长的绳子。在漂泊过程中,安徒生所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年长的木结构小楼,有严重的火灾隐患。假如发生火灾,他就可以用这根长绳不慌不忙地从窗口逃生,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手稿。虽然火灾从未发生,但这绳子他是一直随身带着。

安徒生博物馆收藏的绳子

除此之外,安徒生或许还有轻微的强迫症,比如,他会因为害怕耽误行程,提前好几个小时到达车站,上车之后又担心自己坐错车。

04 安徒生曾经的三个愿望:唱歌、写剧本、当演员。写剧本认为“人死得越多越有味”

由于父亲早逝,生活的巨大压力使得安徒生11岁就到纺织厂当起了童工。在工厂里,孱弱的安徒生既没有力气,又没有技能,但在工歇的时候,他的一项天赋让比他大得多的工友们啧啧称奇——他清澈嘹亮的嗓音。

在他的回忆录中,安徒生这样写道:

当织布厂里的人问我会不会唱什么歌时,我马上就唱了起来,于是,织布机都停住了,雇工们都放下手中的活听我歌唱......人人都喜爱我,所以我刚进织布厂的那些日子,我的日子过得非常愉快。

除具备天生优美的嗓音之外,在父亲和邻居的影响下,安徒生头一回知道了“诗人”一词,并开始接触到莎士比亚的剧本。无论是在他梦想的萌芽期还是在他后来的童话创作中,莎士比亚都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曾描述自己初读莎士比亚时的场景:

我第一次读到莎士比亚作品的蹩脚译本,的确,我的兴趣被那些奔放的描写、壮烈的情节、美女和鬼魂所吸引着。我马上安徒生的作者简介把莎士比亚的戏在我的小木偶舞台上上演。我看到了哈姆雷特的鬼魂,并和李尔王一起在石南丛生的荒地上居住。我认为在一出戏中,人死得越多越有味。

这时的安徒生刚刚十岁出头,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剧本创作。他每日在纺织厂里游荡,唱歌,并期待有人能够听他诵读自己的剧本。对他而言,能够诵读剧本是当时不可比拟的一种快乐。

对唱歌和剧本的热爱,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想要成为一名演员的梦想。14岁的时候,安徒生攒了点零花钱,非要自己去哥本哈根闯荡。为了让母亲同意,他用了“游历”一词,美其名曰要去长长见识。

他妈当然不同意了。在她此前的构想中,也许是因为在纺织厂当工的原因,有了点“工作经验”的安徒生应该成为一名裁缝才对。她经常用每一个孩子都熟悉不过的腔调教育安徒生:“你看看人家斯特格曼,就是裁缝,地位多高。”“他的裁缝店玻璃窗有那么大,桌边还坐着好几个助手。你能给人家当个助手也好啊。”

面对妈妈的唠唠叨叨,安徒生获得的唯一安慰是,当裁缝他就能够给他的剧院弄到各式各样的布片了。

为了去哥本哈根,安徒生哭闹了很久,先说自己“想出名”,然后又开始搬上大道理“人首先应该遭受大的磨难,而后才会成为有名的人物”。虽然最后成功克服了家人一关,并坚定了自己要去皇家剧院当一名歌唱家或演员的梦想,但安徒生的哥本哈根之旅却并不顺利,他的演员梦也最终因青春期变声而失败。

但“成为有名的人物”却阴差阳错地实现了。

05 “坏学生”一个:语文不好,数学极差,从来不写作业

在游历哥本哈根之前,安徒生的妈妈说:你不能再游手好闲了。然后就把他送到了教会学校。此前,他还是一个在纺织厂当工,没事唱唱歌,写写剧本,缝缝衣服的少年。当时教会学校只开设了三门课:宗教、算术和写作,他有两门都学得不好(另一门宗教他自己没提,也不知道学得好不好),不仅算术极差,写作课上还经常拼错单词——以至于后世的一个传闻便是“童话大师安徒生居然不识字”。有一次校长过生日时,安徒生充分发挥了自己年少时积攒下来的技能:自己织了个花环,并写了首诗送给校长。

除此之外,安徒生还说自己从不写作业,而且“习惯于在上学的路上学习”,甚至变成了“别人家的小孩”。因为他妈妈常常引以为傲,夸赞安徒生记忆力好,并借此嘲讽邻居家的小孩“他安徒生的作者简介哼哼唧唧地念个不停,可是我的安徒生连书本都不用翻开就可以做作业”。

06 既是童话大师,还是剪纸高手

剪纸对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我国这门传统艺术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稀奇的是,欧洲其实也有剪纸——与其说是“剪纸”,不如说“剪影”更为准确:主要剪取人物侧面背光的影像,多用黑色的纸,剪一个侧影出来。

但安徒生的剪纸还不一样,他不是只像欧洲街头的小摊小贩一样只剪侧影,而是和自己的童话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安徒生所剪的形象大都是夸张的、变形的、有表情的,剪刀下的角色从魔鬼、小丑、海盗、巫婆,到天鹅、城堡、风车等等各式各样。可爱逗趣,神气活现。

冯骥才曾在自己《散漫的天性》一书中分析安徒生的剪纸技法:

依我看,安徒生的剪纸通常是把一张纸左右对折起来再剪,他只剪形象一边的轮廓,打开就是一个完整的形象;剪出一只眼,打开就是一双眼;所以他剪纸的形象大都是对称的。

有时他先把纸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进而又对角一折,剪出的图案上下左右相互呼应,十分丰富与热闹。

安徒生对剪纸的爱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剪纸的剪刀很长,尖部锋利,剪把是一对套纸的铁圈,很像医生用的手术剪。在旅行途中,安徒生多半要把剪刀戴在身上,以至于经常不小心被它扎伤。

安徒生说:“你在纸上点一滴墨水,把纸叠起来,朝四面挤压,就会出现某种图形。你要有想象力和绘画意识,画就出现了;你要是天才,就会有一幅天才的画。”剪纸方面创作的灵感,也常常被安徒生用于童话创作。

安徒生博物馆以剪纸作为路标上的形象符号

有人说安徒生一生留下的剪纸有一千多幅。但实际上,考虑到剪纸珍藏下来的难度,和其剪纸的随机性,这个数字至少要翻个好几倍。但总而言之,正如冯骥才所说:“安徒生的剪纸无疑是他文学世界与童话天地不能或缺的极重要的一部分。”

07 安徒生的身世之谜:曾被怀疑是“落难王子”

在安徒生已知的身世中,他生于丹麦欧登塞的一个贫民区,父亲是鞋匠,母亲是洗衣工,并在其生父去世后不久改嫁。在大多数对安徒生的文学研究中,都认为其低微的身世是造成其日后的自卑的重要因素。但还有人对安徒生的身世提出了怀疑,认为他实际上是一个“落难王子”,而《丑小鸭》则是安徒生对自己身份的隐喻。

这场争论越来越热闹,以至于1990年在安徒生的家乡欧登塞大学举办了数百名学者参加的研讨会,专门讨论安徒生的身世。历史学家延斯·约根森在他的著作《安徒生——一个真正的童话》中,认为安徒生是丹麦皇室的私生子。他的生母是王储克利斯蒂安的情妇。安安徒生的作者简介徒生出生后,为了遮丑,就被送给一个鞋匠收养。这中间安徒生其实一直受到皇室的照顾,不然一个平民少年,怎么可能出入皇家剧院呢?所谓安徒生吃苦的事情,纯粹是皇室故意编造,为的是掩人耳目罢了。

电影《年轻的安徒生》

另外有人从安徒生童话中寻找证据,发现许多童话都与王子和皇室有关,并且在安徒生童话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鞋匠与一个洗衣妇结婚,生下了一个相貌不雅的儿子,却不能自己抚养,这个孩子四处流浪,无意中得到贵人相助,结果发了财,成为社会名流。可是最后丑儿知道了自己发财的原因:原来自己是国王的私生子。这个童话中,丑儿显然是安徒生自己的写照,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鞋匠,“母亲”是一个洗衣妇,并且最后安徒生也功成名就。那么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是不是也是作家的真实经历呢?专家们作了这样的猜测:安徒生后来获知了自己的身份,非常烦闷,又不能把这件事公布出去,就只能将之编成童话。

为了搞清楚安徒生的真实身份,丹麦政府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政府许可下,丹麦历史学家塔格·卡尔斯泰德查阅了克利斯蒂安的档案,结果发现,这位风流的国王确实有一个普通的民女情妇。档案中有这样的材料:国王得知自己有了私生子后,曾经派人送钱给他们母子,并且为他的私生子安排了工作。但是资料说得很不详细,历史学家没关于找到有安徒生母子的明确材料。

08 安徒生刚引入中国时,是《新青年》杂志上的严肃文本

安徒生因童话在丹麦而出。自他1838年出版第一本童话后,就承诺每年圣诞节都会出版一本新的童话,以此作为给孩子们的圣诞礼物。但安徒生在中国的传播可不是从孩子们开始的。

清末民初,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成了国内第一批安徒生引入者。周作人便是引入者之一。他通过英译本翻译了《卖火柴的女儿》,首发在1918年《新青年》杂志第六卷的第一号上。根据学者李文婕对安徒生传播路径的研究,最初安徒生童话并不是提供给普通儿童,而是作为严肃文学推荐给中国的作家文人进行学习。随着后来增多的翻译和推荐,译者们希望以它来开启民智。

09 结交众多大师,而大师们只有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安徒生自1833年,就开始了自己游历世界的经历。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到处都遍布着他的足迹。而在旅行过程中,安徒生也没闲着,先后结交了狄更斯、海涅、巴尔扎克、格林兄弟、雨果、大仲马、门德尔松......安徒生依次写下了和这些大师的结交过程中,从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尴尬而又不失礼貌......

比如他去柏林拜访格林兄弟,女仆问“你找哪个”,安徒生说“写书写得最多的那位”,于是弟弟雅各布·格林出来了,问:“您是谁?”

安徒生说了自己的名字。雅各布·格林接着问:‘’没听过。那么您写过什么作品?”

然后安徒生又说了些自己的作品。雅各布·格林:“我不知道这些作品,您说说其他的,没准我知道书名。”

以上就是童话世界“两大天王”的第一次对话。

格林兄弟

然后是雨果。在安徒生得知雨果的住址之后,上门拜访,并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

维克多·雨果身着睡衣、内裤和漂亮的晨谢出门迎接我。在告别的时候,我请他在一张纸上签个名,他爽快地答应了,但偏偏把他的名字写在紧靠纸的边沿上。当时我感到非常窘迫,顿时明白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此前还不认得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小心,不留空白给我,生怕我在他的名字上乱添什么文字。

想想也是有点尴尬。但这丝毫压制不住安徒生的爱慕之情,甚至给雨果的妻子作诗一首:

您的丈夫维克多·雨果是一位伟人,/我热爱他,崇敬他。/读他的诗歌,使我像对我的缪斯一样,/也对他的缪斯的眼波和言辞耳熟能详。/我向您,他的妻子,他青春的爱人,/献上这首歌的花束。/让他由这花束,并从您的唇间了解,/他在北方赢得我以及很多人的敬仰。

维克多·雨果

而在对巴尔扎克的描写中,安徒生也丝毫不吝啬自己赞美的笔墨:

我在博卡姆伯爵夫人的客厅里认识的巴尔扎克是一位文雅、衣着整齐的绅士,他晶莹的牙齿在他的红唇间发着白光。

但尴尬只会迟到,却从不缺席,安徒生接着写道:

一位写诗的女士把巴尔扎克和我拉到沙发处,她坐在我们中间,用一种既能保持身份又能表示谦逊的态度说她在我们面前感到多么微不足道。我转过头,在她背后,看到巴尔扎克布满嘲讽的笑脸。他半张着嘴,故意做出一副很夸张的表情。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巴尔扎克

在安徒生所结交的众多大师中,情谊最深厚的还是要属狄更斯。除了夸赞狄更斯的美貌,安徒生同样认可他的才华:

在目前在世的英国作家中,我最喜欢狄更斯。能见到他并与他交谈,真是太让我感动和兴奋,喜极而泣。狄更斯明白我对他的这种爱和崇拜。

除此之外,安徒生曾与狄更斯有长达十年的通信。即使出版作品,安徒生也要说“我要将这本小书献给查尔斯·狄更斯”,并在献言中写:

通过您的作品和您本人,我已经深深喜欢上您,我亲爱的、高贵的查尔斯·狄更斯。自我们相识后,我的心里永远有您的位置。

由此可以看出安徒生对狄更斯的情谊深厚,但这段“甜美”的友谊却最终以悲伤结尾。1857年安徒生前往英国,狄更斯邀请他到家中小住数天,安徒生却整整“赖”了五周。在这五周之内,狄更斯曾多次委婉提醒,然而安徒生脑子宕机,从没听懂过好友的暗示。因这件事,两人的友谊极速降温。后来安徒生仍试图写信给狄更斯,只能得到敷衍客套的回复。

狄更斯

安徒生的友谊似乎从来都是以尴尬开场,又以尴尬结束。在他的自传中,看似热闹,众多人物依次登场,却也难掩其身后的孤独。

10 美丽的童话,被批评为“毒草”

2013年,一位中国家长在网上控诉,直指《海的女儿》价值观扭曲,称安徒生的童话是“毒草”“直男癌”。但这样的批评,早在安徒生时代就已经有了。

比如有的人批评安徒生的童话对儿童的礼仪观念和羞耻意识都没好处。周作人在《安徒生的四篇童话》中书写了这一现象:

批评者又列举各篇童话,承认说这的确可以使儿童听了喜欢,不提这不但不能改进他们的心,反而会有很大的害处。‘有人承认这可以改进儿童的礼仪观念么,他看这童话里说一个熟睡的公主骑在狗背上跑到兵那里,兵亲了她的嘴,后来她完全清醒了的时候告诉父母这件妙事,说是一个怪梦!’

又,儿童的羞耻意识可以改进么,他看童话里说一个女人在她丈夫出门的时候独自同那管庙的吃酒饭?

又,儿童的人命价值观念可以改进么,他看那《大克劳斯与小克劳斯》里的那些杀人事件?

还有人说了,《豌豆上的公主》简直就是荒唐且粗俗,因为儿童看了或者会吸收这种错误观念,以为那些贵妇人真是这么了不得的皮薄。

安徒生手稿

如此看来,安徒生的做法是被“正宗派”反对的。周作人对此感慨颇多,因为当时的中国还主张“读经读古文,要给儿童有用的教训或难懂的主义”,在文章的最后,周作人的悲观虽与今日情形不完全重合,但也不无讽刺意味:

安徒生在西洋的运命将来不知如何,若在中国之不大能站得住脚盖可知矣,今写此文以纪念其四篇亦正是必要也。

不论怎样,在安徒生诞辰的今天,还是应当缅怀这个自卑与骄傲并存,喜欢交际却终身孤独,将大半生命都献给童话,并因此带给我们童年诸多快乐的童话大师。

参考文献:

[1] 《我的一生·安徒生回忆录》

[2] 《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

[3] 《剪纸与安徒生》冯骥才

[4] 《安徒生的四篇童话》周作人

[5] 《安徒生是王子吗?》文若愚

[6] 《谁是安徒生?一间博物馆、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试图给出不同解读》好奇心日报

揭秘“童话大王”安徒生不为人知的生活,童话之外的他,幸福吗?

一直被中国读者称作“童话大王”的安徒生,有太多在童话以外不为人知的东西。综观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他并不只是为孩子们写童话。人们乐于把他描绘成一个把一生都奉献给童话创作的和蔼可亲的绅士,事实却恰恰相反,他是一个神经质、脾气暴躁、雄心勃勃、自我中心的诗人,他的一生危机不断。

作为作家,安徒生最出色的作品是小说和戏剧。童话在他的创作中只居次席,而且当时根本没怎么引起评论家们的注意。直到今天,丹麦读者读得最多的还是他的小说、戏剧和游记,而不是童话。那么,安徒生到底过着一个怎样的人生?他的童话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童话之外的他的人生幸福吗?有“西方五大自传”之称的《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这部自传正是解秘安徒生童话的一把金钥匙,因为这些童话里有他真实人生的影子,它们以童话的方式蚀刻下了他对于真实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理想与憧憬。

安徒生来自丹麦小镇欧登塞的底层社会,14岁时去了哥本哈根,在那里闯出了自己的路,成为国王和王子的朋友。在自传中,安徒生生动描述了他小时候熟悉的丹麦的市井生活,以及之后接触的丹麦贵族圈子和欧洲上流社会。他还生动叙述了他和那个时代的重要作家、作曲家、歌唱家的交往——安徒生是那个时代旅行最广泛的作家之一,他的旅行足迹远至君士坦丁堡和北方的洛蒙德湖。他对这一切的描述堪称一幅十九世纪欧洲的风俗画。

17岁时,安徒生为自己取了个笔名,威廉(代表威廉·莎士比亚)·克里斯蒂安(代表安徒生自己)·沃尔特(代表沃尔特·司各特),并以此发表了作品。安徒生真正引起文学界注意的处女作是《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 ,他钟爱德国幻想作家霍夫曼,徒步旅行时他随身带着霍夫曼的《魔鬼的迷魂药》,所以《步行记》就有了霍夫曼式的叙述风格。最初,安徒生是以小说、戏剧、诗歌和散文游记在国外读者中赢得声誉的,甚至,在他的童话已经出版七年后,德文版《安徒生全集》仍将童话排除在外。但到今天,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几乎已被英美读者遗忘,童话却使他流芳百世。在译者傅光明看来,安徒生的童话之所以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与他本人的气质不无关系。

“安徒生是底层出身,到哥本哈根后凭一副金嗓子进入上流社会,但一旦变声了,他在贵族眼里便一钱不值,瞬间又变得孤苦无依了。如此的境遇和心态在他人生路上反复出现,这不就是我们读过的‘丑小鸭’吗?他不断经历煎熬,却不放弃,不断励志奋进,最后飞向天空,他当然有理由为此感到荣耀,骄傲,甚至有理由自恋。”傅光明说,通过自传步入安徒生的世界,读者会发现,原来《丑小鸭》写的就是安徒生自己。假如把《丑小鸭》和安徒生的自传结合起来,谁不曾是丑小鸭?《丑小鸭》写的不光是安徒生自己,“丑小鸭”就是你、我、他。

安徒生还是个狂热的旅行爱好者,一生中长途旅行有29次。旅行于他敏感的心灵来说,也是摆脱丹麦国内评论界非议的一种方式。在旅途中,安徒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取拜访他想要见的名人,巴尔扎克、雨果、门德尔松、李斯特……多数情况下,他是以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身份,直接拜会已经成名的大作家,袒露崇拜之情。这在今天看来,也相当不可思议。除了写作,安徒生也喜欢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一度想当个裁缝,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是个不可不扣的手工达人,

安徒生的一生中写过三本自传,《我的童话人生》是最后一部也是最厚的一部。总结一生,他说,“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有多少同时代高贵的优秀男女,对我都很友好、坦率,我对于人类的信任几乎从没有使我感到失望,即使艰难岁月也包含着幸福的因素。我觉得,我所经受的不公正,以及妨碍我发展的行为,最终都给我带来了美好的结果。”阅读这本自传,或许更能理解他的笔下为何能诞生这样的童话——敏感而略带忧郁,但最终相信光明、相信纯真。正如他对自己一生的理解——即使艰难岁月也包含着幸福的因素。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安徒生的作者简介

内文图片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提供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闻大求真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新闻大求真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21016220号-8
Powered by Themes by seo最新技术